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在紅綠燈前面停了下來,思考到一件事,

為什麼別人會這麼成功,我為什麼不能成功?

最近讀書讓我有感,我過去或許只讀了一點點的書,就認為自己應該或許會成功(但什麼是成功呢?)

我今天又思考了一個,什麼是問題?未達到理想的樣子就是問題吧!

我想想,我不成功,或許是個問題,因為未達到理想的樣子,為何無法有理想的樣子,像可能有錢、有房、有車、工作做個管理職、好像不缺錢,可以環遊世界,可以享受人生。(但其實我好像也沒這麼多需要)

我只是茫然,好像沒什麼想要的,就只是,好像不夠快樂,不夠快樂,可能就是我自己覺得的問題。

怎樣能使自己快樂,或許無時無刻都能有快樂感,

快樂或者是短暫的,跟朋友聊天、拍照、但卻沒有什麼是持續性,而且是隨時隨地的,

我想到,讀書能讓我快樂,我在累積自己的閱讀量,增加閱讀的知識,讀完書的成就感,多加了一筆讀書量的戰蹟,就是我覺得能快樂的事。

如果自己能夠掌握的是讀書量,而自己能控制的是讀書量,而且需不需要錢,不需要錢,可以借書,可以上網看,可以圖書館借,可以跟朋友借。

 

那我停在紅綠燈前,想的是什麼?

我想的是,我之所以不會成功,或許是我書讀太少,當我看見能力很強的人,如柯P,我終於想到,讀上萬本書的人與上千本、上百本書的人差別。

知識量。

他施政需要做許許多多的研究,我看他四年做的事,每一個都需要專業的知識領域與瞭解,

就大概想,那要累積多少知識量呀,

對知識量如果充足,就容易對一件建案、計劃,有明確的瞭解,才能知道更多,因為他就是一個擅長讀書的人,所以很快的就能掃過許許多多的文件,

而我們小老百姓,連公司工作都可以拖很久才做完,提計劃也不知道要提什麼?

我猜想,之所謂無法成功,或許就是我書讀太少。

 

當這句話一出現在我腦中時,

我突然明白,或許這會使我認知,對,那要成功就是讀多點書吧。

這是一個進步的動力,

後來又想,那怪天、怪地,這些是無法控制的因素,那完全對你完全無幫助,

怪社會機會太少,也對你完全沒幫助,怪環境、怪家人一點幫助也沒有。

怪自己,幫助或許多一點,怪自己腦袋不好的話,那就做些能提升腦袋的事,是可控制的,提升腦袋的事是什麼,多讀書,讀一本到讀萬本書,這會製造出不一樣的腦袋效果,

也就是每突破一個量,量變就會造成質變,腦袋就會變好了,

就跟人的體能一樣,身體肌肉的訓練,與腦袋肌肉的訓練,是一樣的,是日積越累,而造成變化。

 

我想想,選擇怪罪的標的物中,能找到改變的解答。

所以我說讀書量少吧,我就突然想到,是多讀書的意思,才能成功。

畢竟,我不是體力活,勞力活,也不是什麼一般小企業,

我喜歡的是知識型的產業,這產業我想靠的就是知識量,要這產業成功,我想是知識量的多寡,

怎樣叫多怎樣叫少,不知道,你就是一本接著一本讀,企圖性的讀一萬本,先感受到一本到十本,十本到百本,百本到千本之間的差異。

我目前也才突破一年30本,我的目標設為一年一百本,我都在想的是如何突破一百本。

我想到,學速讀

終於瞭解速讀是怎麼一回事,但要改變讀書的方式,要不用音讀的方式、要用潛意識掃圖、要重點閱讀、要各種。

但我覺得不適用於我,當我還可以自創屬於自己閱讀的方式。

我可能會選擇,

一、非音讀

二、多看封面、前言、後記、索引、標題、掃讀、挑讀

三、提升閱讀的環境選擇、設定目標、設定觀看時間、計劃時間、觀想讓自己在良好狀態下提升精神力與自信性、樂觀性

有好的感受,讀書才會快,

如果你說你討厭讀書,絕對讀不快書,因為你給了潛意識一個暗示,你讀的不好。所以需要提升自己的精神力,讓自己感覺良好讀書會更好。

 

如果我觀想的是,人是由物質、元素、原子組成,中間的過程或是去原子的移動或電子的移動。

那正面與負面的差異在哪?而正面與負面因為電子的移動,是否也會影響產生出來的電子組合,電子的組合與原子組合,成了化學、化合物,

就會產生所謂的不同的元素、激素、是否這些激素就是被觀察出對人體有益、且能提升能力與各種意義的激素。

若觀想可以提升振動,就會使自己超越凡人,那就像是打了什麼超人般的藥物一樣。

 

當怪罪失敗在書讀的少,那就多讀書。

多讀書這目標與想法出來,這方向一出來,就是如何讀更多書,目標是、數量是什麼,設定了一百本。

當設定了一百本,就開始想著計劃,計劃怎麼安排,

我變得知道怎麼讀更多書了,那一百本還沒變聰明呢?就讀一千本,一千本還沒變聰明了,就讀一萬本囉。

還沒讀一本書之前,你還無法驗證這樣做是否有效

但我說的多讀書,可能會是在短期內了一種頻繁的一百本。

 

我會很會拍照,拍照讓人們覺得欣賞,出了天份以外,更多的是熱情、興趣、努力(說努力也太扯了,那只是上癮而已,習慣)

我只是量變造成質變,也就是我兩年下來拍了兩百五十場,真的不知不覺得,讓我明白了量變造成了質變。

 

所以讀書一年一百本就成了我的假設,一年一百本閱讀量後,你會成功的假設。

我後來發現,我拍了兩百五十場,好像也還不夠厲害,我會找我缺的是哪種攝影經驗與攝影目標、攝影想法、或後製、操作之類的。

 

我想一年一百本書後,就會開始利用創業、管理、技術,去尋找你想補足的項目,一年一百本相關書籍,你都能成為相關專家。

如果我缺錢,我就讀投資,如果我缺技術,我就讀技術,我缺管理就讀管理。

這就會是第二年的想法。

 

第一年只是培養上癮症,培養閱讀習慣,讓自己對閱讀上癮,越上癮就會讀越快。

我真的就是因為攝影的關係,發現這種道理,就不知不覺拍了兩百五十場,並且一個月可以超過八場。

自己辦活動,自己揪朋友、揪MD的一直瘋狂的拍攝,也走過了一百個以上的外拍景點。

 

一種不知為什麼的就達成了這個目標。

興趣、熱情、努力、不如說自己心中的誘因,我知道那是男生心理被外在吸引的誘因,

但卻用這個誘因,使自己行動起來跑遍許多的地方。

我不知道人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誘因,做這些的事情,

但你看人不就為了賺錢而且作嗎?怎麼不說工作也是上癮的呢?否則為什麼要天天工作呢?

或許又扯到一個因素,就是社會價值觀,社會認為要一到五工作。

所以我們依照社會的價值觀的習慣影響,社會的秩序影響而一直從事同樣的事物,使某件事情變成了不變的事物。

就是習慣、慣性。

 

那我只是因為某種因素下,使自己習慣了、常產生不變的因素,持續拍照。

拍照成了習慣,辦活動以理所當然,詢問是否能約拍照、揪團感覺就習以為然的事。

 

但也因為一些情緒上的打擊,我開始認知,從事喜歡的事,會需要有交換的代價與條件,或許就是金錢上的流失速度。

這樣的習慣是好是壞,或許就稱為了壞習慣。

而讀書是時間上的流失,卻是腦袋的提升。

或許這就是補償原則。

 

所以努力有沒有效果,有,你花費的時間將會成為你身體上、心理上、腦力上的改變,絕對有改變。

或許可以利用所謂的不知不覺得努力,因為我拍照就是一種毫不努力的感覺(就是一種沒感覺我在努力的感覺)但我花費的時間是否有跟所謂稱努力的人一樣多,更多也說不定。

只在努力的方向,是有意識的努力,還是無意識的努力,

我是無意識的努力,沒特別的,但也最符合自己自然的走向。用感覺去拍照。而非腦袋去拍照。不計算利益、沒有特別意圖。

 

我想起我喜歡數學,

在高職,我或許一進去不算是前段的學生或不是最強的,

但我因為坐在班上第一名旁邊,看他都自學,我也才知道可以自學,

後來我們互相趕進度,我才趕進度,我以趕進度為興趣,數學都一直自己算、自己學

這變成了一個自我想做的事,一種自我的趨動

結果三年下來都這樣做,我不知不覺得學習力越來越快。

從原本考高中的落榜生,走頭無路讀了高職,也因為這樣考上了高職第一志願的技職龍頭,想要讀的資管系。

 

當然上學之後,又怠慢下來,

但我怠慢下來之後,卻是去在補習班打工、每天可能被數十個學生轟炸,問到我能立即回答的速度。

再來去小的軟體公司寫程式,每天寫三到五小時,也不知不覺的,一出社會就能打趴一票人的技術與能力,

因為面對過太多的專案、工作、動腦動太多,而且要在有限的時間,因為讀書的課外之餘,要顧好課內工作的事,真的滿累的。

 

進入職場,又經歷了八家公司的轉換,

老實說,經常做的事是,沒自己擅長的事。

先是寫Web,後來寫Console,再來又是寫APP,做企劃、分析、設計

很多因為轉職而沒碰過,從頭開始學,但都相近,至少都不離資訊面。

我主管稱之為,多、大、雜。

做的事多、做的事大、做的事雜。

經歷八家公司,小專案至大學案、一人主導到20人合作、專案到產品、產品到平台、網頁到爬文、爬文到手機程式、從微軟到開源、從Windows到Linux。

從小公司有辦公室的到新創公司沒辦公室的、從開發到研發、從不會罵人到會罵人、從許許多多發生了許許多多的改變。

 

因為這一連串的變化,我變成很容易應變、適應環境,

時間流逝,我也過了十年的工作經驗,才能累積一點點的智慧與見解。

我終於體悟到一個改變的方式,量變造成質變,持續做、持續研究、持續改善,就會使自己變得不一樣。

我想先問自己問題在哪裡,先問問題在自己能控因子的哪裡。

我想我就是覺得,就問題在我書讀太少。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匿名的引路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