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的書是「當和尚遇見鑽石」,

我不太會描述跟佛法相關的事物,

但以新時代的領域來講,這本書比較偏佛法,當然會比較像是將佛法重新銓釋,並加以應用,解釋,改成我們目前比較容易懂的敘說方式,

會像是將文言文用白話文講出來一樣,

將論文,用比較實際應用的、故事的、真人真事、整個心路、工作過程的一切詳盡的書寫。

 

這本書,講到兩個比較讓人覺得改變以前對「業力」以及「空性」的解釋。

不彷自己跑去書局偷偷翻一下,或查網路解釋,或許找得到,

空性的說法,他就是不好也不壞,就像空白螢幕,說明一個人如果有令人討厭的感覺,但另一個人去感覺時又沒令人討厭的感覺,所以這個人同時有令人討厭與不令人討厭,

這樣這個人,其實是中性的,是由於觀察者(我們)看待中性事物的方式影響的,其實所有事物都是中性的,是空性的,

看他好就是好,看他壞就是壞,只要我們心中有好的銘印,投影在空白螢幕就是好的

 

他說明就算同樣的公司,同樣的動作,也會有不同的結果,其實跟執行者的心理銘印有關,

以打廣告來說,是要用打電話的呢?還是登報紙的廣告,其實沒有什麼決策是最好的,而是前提是你的心理銘印,影響著結果,選哪一種方式都可以,

保守的,還是積進的,有的人用保守方式賺錢,有的人用積進的方式賺到錢,其實,真正的原因不是選擇了哪個,而是銘印影響著,有好的銘印,都有可能有好的結果。

 

為何這本書要叫「心理銘印」呢?

他就跟業力一樣,只是業力讓人們容易誤解,或其實我對業力也帶有恐懼或誤解,

用心理銘印,或許比較不容易誤解,或使人恐懼,也讓人容易接受。

 

「心理銘印」,其實就是「吸引力法則」的感覺,同頻共振,同質相吸。

只是用銘印,或許比「吸引力法則」,來的好,有時候人們用吸引力法則,可能是思想,但與神對話的書中,有解釋到,是感受,

吸引力法則,不只是思想、感受、情緒,但銘印也有以上的,只是銘印是心理銘印,

用銘印似乎又比吸引力法則高挑了一些,我個人認為,

這或許是心理銘印,有在行動的層面上,有一些些的影響,如佈施,

往往過去的說法,給予別人你擁有的,或付出,或給的感覺,

孔子也有認識的,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你給出去的 ,會回到你身上……等等。

 

但心理銘印,其實在大家的日常生活中很常感覺的到,如積善行德,善有善報、惡有惡報,

但其貫就是對別人施於善行,則有一個善的銘印,

我想如同憐敏之心,就是想讓對方過好日子,或想幫助對方,連教人功課也可以說是一個善行,

 

無條件的愛,就是一種很特別能夠增幅善的銘印,只求付出不求回報,

幫人沒有理由,純屬內心自動自發,

你也會很常看見日常中,許多為學生著想的餐廳業者,會多給一塊肉,或算便宜一點,只想讓對方付比較少的錢,能吃的飽飽的,不要餓肚子,

都是增加善的銘印,

依善的銘印增幅的情況下,吸引力法則的作用下,業力管理、業力原則的作用下,善有善報的回饋就回來了,

 

但如果你行善事,是出於不善的銘印呢?那就事得其反,

心理銘印,是對於自己,你無法騙過自己,其實都是感受自己的感覺之上,

 

日常,都是增加你善的銘印的各種事件,也有增加惡的銘印的各種事件,

善的銘印,如,隨手撿起垃圾,照顧幫助老人、讚賞他人的幫助,幫助他人事業成功,其實這些都能幫助自己事業成功。你如何對待他人,就等於以後會發生別人如何對待你的事件。

惡的銘印,如,批評、責難、憤怒、悲傷、道人是非、惡言相對、說謊、驕傲、自大等,

其實就是各種正面情緒與負面情緒。

但銘印,個人就像是中立的角色,如同魔法有白魔法、黑魔法,銘印就像是做法或施魔法一樣,施於白魔法於自己的心中,

憑空想像是有點困難,但在日常生活中,主動的去做些能帶給自己好的感覺的事物,就比較有感覺,

 

如我寫篇心得文,我是想,告訴別人我所讀到的真理,我認為那可以幫助到人,使他人過好的生活。

這樣,是否能夠幫助到我呢?或許會有相同的回饋,如,我會在需要答案的時候,有人剛好可以為我解答,

這或許很常發生,我常有貴人運,

怎麼說呢?

或許我在補習班,無所求的,幫助學生解答各種問題,其實我真的以是解答為樂的人,我覺得幫人解答問題是開心的,喜歡做這類的事情,

我喜歡選賢與人,也就是看到好人才,都想把他們挖進來公司,

覺得對方在原公司待的不好,都會想引進本公司,讓對方到一個比上一家公司好的地方(雖然可能現在不夠好,但幸運是升級了)

 

就這樣,我常有朋友挖角我,我常離職時,就剛好有下一份工作打電話給我,

我常解不出題目時,常有人突然給我靈感,

我不會理財,我主管就點醒我該怎麼理財,

 

我做的事情,其實大部分不是刻意去做的,而是我喜歡做的,

但我也常罵人,批評人,所以這就是善的銘印與惡的銘印,都有一些習慣,只因為我們不太常察覺,或不刻意去使用,

當然不刻意為善是好事,為善是自然,那的確很好,這不用教,

但為惡也是自然,就麻煩了,這一定要刻意的去改善才對,不然雖然我到一家善良的公司,卻可能常遇到令人惱怒的同事、老闆,

我想肯定是批評太多了,少批評,會少遇見讓自己惱怒的人,我也漸漸的不再說這些批評的話,

好好的大量閱讀,好好的沉浸於四次元的世界,每分鐘或當下與之接觸,

我將銘印,視為心中一個模版,可能會由外來的感官刺激(看NLP可能會瞭解)影響自己,也可以由自己內在與四次元的連結影響自己(人生畢業典禮)

這樣模版是全透明,如同壓克力版一樣,由外來的感官影響這模版的發光與不發光,但也可以由內在的連結,使其發光與不發光。

所以每當自己獨處時,多想想與內在四次元那樣的世界連結時,讓原本混亂的你歸於平靜,使其平衡、透亮,

我認知,其實靜心、冥想、連結本源,都是能讓自己銘印處於善,或影響銘印。

 

或許我平常批評人太多,或太愛看一些Youtube的政論節目的爭吵,我覺得這樣只會讓我留下許許多多惡的銘印。

實在,慢慢的,不動怒,不受其影響,甚至還是不要愛政論節目,

不去聽那邊抹黑、抹黃、抹紅、抹×的,少看,只看那些正知、正見,真正有益於自己的節目內容與政見發表或討論內容。

 

慢慢的,我還是把習慣定在每天跑去咖啡廳,點一杯便宜的紅茶,持續的完成一年一百本書的目標。

畢竟身上存款見底,那能做的事,就是把我房間的書一本一本的K完,我也不知道我就是很愛看心靈書籍,喜歡就繼續看吧,

我就是不知道為什麼,我就是愛寫心靈、勵志的內容,反正就寫吧。

我也不知道為什麼會有一種內心就是覺得我要寫文章,就寫吧,

一切從意外開始,明明就是想上網交個網友,意外的變成一個網友的心理諮商師,

也漸漸的,又重拾心靈的領域與開始大量閱讀,

也慢慢覺得我其實是在幫助他人成功、也是在幫助他人賺錢

然後我其實在漸漸的留下善的銘印,我自己也不自知,

 

回想,我以前的幸與不幸,都是善與惡的銘印所影響著,

慢慢的知道,其實有機會對人好,就對人好,而不要製造機會對人不好。這樣就好。

所以少說負面的話語,能幫忙就幫忙(當然我希望的是自己喜歡做再做,用智慧判斷要幫不要幫)

幫人不一定是金錢上的,如寫篇心得、論述真理,也一種幫忙,

提點一些方針、方向,也是一種幫忙。

而幫忙時,不會使自己難以願意,如這個心理出來,還不如不要幫,畢竟自己心理不舒服,那就會創造出惡的銘印。(如委曲的感覺)

 

我想,你們看如今的政治,有兩個人物的善行結果,如柯P與韓國瑜,若一個不是行醫,另一個不是幫忙農民賣菜,

就不會有這麼多的義勇軍與支持者,幫他們抵擋下大黨的各種攻擊,善的銘印影響下去,必得善果。

而批評與責罵、抹黑的黨,最後反而被反撲,越打越傷,惡的銘印的影響下,必得惡果。

 

我想,善惡來自內心,善的感覺與惡的感覺,

這就不必說,因為我們都是人,都有心理,什麼感覺是惡、什麼感覺是善,都自己明白。

我寫文章,對我的感覺就是善,我就是在留下善的銘印,

我為何會說,我是為名為利嗎?曾有一些時候,我很在意閱讀量、點閱數,那我必然製造惡果。

但我現在,就是靈感來了就寫,寫些自己認為我改善觀念或陳述吸引力法則的思維,以希望許多人都以正面去思考,以吸引自己希望正面的結果。

我這樣想,對我來講,我寫的,我感覺是好的,就製造善果。(就當我個人認為囉)

 

銘印,的確就跟業力、吸引力法則,一樣是相似或是的東西,如同同義詞一般。

但對中文或刻進自己心理,或瞄準到心的層面,都是滿不錯的一個關鍵字或詞,

是一個能接受易懂的文字,

 

這大概是我寫這篇的想法,就這樣了,下次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匿名的引路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