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裡有個靈感,

如果我一直想起這個靈感,

那我可能就是要寫下這靈感的文章

可能不是這麼特別的東西,

而是一種發現 或一種想法,一種假設。

 

最近看了霍金的電影傳記故事 

我發現,他可以提出各種理論,寫成各種書。

而理論都是一種假想,開始做研究,推論,到定論之類的。

 

那我也出現一個想法。

這個想法是隨著情緒而來。

我做夢會有情緒,我日常會有情緒,

每一個情緒,都包含著一個龐大的資訊。

或許這是一種課題。

 

我靈感來源來自,我對產品攝影的挫敗感。

此時我對產品攝影的挫敗感,去感覺到我目前是怎樣的狀況,

我害怕什麼,我恐懼什麼,原因是什麼,用什麼方式可以緩和自己的情緒。

他如同一個課題,去解決這個課題,你的情緒將會平復

 

我用感覺說話,這情緒是一個龐大的資訊,人類能理解分析這龐大情緒的資訊分析能力,

電腦無法感受我的心理,他無法接收到人類的Input,寫程式如果沒有Input,他如何能夠產生對應的Ouput。

如果軟體無法截取或吸收轉為電腦所能知的資料與資訊,那就無法分析。

 

而人卻可以很容易去瞭解一個人的心理、心靈。

這卻透過了人腦這樣的分析判斷,他能對心產生感受,感受使人腦能在內在感覺到這些心裡狀況,並可以分析心裡狀態的差異。

同理心嗎?或許。

同理心,個人不是說教就懂的事,說就會的事,

同理,是要經過共振與共鳴,

如果沒有感同身受,不會有同理。

因為我曾經的所有經驗,當有一個心理難過之人來到了我身邊,述說他的故事時,

瞬間我的記憶中,能喚醒這樣的感受並瞭解,其實也可以透過現有的感受,推論其未來,或選擇的結果。

也分析出他所遇到的人、他認識的人、他自己本身的心理狀態如何。

解決之道可能有,因為如果我解決了自己身上的問題,我也懂得解決他身上的問題。

 

我愛過、恨過、難過、哭過、痛過、沉淪、墮落、喜悅、快樂、悲傷、積極、消極、單純、無知、智慧、勤奮、懶散、懷疑、相信、嫉妒、真心、貪婪、勤儉………各種名詞都懂過。

我在與他人聊天中,我很懂對方的想法,

也懂,他也知道自己知道什麼,每個人內在都有智慧,

只是不太信任自己的內在,述說一件事,明明覺得不開心,卻捨不得放開,

內在可能跟他說,這裡不適合,卻沒有勇氣選擇離開,

是的,沒有後路時,我覺得人不敢離開一個習慣適應的環境,但如果自知內在不太開心,我覺得會離開是正常的

其實宇宙聽得見你的內心聲音,只要你沒放棄自己,或則說,你有離開的想法,而不是勉強的想法,那他就會出現協助你找尋你真心想要的事物,

你產生了智慧,知道你想要的並不是這樣,你真心想要的事物,將由宇宙為你處理。

雖然你會遭到挫折性的事件變化。

但他卻是上天的禮物。

 

如同我沒離開一份工作的勇氣,想尋找後路,想說有了後路,就可以離開了。

沒想到的是,找工作這個想法,被主管知道,我被迫請辭,

我並不會覺得捨不得,或恐懼、害怕下一份工作怎麼辦。

畢竟我已知道自己人生多多少少這種事的確是常發生,也知道自己的能力好,真的不會有沒工作的時候。

還有自己的善緣多,可能前輩子或這輩子積累的福氣,少時給的多,晚年只是回收而已。

我得到許多人的幫助,在找工作之餘,幾乎都是剛離開,就有下一份,且大多朋友協助的。

想想或許我早期,真的滿熱心助人的,喜歡幫人,喜歡付出。

只是有時付出的累了,痛苦了,但後來想想,或許不要在意付出是否得到相對的回報,

雖然你付出的對象可能傷害了你,但其它對象會來彌補你也說不定。

 

欲望只要不要過大,要的,就不會比送出的多。

自然你不會有缺乏、匱乏的感覺,就容易知足,富足。

富足或知足,都是因為你要的,並沒有你付出的多,填滿你的缺口容易,

當你要的欲望,非常非常大的時候,你就得更加倍的努力,才能獲得填滿你的缺口。

而你是一個很努力、勤奮的人時,你付出的比你要的還要多好多時,你就是富有了。

你給人的價值,是影響千萬人時,每個收到一份價值,就會回匱一份價值給你,

雖然你可能只做了一件事,好比寫文章,好比資訊的傳播、好比理念、思想的傳播,卻以接觸廣範的方式回應給你。

為何曝光率高的媒體,廣告會高,如果觸及率不夠,你的回收必然不高。

 

任何事情,先有付出才有收獲,

如收獲不如預期的多,或許是付出的不夠,或影響的人不多,

在產品面,如果不注意使用者心裡真正想要的,沒給予相對有價值的,那必然沒有人使用

沒人使用的產品,不可能產生回收。

是付出的方式錯了,是付出只是個人認知的付出,或許甚至可能是垃圾進垃圾出的狀況。

看著APP的評價,就能略知一二,別人給的正評,與負評。

 

很多人說自己付出的再多,只得到無情或沒有相對的回報,

這時我覺得要看人格,看過很多攝影的確是很認真的在付出模特不想要的付出,

難道你為模特賺很多錢叫付出,或許從模特身上凹的比模特付出的還多。

但只讓模特給了攝影一些負評價。

這大概是,你做的不是人家要的,你給的快樂不如你給的不開心還來得多。

給的快樂多,就會獲得快樂,給的不開心多,就會得到更多的不開心。

 

你要獲得什麼,就要先給出什麼。

在補償原則下,是如此。

 

我們常常陷入以物易物的思維,一定是給了什麼東西,才會獲得什麼東西。

但也有可能,給了什麼感覺,而獲得什麼感覺。

創造Iphone,可以給多少人良善的感覺。

創造可寶夢,可以給多少人開心。

大娛樂家,讓人開心快樂的藝術。

 

你的信念什麼,讓更多人因你而快樂,讓更多人生活更美滿,

讓更多人開心、幸福

有些人做出的電影、電視、文章、小說、影片,使眾人獲得更多的開心、喜悅。

如果你的使命是,為人們的____努力,使人們得到____。

那將會很不一樣的回應。

 

我一直有一種聲音存在,做有意義的事。

或許這內在聲音,使我幫助了許多人,

至少從我的開發項目開始,原本大概做的東西沒人用之類的,

或只是做專業浪費人生時間。

做產品比較賺錢,

事實,也都是跟有意義或沒意義有關。

堅持,你去一家公司,那家公司會做一些有意義的事,這意義影響多少人,

就會影響一家公司的未來,做更多有意義的事,幫助到更多人,這公司就會成長與成功,

連同開發者,也會獲得一樣的成功。

 

從我數年的工作經驗,是的,覺得當我做的東西有人用,且無數人使用,

且從他們的回饋你得到感謝時,

我相信我做的很有意義。

我的幫助或許別人不知道是我做的,我改善了效能、改善了BUG,改善了許多

或許我是背後的功臣,而使用者只知道用的很順,幫助他們找到了工作,

但或許在一個無形的流量之中,我接收到了獲得的能量。

或許我因此變得更能實現我的夢想。

 

或許,我們的夢想未能實現,是我們未給許多人有價值的事物,。

也未能影響眾多的人,

或許,只要我們懂得這點。

你幫助他人的同時,也是在實現自己的夢想。

 

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匿名的引路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