這是從思考致富作者拿破崙.希爾喜歡的人物之一,愛默生,他提出的「償補原則」

目前Google,大概是以下這篇文章寫的比較完整

http://brucechao.blogspot.tw/2007/12/blog-post_28.html

得就是失,少就是多;愛,才能生存。

 

在沈芯菱的書籍裡,他的演講裡,都會述說一個故事,

在原住民的老奶奶,都會跟他說一個秘密,

這個秘密就是,地球是圓的,

 

因為你所給予的,最後都會回到你的身上。

這或許聽起來滿普通,卻是一個法則,

 

有人可能會說什麼等價交換的?因果報應的,但我覺得最好的解釋,會是默愛生說的補償法則

 

我個人的解釋會是,你所給予的,最後會以不同的形式回到你的身上。

可能不是一樣的東西,可能回到你身上的,會是你所需要的東西。

可能你希望成功,那你先幫助別人成功。

 

我覺得人發揮最本能的善行,就不用去考慮太多,要怎麼幫忙,要付出什麼,要給予什麼的問題。

也不需要特別的去做慈善,也不需要特別的幫助他人。

而是依你最自然的方式去做事情吧。

 

我比較常的可能就是,免費幫人拍照,其實外拍圈叫「互惠」,我幫你拍照,作品兩人共有,你可能拿照片分享,我也可能拿照片分享。

你當MD,而我當攝影師。

 

每一次的合作,就是一種關係,關係上你給人怎樣的感覺,最後會促使下一次的合作,或各種緣份的幫助。

 

只求付出,不求回報,是一種愛的模式,無條件的愛。

但我覺得,或許對靈性修行,會有人覺得太嚴苛,所以我說,要自然而然,

自己的心態已養成了,只求付出不求回報的自然心態後,

其實就是做自己熱愛的事情,這時候,你幫助他人,都是自己願意熱愛的事,

我就是自然而然的,喜歡幫人拍照。

喜歡幫助人,喜歡替人解惑。

 

這之中,得到哪些的補償呢?補償就變成了我之後的許多幸運的事情。

我工作,是由於我大學幫助了學長找了許多的工讀生,找的工讀生,又是幫他們找了工作,幫助學長的公司,業績越來越好。

我在補習班,幫忙解了許多的數學問題、題目,幫助很多學生學會很多東西,我得到許多的友誼。

 

日後變成如何呢?

日後,工作上每當我需要換工作的時候,總是有朋友問,我這裡有缺,你要不要來?而那些找我去他們公司的人,也都是我當初大學時打工幫工讀生找工作的那群朋友。(學長、學弟、學妹、同學、其它系)

在有時候,就突然會冒出一些不常聯絡的人,來尋求我的幫助或介紹工作機會給我。

 

高職時,高二的電腦工讀生的工作,

大學時,大一大二的工作,是補習班的補導學長,

以上這兩份工作,我覺得是靠自己優秀的表現,可能是成績上的努力付出得來的,

因為努力,而獲得了成績,獲得了成績,而獲得了工讀機會,正當我需要一份生活費的需求時,總會有意外的一通電話詢問我,要不要當工讀生。

 

或許你的努力,也成了你的補償,你花了時間讀書,考好成績,最後回到你身上的是,一份你所需要的生活費的打工經驗。

 

而大學時,在補習班打工,我認識了許多學弟妹,

幫忙教書,因為有些學弟妹知道我的專業技能是什麼,

 

我出社會第一份工作,是我自己找得,但透過我大學工讀經驗所得到的一份工作。

我出社會第二份工作,是我高職學妹介紹的(我當電腦工讀生時,認識的學妹,我在補習班我教他們數學)

我出社會第三份工作,是我大學學長介紹的(我工讀時幫學長介紹工作)

我出社會第四份工作,是我大學同學介紹的(我工讀時幫我同學介紹工作)

我出社會第五份工作,是我自己找得,但因為工作很認真幫助我主管,我現任工作的主管,就是我第五份工作的主管。

我出社會第六份工作,是由補習班學妹介紹的(我教過的學生之一)

我出社會第七份工作,與第五份工作主管相同

 

我還有零零碎碎的打工經驗。

如婚禮紀錄、文定紀錄、動漫展拍攝工作、講師拍攝紀錄、都有賺到一些小錢。都是跟所認識的人有關,而所認識的人呢?也都是曾經我幫助過的人。

可能有先付出,過了七、八年後才獲得了一些收穫,

付出時,不需要去想回報或收穫這件事,因為他也不知道會用什麼形式回到你身上,

而我所付出的事,都是我自己本性善良所自發性的幫忙,也就是一個人的人格特質,

我是依我自己的理念,自發性的會對人做善良方面的事,或個人特質,會做一些事。

如熱愛學習、熱愛指導教導、熱愛介紹工作、熱愛拍照、熱愛分享

喜歡學自己有興趣的東西,而得到了工作

得到了工作,因為熱愛幫忙,而得到許多的善緣,而因為善緣得到許多的機會與工作,

也因為得到了不同的工作,而得到了不同的工作上所需要的技能,技能不斷加強後,得到特殊的綜合型人才的能力,也因而得到更多的工作機會。

對許多事情很認真,很認真的指導,希望別人能夠學會,

以至於被問問題的機率提高,很多人認為我是一個很認真教學的人,認真工作的人,當然會自然有一種就「好員工」、「值得信賴」的一個印象存在,

這印象存在他們的心中,自然在往後的其它機會裡,我會自動浮現在他們的心裡,而當我真的與宇宙許願時,他們的心裡就浮現了我當初給他們的印象。

使得我與他們有所聯繫,讓我得以如願的願望成真。

 

人之處境亦同樣地有正反兩面。每種甜都有它的酸;每種惡都有它的善。你每失掉一件東西,在另一方面必有所得;你每得到一件東西,亦必有所失。

 

在此,我覺得,如果人生要簡單一點,就是願意給予,追尋自己熱愛的事物,並給予你熱愛的事物。

我喜歡拍照,所以喜歡幫人拍照,且我很少要求報償,就算以償,我也不報太多,拍的也很好,自然得到許多人回應的意願。

如果懂得給予,你不怕得不到許多的幸運。

拿破崙.希爾懂得這一點,幫朋友解套,幫助朋友在他的餐廳做免費的演講,致使許多的人來聽演講,餐廳因此生意大好,

也因為演講認識了許多的人,來邀請他去他們公司演講,或促使了許多合作的機會發生,這就是補償。

認為沒有得到,但事實你得到許多補償。

 

免費是最貴的,這可能是在職場、商業模式常聽到的。

如Google的搜尋是否免費,Facebook是否免費、我撰寫的這部落格是否是免費。

 

免費,使得人們經常使用你的工具、平台(只要夠好用,夠多人想用,流量就會來)

但流量一來,許多的合作機會就出現,才有廣告的機會、版面、贊助。

 

做許多事,不要先想能夠從對方身上凹到多少東西。

而先想能給他人多少東西。

至於所許要的呢?用什麼形式穫得呢?覺得先做好付出,你怎麼獲取,會有指引或意外發生使你得到補償。

 

在個人面,給予的部分,可以說,努力的工作、做更多的工作、做好更多、盡好自己的本份、經常性的思考、分享、注意更多的細節、修正過錯、學習新事物、多說好話、和諧關係。

在產品面,可能是觀看人們的需求、知道人們想要的事物、注意回饋、瞭解對方使用的感覺,提供簡單、方便、有效、解決問題的工具、平台、產品。

 

當能做到不斷的給予變成了一個習慣,(覺得自然而然最好,或付出不求回報,心中不會有一種不甘願或不想做的事物,覺得給予的對象,是自然而然發生的,而不是刻意去求尋的)

就會發現,幸運不斷的出現,

 

最近的幾個幸運,

一、當初我因為獵人頭公司找我,我去面試,而導致我上一份工作離職,既然使我得到了這份理想的工作環境與工作內容

二、當初獵人頭公司的那個負責人,因為我幫他拍形象照,而成為了他一部分的工作夥伴與合作關係,幫助他拍攝講師紀錄照、因而他想幫我介紹案子

三、當初大學認識的社團朋友,因為介紹他去工讀時的工作,而成為一個良好關係,如今他創業,需要產品情境照,反而也找我幫忙,因為我說互惠所以我有機會獲得一個產品情境照的作品

四、因為幫喜歡的MD辦了許多的場次,而認識了很多攝影圈的好友,也成為很要好的朋友,得到了許多的互惠機會、拍攝作品的機會。

 

當我一心想要拍的不一樣的東西,開始有許多不一樣的機會來臨,如果沒建立好的人脈關係(好的給予與付出、良好的印象),就沒有現在的補償。

人是群聚的關係,無法利益他人,就無法建立和諧關係。

利益,應該也可以改為,有益於他人。

如同孔子說的,損者三友,益者三友。成為那種益者。

你不可能不幸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匿名的引路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