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本書,是由丹娜.左哈與伊恩.馬歇爾所寫。
丹娜,熟悉量子物理學
馬飲爾,熟悉心理學,屬榮格心理學派
而這兩個的組合,加強了原本我們小時候學的馬斯洛需求理論,
馬歇爾發明了動機量表,有16個分數分別-8~+8會對應到馬欺洛需求理論的五個需求層次。
這本書提出SQ的概念,靈商
而靈商是一種跟道德或許比較有相關性的指數,也或許是某種我們稱之為頻率振動的指數
關於這本書,我很推崇,但繁體字的書已經買不到了,簡體字的話,應該是叫「量子領導人」,
他們開創了一種新的管理知識,叫量子管理。
我在網路上有查量子管理,查到一個IG的工程主管寫的一篇文章
https://firstround.com/review/the-principles-of-quantum-team-management/
但心靈資本學要講的東西,應該不在該連結裡。
在心靈資本學,給我的洞見,會偏向動機、吸子、推動能量、需求層次、還有生態的適應系統。
在馬斯洛需求層次如下
自我實現 |
自尊 |
歸屬感/社交 |
安全/保護 |
生存 |
原本是由下而上的三角形,但作者認為,我們要追求的不是從下而上,而是因該由上而下的倒三角形,也就是自我實現才是最需要追求的核心,
當從自我實現思考時,就能從上而下改變下層需求的狀態。
這有點像NLP有提到的樣子。
而馬歇爾的動機量表如下
高層次需求 | 馬斯洛:顛峰體驗 | 啟蒙 | +8 | 恩典 |
世界靈魂 | +7 | 恩典 | ||
服務精神 | +6 | 同理心 | ||
馬斯洛:自我實現 | 開創 | +5 | 問「為什麼」? | |
專精 | +4 | 重塑觀念 | ||
內在力量 | +3 | 場地獨立 | ||
馬斯洛:自尊 | 樂群與合作 | +2 | 自我體悟 | |
探索 | +1 | 自發 | ||
匱乏性需求 | 馬斯洛:歸屬感 | 好勝 | -1 | 謙遜 |
憤怒 | -2 | 整體性 | ||
馬斯洛:安全 | 貪求 | -3 | 願景與價值領導 | |
恐懼 | -4 | 積極的面對逆境 | ||
苦惱 | -5 | 擁抱多元 | ||
馬斯洛:生存 | 冷漠 | -6 | 使命感 | |
羞恥與內疚 | -7 | 恩典 | ||
人格解體 | -8 | 恩典 |
這是我將他所寫的書關於需求層次、對應的動機、分數、及解決問題的對應方式整合成以上這張表
+5的動機,可以將+4以下的人往上帶,但如果他對應到-5則會被抵消,什麼人也改變不了。
因此正能量是很重要心態,如果夠高,就能幫助你身邊的人,如果低於其它人就可能被其它人往下帶。
但如果我們正在憤怒-2的狀態時,我們有一個對應方式,就是整體性,也就是會通盤考量,當我們從每個角度每個人的視野去瞭解問題時,我們就會對他人比較不那麼憤怒,我們可能知道原因,而因此,會被往上帶到-1以上,或+1以上。
只有+1以上,會帶來建設性的改變,才能正向循環的改變,
當我們使用-1以下的動機,則只有負面循環,變得更糟(也不然就是更賠錢、不賺錢之類的)
當我們在憤怒的狀態下,我們要尋求的是+3以上的處理方針,可能是使用內在力量、專精於一件事情、或開創性的思想。
而開創+5以上的動機,世界存在這很這樣的人,已經快聖人級以上了。大多數的人停留在-1~-4及+1~+4.
只要有夠多的+5以上的人,只要5%至15%就足以改變世界。
為什麼提到量子物理呢?
因為是跟場域有關係,每個動機就像個吸子,作者以彈珠台來解釋,當我們打出彈珠,如同打出一股能量,能將你帶向某個動機吸子,進入該場域,
因此,為何我專注於熱情上、攝影上、讀書上,能協助我脫離原本的負面狀態,而進入「專精」的狀態裡,得到+4的動機。
專精的人,就不必去理會讓你憤怒的事物、只想著如何解決問題,而不花費不必要的能量去吵東吵西。
而每個時代都有開創性的科技產品,如Iphone、Facebook,每個科技的創新,都會帶來經濟上的擴展(在人類大歷史有說)
這也是為什麼+5算是聖人級以上的動機了。也是世界上滿少看到的人。
當然+5以上少見,-5以下也少見,但如果有也相當令人驚訝,應該說已經是屬於人格分裂或則做出大多數令人吃驚的事件,如希特勒有-7的動機。
如果有看過希特勒惡魔的崛起,雖然是看youtube快速的幾分鐘看電影系列,
也大概瞭解,那時候他對猶太人這種銀行家的人群有多討厭,因為希特勒算是被剝奪就業機會或從事他喜歡藝術方面機會的一個時代被剝奪者,
他將一切的錯指向猶太人,
他在大屠殺或變成總統之前,算是一個理想主義者,一切以照顧人民肚子的想法去提出政策,
但也在財政上可能有問題,最後好像也借不少錢的樣子,所以才需要往外擴軍隊之類的。
當然我對書的內容與電影,也都不完全熟悉,
也非邊看邊讀的打筆記,大概憑著我感覺與瞭解,寫下這篇文章。
但光是+8到-8動機,我們就可以衡量我們內在能量狀態(動機)是如何,而決定我們是否活著快樂還是不快樂的因素。
如果希望自己活的開心快樂、美好、或正向,不彷朝+1以上的動機去學習,
探索就是一種很容易的動機,如同剛出生的小孩,對一切很好奇,學習新知等。
但因為這世界上負面動機的人其實很多,+1不足以應付如憤怒的機動(如果你有一個很兇的父母的話),
因此就需要合作、內在力量、專注等動機來提升對方的動機。
合作還不一定有效果,因為+2、-2互相抵消,沒帶來任何的改變。
而在企業裡,使用深度匯談對改變一家公司非常有幫助,
大家可以說出自己想說的,但不以攻擊他人的情緒,各自說出來,
因為聽了彼此的想法後,可能憤怒被整合性給抵消了,而帶往更上面的動機,可以探索各種可能性、互相合作、專注在各自的事,以求解決問題為主等。
這大概是我想要分享的。
感覺寫的不太好。
但做個記錄吧,因為看那個表格,幾乎網路上也沒啥人有寫,我就來寫寫吧。(寫錯了,就抱歉了,我也記不得太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