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從開始閱讀與財富相關的心理或勵志書籍(或則思想、成功學的思考書籍)

都會讀到跟10%有關的概念。

 

這次讀到麥可.羅曲格西「當和尚遇到鑽石2-善用業力法則,創造富足人生」,

講到一點很好理解為什麼你要留下10%。

用農夫種田來比喻,他們會有一個習慣,會將豐收後的種子留下一成(10%),以備未來繼續播種,不會傻到將所有的收成全數用盡,而不留下能夠繼續播種用的種子,

 

他有一個類型向下拋物線,或類似鐘型曲線的圖型,通常會有經過開始、成長期、頂峰、衰退、結束,一家企業就從無開始到衰退後倒閉,

這是這曲線呈現的樣子,而他提出在你選擇將原本的收成的10%繼續投下去成長時,就會從頂點再創造一個鐘型曲線的圖,就會保持不斷的成長的模式。

 

在拿破崙.希爾的成功法則,也是有提到儲蓄,一家企業一定會為自己保留10%以備不時之虛,

 

最近在看股票時,友人推薦的股票,發現,會分現金股利,也會分股票股利,而股票股利+現金股利,剛好都是1元,就猜想,會不會有什麼必定的法則的股利政策,是使一家企業不斷的獲利、成長,

而不獲利成長的公司(不要看股價,那是虛的,實的是公司實質的獲利),他前面可能獲利,但都不發股票股利,第四年後,就都不再發股利,之後就一直虧損,甚至原本炒起來的股價,也從千元跌到了百元以下。

我就發現,或許有一種股票,看股利政策、主要獲利來源、獲利狀況,略知一二這公司的品德(公司是法人,你就用財報以及股利政策,來分析這個人的人格)

 

會分現金股利的,我猜,就屬於為股東負責的公司,會靠本業賺錢的公司,他的本業應當為主要營收來源,會發股票股利的公司,就是重視公司未來的成長,

因為股票股利,主要是將盈餘轉成資本,持續投入給公司做為研發、創新、留才、福利之用等。

如果把營收全數轉為股東的分紅,就等於不留下下次播種的種子,就難以提研發、創新等想法,

而不分現金股利,就可以想,可能是不賺錢的公司,或賺了錢也不分你一點的自私型公司,

而沒現金股利與股票股利的公司,我突然覺得就像是一個賭盤,就是賭大、賭小的地方,就跟猜樂透號碼一樣,

這種股票,說不上是投資,容易隨著不同的可能性浮動,而不像是真正的投資一樣,種瓜就會得瓜,種子播種下去,就會長出果實,這才是投資的真義,

就是喜歡吃西瓜的就種西瓜,懂得種菜的就種菜,投資就是你懂他,所以你投他,並得到你知道會得到的東西。

 

對於亂投資的狀況,那就猜,猜就會有高度的不確定性,各種可能性,我覺得這種賭盤,會有大量的散戶、會被操作的股民(被帶風向的、被媒體炒作的),

這狀況,就跟人的心情一樣,時高時低,不確定相當的高,要不要買這類型的不確定型、豪賭型的股票的,我就不推薦,曾經我買的那個從32跌到4元,現在十年後再來看,盡然還回到26元,曾經最高峰還到64元,我傻眼了,但十年來都不分股利的狀況,他何以能繼續下去,我猜到了一個現象,股票面值在公司的資本,應該是永遠不變,變動的股票,根本不影響實質公司的資本,所以股價就算是1元、100元對公司本人不痛不癢的,也不會扣他們現金屬多少,

如果高了,擁有股票的人,大可賣掉賺他一筆,但公司負責人,只要擁有51%的股份,還是有大量的擁有權,賺到的錢等到票價低了,再大量把股票買回來就得了,

而他需不需要分錢呢?如何製造虧損,如何使公司看起來賺得不多,所以無法分股利,我猜,或許是福利高到某種程度,所以無法分紅,(薪水太高了之類的)

是覺得只要他沒有需要擴充資本,或股價只要看起來好看,認股的人還是會認,還是能繼續印股票或鈔票(只要市價好的話),實質,買這股票的風險相當的高,

一家不賺錢的公司,靠著就是向外募資,並不斷的燒募來的錢來維持公司營運,不至於倒閉,只覺得有大部分就是坑殺散戶所賺來的錢吧(我就是無量跌停被坑殺的吧!)

十年後,我又對股票有新的領悟了,大概就停在這裡,不繼續談股票,有點偏離話題了

 

而10%的概念,第一次是在「用10%薪水變有錢」,這是古老巴比倫的富有人寫刻下自己的致富原則,並在某次出土後,影響到讀到他的人,

而故事,有的是窮人起家,有的是富二代窮後再次富有的、有的奢華欠債淪為奴隸後,再變成富人,有的原是奴隸而再次富有,有的家人欠債被賣為奴隸再次變成富有

用的就是10%的存款,並用這10%再投資,投資後賺的錢,再繼續投入投資裡。20%賺是還款的計劃

 

而在「原來有錢人都這麼做」裡,是指一個良好的理財人應該是

現在的淨資產>年齡*年收入*10%,就是優秀的理財人。

 

因此,當「當和尚遇到鑽石2」,提到一成的種子,留為下次播種之用,是的,我們應該把賺來的金錢當做種子,

需要拿10%的種子,繼續播種下去。

 

當用10%錢存下來,並投資,錢滾錢,我非常無感,也不知道怎麼投資,雖然等時機成熟後,你就知道了,

現在我買股票,卻只能買一張時,心寒了一下,我明白我沒有存錢的習慣,也沒有每個月拿10%出來投資的習慣,是多麼的GG,

沒關係,從現在開始吧,因為開始懂得挑股後,以最基本的原則是有股價的大於5%現金股利的公司,每年穩定發放,及有股票股利,那覺得在低價時逢低買入,(就買每個月的最低價好了)

一符合回報、二符合成長,那適合長期投資。

有了種子、有了讓種子成長的公司,將種子交給懂播種、經營的人。經營的人又懂得感恩與回饋,利益員工、投資者、顧客三方,應該算是比較優良的架構(我猜)

一則不貪心,二賺是懂得感恩。覺得很平衡,就讓他繼續下去吧。

 

我的收入開始分成三等分,一等分投資在挑選優質的公司、第二等分還房貸本利、第三等分自用,或許轉投資、或許轉還款金額,或則繼續投資知識書籍,

我看書一個月,每天去咖啡廳喝紅茶,一杯25元,乘於30天,也只要750元,書籍呢?其實我以前買的大量書籍,我想到十年還看不完(真是買書不看書的最佳典範)

時間呢?光是20頁我需要花一小時,我覺得一個月也不需什麼奢華的活動,如美食、旅遊或外拍,也難得我外拍活動已經停了四個月。

 

奢華的習慣,已不再,剩下的就是每天泡咖啡廳讀書,透過讀書與四次元連線(或極樂世界、天堂、神呀、寧靜、喜悅之地、你愛怎麼稱呼那一切完美的世界都好)

接這種接觸成了一種習慣,當你想要正確的理財,你就天天泡在咖啡廳裡,看正確的理財書籍,連續看一個月,你或許也能成為理財高手。

或一直從第一檔股票看到最後一檔股票,看看他們的股利政策,與股票的反應,是否在長期呈現出一個穩定的狀況(價格可能是約上下5%來來回回變動,太高的變動,就是高風險,風險這個詞,在統計學來講,應該就是變異數相當的高)

短期可能是風險質,長期,不知道用線性迴歸分析,是否能看出什麼(這又不太懂)

但我卻看了K線圖,有MAD5、MAD20、MAD60,看見了一個好像可以用積分來看狀況,何時高點、何時低點,及黃金交叉,

要賺錢,大概就是買低賣高,什麼叫低呢?我給了自己一個定義,MAD5<MAD20<MAD60,叫很低,什麼叫高呢MAD5>MAD20>MAD60叫高,

不過我沒買過這樣的黃金交叉,所以不要隨便投,我只是在觀察我所看見的,但對不對我不知道,我還沒去驗證是否是必賺錢的狀況。

但我只想著,買一年,我可以容以股票低一塊,買兩年,我可以容許股票低兩塊,最後15年後,我買的15塊股票,每年分1塊時,15年後還是15塊時,你根本覺得,回本了呀,連本帶利回饋給你就變成200%

突然明白,什麼叫十年盈餘分配率200%,原來是這一回事,

對於一個股票穩定、股票分紅穩定,這種保守型股票,是可以預測不會死的狀況。一個人只要持續做好事,我想沒什麼是不賺的。

 

10%,我大部份講的就是,以上這些不知道在講什麼的東東。

可能太簡單了,就是存下你的10%薪水,並投入在好的公司上,並因如此獲利約5%持續十年。每個月投入一樣的10%金額。

就這樣,你會發現複利的魔法變成了最偉大的力量。

你要想人類如何發展到現階段的文明,真的是拿他收成的10%去投資其它的行業,

以前只有農業,只為了養活人口,但因為收成越來越多,將收成用來供應其它行業所需,如醫生、軍人,慢慢的從麥穗延伸出金錢,將收成轉換成金錢這樣的觀念,可以轉移到不同行業的人身上,讓額外的勞力變成了其它的服務業出來,不斷的擴展、成長,沒將收成浪費在如放火燒掉這樣的事情上,

 

我的確賺到的錢,花錢如流水的不知花到哪裡去,亂耗費掉,都沒用在投資上,或購買如生財器具上、資源上

什麼叫生財器具呢?就是如電腦可以幫你賺錢,各種課程,甚至可能「書籍」也可以是生財器具(不然我怎麼會有這麼多廢話可以講呢?)

 

從「人類大歷史」的書籍上,可以知道人類從採集到農耕,農耕又到國家、金錢的誕生、到資本主義,公司的誕生等

如果將金錢當做種子,金錢用在擴展的行業上,那成不成長,複不複利的問題,就是在10%的金錢,是否用在未知的事物之上,或擴增你的土塊、資本、知識、就是資源之上。

才能不至於往衰敗的狀況發生,

 

當每個人都如此這樣做,我想像所有的土地,繼續種下新的樹苗,森林將會再現。

我想經濟就是如此,是因為我們已不再把原本你賺來的錢,再用來創造新的產業或新的創新(有用的創新)以增加工作機會、工作需求、產品需求,

像手機就是一種產品需求,當剛問世的時候,就等於增加一個產業鏈,各行各業因此而發展,增加了知慧型手機,又增加一個產業鏈,連開發App、開發網頁的人都又多得到一份工作機會。

工程師的工作選擇又變多了,寫程式的工作選擇也變多了,設計師的工作選擇也變多了,PHP的工程師需求也增加了,

 

過去踏入心靈圈,這圈子,就有無數的各種引導方式,引導人們走向同樣的本源,

有「與神對話」,這樣就擴展一個產業鏈,有「零極限」、

有「奇蹟課程」、有「朵琳夫人」、有「歐林六書」、有「靈性煉金術」、有「賽斯書」

有「奧修」、有「當下的力量」、有「生命數字」、有「人類圖」、有「靈氣」、有「聖境預言書」

有「深夜加油站遇見蘇格拉底」、有「阿米星星的小孩」、有「秘密」、有「亞伯拉罕靈訊」

有「張德芬」、有「李欣頻」、有「讓天賦自由」、有「思考致富」、有「光的課程」

有「巴夏」、有「地球守護者」、有「當和尚遇見鑽石」

 

實實在在的,好多書坑,哈,當初很著迷,滿多系列我都買過書,不見得看過書。

只是當我錢花光之後,唯一想到的就是,看書不用錢,最便宜最低成本並且報酬率最高的投資。

這時發現,閱讀是一種娛樂、閱讀是一種高報酬率,閱讀不需要花什麼錢。

跟我的外拍相比,對,我以前不知道要找什麼事做,所以跑去外拍,迷上外拍。

但外拍要錢,而閱讀不用錢。

 

當開始積極找答案的時候,答案通常就出現了,

當有需求的時,就出現了你所需要的。

 

你說學心靈有沒有用,有,但他就像是種子一樣,種了什麼得到什麼,

的確我學心靈種了一堆的善念,但當收成後,自以為心想事成、圓滿聚足

但忘了再拿原本的10%繼續種子去,

以及將100%全部再燒光了。

然後或許我還留下了我知識的種子,雖然物質上的已用盡,心靈與知識的還能夠存在,

或許感謝的是,我還留下大量的書籍,還有一份收入,可以再次用10%的原則繼續重新來過。

這次我也不求別的,就是傻傻的10%下去就夠了,

我對質物界的渴望,因為我的奢華,我也不再奢求了,或許原本我該拿那筆錢環遊世界的,該拿那筆錢吃遍美食、該拿那筆錢當個老闆過過癮之類的

但現在想想,或許奢華是某種路,引導我知道奢華的問題、引導我過著節儉的生活、引導我大量閱讀、大量學習,

引導我回歸本來面目。

 

我想了「與神對話」的電影,曾經很有成就的他,因為一場車禍,而開始過著流浪漢的生活,

終於好不容易得到一份工作,卻又再次跌入谷底,終於這時能聽見神的聲音。

或許人生不必走到這樣的路上,才能聽見的神的聲音,

或許是執迷不悟的最後,跌到谷底,真是人的盡頭,神的起頭(我曾經也是受洗過的)

 

或許人生再好,也像是一種成長週期,也會經歷衰退期,

但人生再壞,也會經歷谷底,然後反彈,

只是這次,好要更好,不再衰退。要持續的成長,再投資自己。

 

又是新的洞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匿名的引路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