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都應該是沒什麼在學英文,

但幸好培養了,每天早上開Anki App,翻翻單字卡,ali我下載了共享卡片組裡面下載最多次的卡片組,

有4000多字,目前也才翻了一千多字,

慢慢的,就隨便看,有心就多瞭解,就是不要讓自己會感到厭惡就好,要讓自己感到興趣,

反正沒看過,或有聽沒有懂,字沒看過,記不住,我都用中等,

已經學過,反射也知道的事,如 hppay ,  ahead、card...那種常聽常看的,就直接用簡易翻掉。

通常四、五次再次出現後,應該也大概猜懂、看懂、或記起來了。

 

而Another Eden是日本遊戲,另一個伊甸,可以使用語言英文來學習,可能會讓你常常接觸英文,而且不會乏味(但我還是忍不住轉中文了,因為我覺得遊戲的劇情有很趣,很想知道)

 

而最近有兩個靈感,

第一個靈感是,我在練角色等級時,從一開始的lv1開始,現在也lv40了,而且有許多的任務,是要有耐心的不斷的打怪,打到一百隻以上,就可以取得寶石,寶石可拿來抽卡。

為什麼能夠持續的不斷的打怪(刻意練習),為了升等、為了寶石。

升等我也習慣,挑戰自己能打的贏,且經驗值也夠高的

 

這時想想,那我挑戰英文,應該真的要從初級的英文影片開始才對,直到你覺得初級英文影片,邊打電動邊聽都能聽得懂,那表示你可以挑新的有稍微比之前較難的影片去挑戰

以提升自己的經驗值與等級,

那我甘脆,稱我現在為Lv1的英文新手,

 

而第二個靈感是

我們能不能用國外教小孩的方式學英文呀?

我們是怎麼學會中文的,我們上小學,老師怎麼教我們中文的?

那我覺得我應該從小孩喜歡看的影片開始學英文才對。

那上學校之前我們是怎麼懂中文的呀

上小學之前,早就會溝通了呀,只是沒看過字,或沒寫過文字(可能幼稚園有教啦)

那上小學之前,大部分就是不識字囉。所以就是聽多,講多,

所以我一開始應該不要快字幕,可能比較好,就是狂聽,

我開始有另一個策略,現在就邊打電動,英文影片就一直給他狂放下去,

 

而影片所說的英文單字,也不需要真的去在乎懂不懂在說什麼,因為主要是累積自己的語感,如聽AAAAA  CACACACA BA等,CA就出現了四次,所以耳朵聽力累積了CA四次,這CA聽多了,就熟悉了

而單字是由很多子音+母音的組合,c是子音,a是母音,ca是組合,可能會聽到,car、cap、care、carefully、capture,都會有ca,卡卡卡的音就聽多了。

 

所以我改變學習的策略,就是不斷的泡腦子,大量聽,而且一開始聽的影片,先從初級開始,

影片也盡量以小孩會想看的影片開始,讓自己變成一個小孩,像小孩一樣好奇,愛打電動的那種精神去學習

 

先讓自己熟悉小孩的程度,再進入小學程度的,再慢慢進到大人程度,

這就是一種練等級的過程,應該是要像練等那般去熟悉語言。

可能練到40級,就是很熟悉英文的人,可能會稱為speaking fluently或native speaker等程度

 

再來最近讀「精準學習」,讓我聽到,學習的過程,就是一再的熟悉,然後根據學習的狀況,吸收學習,再看結果,回匱,再重新調整策略方式,

學習、教育,就是一再的調整策略,這就是為什麼我們要不斷的學習,才能不斷的譞整策略達成自己的目的(更快樂的人生、快樂的未來、好日子等)

這有點像豐田模式或精實創業

每個人生點點低低就是數據,一堆的數據,就是數據庫,我們可以從這數據庫發現,哪些是有用的,哪些因素使自己有突破性的進展,進而用這模式持續的當做主要的決策,

但決策需要跟著狀況改變。

 

我發現用大人的學習方式,應該是學習不快或難練好等級,所以我要改變策略的,像小孩一樣學習,重新練等級。

 

因為以小孩為出發點去想的話,或以遊戲方式去學習的話,

我冒出兩個方法,找到兩本書,

用美國小學課本學英文:和美國小學生一起上課(附CD)(暢銷慶祝版)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515096

 

會走路的翻譯機,神級英文學習攻略本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9502  

 

而如果我們像小學生的話,我可能會猜,因為我上學前已經聽很多、說很多,

上小學,就是一本課文一本課文的去理解單字,學「文字」,或「新單字」。

所以我認知就算是他們是英語母語的國家也要學單字的

但因為是小孩,沒必要苛責(為什麼我們長大後學英文要苛責自己呢?),而且一開始的內容,不會太難懂,或太複雜、太多,可能像「床前明月光…」20字,就一個課文,再慢拆解內容,或背誦。

所以一開始不讓自己恐懼文字或文章、課文,也就是一開始就會像看繪圖本一般,只有幾個或幾句的單字,可能是最好的,慢慢的後面會加量,但自己早就對文字熟悉了,就沒有恐懼感。

 

認為所有一切,在於心理的因素,如果你心裡喜歡英文,那就不會有恐懼,而且就像遇到完全看不懂,也會想一個一個拆解,從小的開始學起(我是用我學數學的角度去看)

 

我是一個喜歡數學,討厭英文的,所以一個是興趣一個是恐懼,

我猜,越恐懼的事物,越會使你學不起來,所以學習的過程,是一種心理因素的改變,唯有心理因素的改變,才能快速學會一樣東西。

所以我放自己自然無為的模式,去學習英文,就一種看不懂又怎樣,放著聽英文打電動,又不會有事的心態,就是一種放鬆學習,

邊打電動邊學英文,就是一種反正有放總比沒放好,感官會自己去學習,放著讓感官自己去熟悉就好了,而我打我的電動,又能增加聽力的多工行為,其實是沒浪費時間,還可能減少時間,

原本可能要打電動花時間+學英文花時間,兩倍時間,現在一倍時間就可以了。

好像何樂不為?

 

這是一個學英文的靈感。一種學習過程中,調整學習策略的進行式,不一定有用,但要嘗試去發現這樣學能有什麼幫助,拿自己做實驗的過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匿名的引路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