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來自有形事物所提供的資料,

可以被測量、可以被收集

自從網路出來後,所有的行為、資料都透過一個又一個動作、傳遞資料,而形成了數據資料,

從個人的數據資料(將個人內容資訊輸出為數據資料)、再來是集體的資料。

 

而直覺,通常來自未知的事物,腦袋不曾學習過、一切來自靈感與創意,一個嶄新的事物,這不是大自然有形事物所提供的資料,也不是已學過的資料,

甚至也可以說不是地球上的資訊,或許是外星資訊,如果不透過直覺取得,那不會轉換成個人內在資訊,更無法顯化為外在資訊,也變不出數據。

 

假設,我們的經驗,就是個人數據,只有偏誤的,因為他沒含蓋到世界萬物每個人的數據資料,

如果我們關在一個洞穴裡,如果洞穴只有我一人的時候,我的數據來源只有自己,所以我可以說,這世界只有一個人,一個男人。

但洞穴外有許許多的人,所以我們個人是一個子集,外面還有多個子集,全部形成一個集合,這個地球世界的集合。

 

大數據,透過個人集合加上多個個人外的集合,能成為一個大數據集合,他可以解釋這個集合裡的特徵,

但這個特徵,不代表就是最高智慧,頂多是這個集合的最高智慧,

如一個班有十個人,IQ最高只有157,那你只能說這個班裡的最高IQ是157,但國外可能有160

他們所看見的事物,所想到的事物就會跟157不一樣,

數據可以知道目前人們的特徵、行為、習慣的一個大概共同的部分,但對於決策者,

可以依數據來做決策,是為了符合大眾的需求,或大眾提供出來的資料的最佳決策,

但這個最佳決策不一定是最佳決策,像地球目前對能源的政策,可能最佳決策是核能,但外星科技的最佳決策可能不是核能。

唯有想像力與直覺,能像當初提出核能決策的人一樣,提出比核能更好的決策,這是目前地球集合能尚未出現的決策,

地球裡的人們集體數據,或許只佔了10%以下,還有許多未知的事物,是目前地球上可能所不知道的,

如同大腦意識只佔了10%左右,大部分都在潛意識裡,無法意識到的事物,

直覺與想像力是與無法意識的事物做溝通的橋樑,以取得嶄新的事物,提供目前數據無法提出的更新決策,

但這個更新的決策是否可行,或許不信任時,會有一段測試過程,

 

如果能從國外取得最佳決策就取得最佳決策,需要透過大量閱讀、大量蒐尋知識,大部分人共同討論,

在於無法每個人可以擁有大量的資訊,也無法從網路上瞬間找尋答案,唯有跨合作的溝通討論,才能找到這個討論群體裡的最佳決策。

如所有討論集體仍然未找出最佳決策,或不夠好的話,那我想那只有從神那一方面取得,也就是集體的無意識或無形的事物、想像力、直覺那方面是蒐索。

 

大概是這樣,

我腦袋中上廁所時,想想我跟學弟的討論,

能幹有效率的人,可以透過大數據知道要怎麼做有效率的事,

但對於帶向未來的更新、新的解決方案方向,可能不是靠大數據就能解決的,

這時我腦中,把一個人當成一個小正方形,其它人當成了其它的正方形,可所有正方形,變成一個大長方形,但長方形外還有一個大幾百倍的長方形

所以我們所有人的腦袋集體加起來,只是冰山一角,

而我們想知道或能顯示更多我們所不知道的事物,必然要從未知的大長方形取得,就得靠無形的意識(神、靈意識或外星意識、大自然的意識等),

需透過直覺與想像力,如同我現在所想到的長方形理論一樣,透過這種方式取得,應該是這樣的意識。

 

難怪愛因斯坦會說,想像力比知識重要

想像力是直覺,知識是大數據。

大概就是這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匿名的引路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