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的樂趣是什麼?
我在搭捷運時,一直在想,怎樣才能一直維持人生的樂趣,讓自己追逐,充滿活力,
而且可能不花錢,可能會忘卻時間?
你的人生,總會有一、兩次這樣的經驗
我想想,
我曾經喜歡看數學,會到圖書館,將數學家的故事讀一遍,
會喜歡看歷史,將歷史漫畫一集又一集的看,
我會喜歡打電動,一代又一代的玩
到玩寶可夢,不斷的蒐集新的寶可夢也成了一種樂趣。
我們或許要有一種工作與樂趣的結合,讓你會不斷的把工作當樂趣,
但為什麼工作不是樂趣的感覺,
我想,就是因為我們不懂得挑選工作,而只是想要一份生存而已,這份生存感,反而活的很累,活的很沒樂趣,
漸漸的失去了生活的熱忱感,唯一讓你感到熱忱的,或許就是下班後做自己的事,假日出去遊玩。
上班又讓你失去熱忱。
寫程式明明是我的樂趣,但職場,卻讓你感覺寫程式不是樂趣一樣。
是制度、是溝通、是互動、是為了有名或為了各種名目?
我們需要的或許就是,把工作這個想法,換一個想法,
蓋房子,你可以說你是在蓋房子,也可以換一個想法,你是在做一個世界奇觀,
我找工作時,反而有些面試主管,會問,你為什麼會想來面試?
我就感到好奇了,不就是為了換工作,或工作賺錢嗎?
為什麼會想要?那你為什麼會想找我呢?或許我應該要這樣問。
當然我是一個很一般的,就因為你們的名字很炫,我就感到興趣。
現在只要掛個「人工智慧」、「資料科學」,我就會感到興趣,為什麼我,我喜歡數學,才讓我感受到,我兒時的夢想,或許還有機會再次發揮。
當數學家、當發明家
我那年代,沒人認為當數學家,能賺到什麼錢。
但隨著人工智慧出來,資料運算、演算,反而大行其道,缺人缺很兇,
只要是懂得資料科學的,幾乎都薪水往上跳好幾倍。
想想,我真的錯失過很多次的機會,
那我們還是來談談「人生的樂趣」,
可以問「神」、問「天」、問「地」,怎樣才能讓人生保持活躍呢?
就如同一款APP怎樣讓你不斷的想滑、想看呢?
現在已經無時無刻,都在Google了,使用智慧型手機、使用FB、使用Line、使用IG
這些是對「APP」的樂趣,
那人生呢?要怎麼設計,才能有樂趣呢?
我想在於我下達我的樂趣是什麼開始。
我的興趣,我的樂趣,就是挖掘人生的智慧,
在想出一些新的洞見,新的領悟,反而就是我的樂趣,如現在,
當我腦海中,出現「人生樂趣」時,我突然好奇這個主題
如果讓自己感覺到樂趣,
或許像寶可夢,你要定期的升級版本,定期有新的活動。
讓你的人生呢?
這禮拜,你學了什麼?下禮拜,你想學什麼?你要為自己產生遊戲的版本,你要為自己產生想學的事物,
你要為自己產生,下禮拜要出什麼新的寶可夢與系統功能,好讓你覺得人生充滿著幹勁,與熱情。
或許如我參與100場以上的外拍
或許如我閱讀100本書為人生目的,目前已經讀到三個月累積27本書,也快一年一百本書的速度,我在追逐著讀書速度的樂趣。
我寫133篇的自動書寫,寫習慣後,寫自動書寫,也變成自己的樂趣,
也不太想抱怨什麼,我只想挖掘發現的事物,
讓我有活躍的感覺
我在一個「平台」的系統上做維護與開發,我在想的是要怎麼提高活躍度,
一定是修繕不好用的BUG,對照人生,就是持續改善
一種觸發機制,讓你會想操作,對照人生,就是提示訊號,讓你看到就會有執行的欲望。
一種獎賞,送出按鈕後,有得到回饋
人生,如果被人誇獎時,就會產生熱情,
如我現在工作,或許大家對我的誤解,因為我是十年工程師,有豐富的工作經歷與神奇的旅程,
大家開始會說,經歷非常豐富,在許多公司最喜歡這種即戰力,
每完成一個小任務,大家欣賞我的才幹,就形成我的熱情,因為我幫上不少的忙,這就是公司文化。
而我在小公司,被嫌,好像我幫你幫的不夠一樣,覺得我不怎麼值得用高薪請我上班,對我的各種數落,反而讓我不太想去上班,上班越來越沒動力。
我想這就是領導人看待事物的模式,同事對你是否感激,領導人是否感謝你。
一個懂得照顧員工的人,必需要的是感謝員工的人,那才叫真的照顧。
只在乎員工加不加班,能為公司賺多少錢,耐不耐操,以這個為前提,已經讓員工失去幹勁了,當然就不如你所預期的表現。
而我在一個缺人協助的公司,我得到的是一種感謝,一種稱讚,因為他們有如得到救世主一般。
這才是我要的感覺。
讓我覺得,拼一下是值得的事。
我想就是領導者的高度不同,決定員工的向心力。
在一個有向心力的公司,工作會越來越有興趣
一個能產生很多熱情的地方。
工作就是一關接著一關
人生的樂趣,就是一個接著一個
工作上,我開始感覺到,工作遇到的困難,我只要切成小塊,
我會發現,我不會的是什麼?就是我能學到的東西。
逐步花時間,Google研究,花時間克服困難。
我解題的速度就會越來越快。
技術也會越來越成長。
人生的樂趣,你也可以是不斷的克服人性的弱點。
持續改善自己的習慣、狀況,
或不斷的修持,保持回歸中心,
不斷的將腦海中的靈感寫下來,並試著實作看看。
不斷的對人生拋出好奇,
如我會問「人生的樂趣是什麼?」、「如何保持人生的樂趣」
一個接著一個,可以說是,拋出一個問題,再思考下一個問題,不斷的發現新的洞見。
如同未知的大陸,一個接著一個看見。
無如同,我如何克服對工作的恐懼?
我如何做好每一件小事情。
我如何學習到如何學習
我如何讓工作維持高績效
我如何閱讀速度提升
我如何提升英文能力
我如何快速入門
我如何加強我的記憶
我如何讓自己回歸中心。
當你反覆的問「如何」,就產生了一種,「解決問題」,或「找尋下一個寶可夢」的感覺,
蒐集了人生課題,反而就成了一種興趣
有難的,也有更難的,
但也有簡單的,也有稍微難的
或許我要成為架構師之路前,我知道這範圍過大,
那就稍微降低,先把一本架構書的書,看完吧。
這範圍還是很大,那就先把架構書的一章讀完吧。
一章還是太大,那就把一章裡的5頁看完吧。
這下,5頁你就可以走的下去,那走個5*30天至60天,你就等於讀完一本很難懂得書。
之後,你慢慢加強自己的自信,逐步的書也越讀好快、越讀越好。
當一個出社會不在學習的人,20頁他已經讀不下去,
而我一天花四小時讀的時候,就很快一本就被讀完了。
我的閱讀習慣,真的達成某種我想要的事,
如同打字一般,我希望打超過一分鐘一百字。
閱讀也是,一天一本的速度,也是這樣被刻意練習出來,
很快掌握閱讀的訣竅。
讀書已經成了一種生理機能,他會自動對閱讀不耗廢力氣,
如同體育選手,跑一百公尺、或舉重、或各種動作,如投三分球,都能夠精準的投入
閱讀也一樣,也會因為讀的閱讀,在一眼掃過之下,就容易快速明白內容。
就如同寫程式的CodeReview,在一掃程式碼之下,就看懂別人在寫什麼。
這是專業上的訓練,
閱讀的功能也是細胞的功能,也是可以訓練的,
訓練出閱讀的能力。
就如同打字的能力一般,可以很快的不經思考,一下就能精準打出想要打的文字,
閱讀也是,可以很快的,不經思考,一下就理解書的內容。
就如同我們跟朋友聊天,也不用花太多時間逐漸分析,就懂在講什麼意思不是嗎?
一切都是習慣所造就的自動化機制。
這就是人體的奧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