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我們在肉體、身體裡,而我們的本質,應該是星光體,
存著我們的能量,我們所有一切過往的資訊,
而我在想,為何我會如此善良,我的本質的善良又從哪裡來
即便我做了許多不好的事,但我的本質,我感受的出來,我是善良的本質。
我可能會批評人、陷害人、罵人、攻擊人、但的本質依然是好的?
似乎我的心智容易失控的,精神容易失常的,
但我的心靈本質是好的。
或許我們的心智掌管了我們,但我們也可以用心靈反掌管我的心智。
心智從到小時候的教育,父母、朋友、兄弟姊妹、親戚、家族、國家文化、媒體、所影響,
但也可以影響心智的書籍,
肉體受神經影響,行為、習慣影響了自己的腦神經、肌肉、精神、情緒。
但心靈也可以反影響你的神經,
只是沒這麼容易,因為習慣不容易改,
在物質世界,你受到物質的影響,需要訓練你的物質神經。
雖然我們可能是來自星際的種子、來自某處的老靈魂、或則來自久遠的高靈群體
但一但我們投入了目前這個身體、經過現在的文化、教育、家庭影響,
我們的身體的神經、大腦已被灌入了一些軟體,這些軟體影響著我們如何表達、行動、思考,
但一旦我們進入了心靈圈,我們能感覺到我們的身體正在做什麼事,應該是所謂的「察覺」,
當我們以神的角度看待事情時,我們可以修正我們的軟體,
我們能感受我們大腦過去灌的軟體所散發出來的感覺或頻率,
我們會懂得尋求較高層次的頻率來做為修正。
天地萬物之間最高頻率,是「愛」,
最終我們是從源頭而來,
一旦觸及了愛的頻率,我們可以修正我們大腦層面、物質層面的行為。
或許可以說,我們可以講正面的話語,說婉轉的話、做利他人的事、對人說話和善、尊重他人、包容他人、關心他人、幫助他人
傾聽他人、寬恕他人。
這種頻率與感覺,不是你是否擁有很多的成就、也不是你是否擁有很多的資產、也不是你擁有很多的金錢,
而你有沒有想培養品格、道德、德性、或稱之為「君子」、「聖人」、「佛」、「神」、「善」、「智者」
從小我沾染了不少不好的事物,如驕傲、自負、自大、自以為是、抱怨、批評、比較、嫉妒、瞧不起、懶散、好大喜功、競爭、計較之類的。
也因為這些個性,人生過程,會吃不少的苦,受不少人的迫害。
這就是心智受影響之後,所散發的行為與頻率所導致的。
但我也有不少好的頻率或事情,務實、實是求事、在乎他人、全面考量、做有意義的事、認真、負責、幫助他人、做善良的人。
當我一步步的自我對話的時候,我走向的是內心的神性,
我也知道這內心的神性,讓我能夠說出或做出比較正確的判斷,
在我一個人的時候,我總是能夠冷靜的思考、能夠平靜的反思過去的種種,
也懂得如何修正自己的頻率。
這時就有一種叫「 身是菩提樹,心如明鏡台,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 」的感覺
我們可以修正自己能量場的能量,當你察覺,就可以修正,也順便要學會如何培養正確的習慣,去使你的神經傳導,
傳入的是正面的資訊給你的身體。
漸漸的不抱怨了、漸漸不恐懼、漸漸以「理想」做為你的人生方向、漸漸以學習新知做為你每天要做的事,
也有一種叫「菩提本無樹,明鏡亦非台,本來無一物,何處惹塵埃?」
雖然境界很高,是讓你知道自己的本質是一個能量場,
但身為身體,有神經傳導的問題,仍然是要用時時勤拂拭的方式。
但也能做到不要時時,因為你培養了好習慣之後,就會變成自然而然,你自己自動反應做的事,
不用去想,我是不是要擦拭,其實在想之前,你就已經擦拭了,一種自然不勉強,自動的反應機制,
靠的就是習慣,
如我們都會按時的吃三餐,
或則已經培養了,拿起手機,或看到小紅點,就會去點一下的狀況,
或則已經習慣拿起手機,滑臉書,或滑IG、這之間似乎沒有阻擋你的事情。
如我,已經會習慣自動書寫了,
也會自動開啟Youtube看英文影片了。
似乎也沒有什麼多想,就會自動做的事情。
我想就是「培養好的習慣」就夠了。
當我自動書寫時,就與「內在神性」連接上了,
以前或許會說,你要找個時間冥想,你要刻意的進入出神狀態
或則刻意的去寫自動書寫。
但我真的寫習慣了,我就變成如此的自動書寫。
沒有不寫真不習慣的想法,就是太容易有靈感來源,讓我覺得我可以寫些什麼一樣。
我以「靈性提升」為目的,其實這最終目的,真的很好用,你真的有最終目的性時,
很多事就會自然發生,我會開始自動書寫,開始想如何讓文明更好的方式。
培養了「閱讀」習慣,所有事情閱讀的東西,都要能有益自己。
以幫助別人靈性提升,自然會有很多人生經歷,找一些能夠幫助別人去修正自己人生的方式,
或則在工作效率上如何提升、或則如何思考改變頻率幫助你自己呢?
我的「小匿」徒弟,又找我問問題了,他遇到前同學找他,他不知道該怎麼辦。
我只能說,就像你的壞習慣又來找你了,那你要怎麼辦呢?
你要繼續持續的「抱怨」呢?還是「先試著找方法解決問題呢」
還是「試試看」,我已經習慣,大問題來時,先切成小問題。一一擊破。
每個小問題,能夠怎麼處理,Google或問同事、主管。
不行,就不行吧,我也沒說不做,只是做不出來,但已做過,已用過幾種方法。(也可能我沒用對方法)
思考改變了,就是不走「舊的思想邏輯」方式。
一再的克服難關,一再的發現之前的抱怨,真的也沒什麼意義,
反而對他人、對自己也不好。
透過人生經驗,不斷的重新調整自己的頻率,調整思考方式,
除了舊的思考的停止以外,還要找出我該如何思考比較好?這樣的事。
在「心態致勝」,有「固定心態」與「成長心態」
就是在面對困難的時候,或成功的時候,他們的思考可能不一樣。
有些固定思維,會不敢面對挑戰。
而成長思維,只認為只是一時的失敗,並對是永遠的失敗,他會想著多努力,並想辦法找到方法解決問題。
我想我也是好不容易調整思維,這思維是自發性的,
以往我認識的人,算是滿強的,他會指責我,你要培養面對問題的態度,態度決定高度之類的話,老實說,其實他們也或許是「固定思維」
在不同的面向有固定心態與成長心態。那位可能是在「幫助他人」是屬於固定心態,是認為你的態度不好所造成的。
事實是要想辦法,讓對方如何思考面對挑戰的方式,培養他們的心態,而非指責他們的心態,
沒有更宏觀的想法,
幫助他人培養出心態,讓他願意往前,讓他學會克服困難,這是領導者、管理者的能力。
會說這種話的人,大多他們會有一個循環的狀況,或一再不好的狀況,就是人員流動率極高。
是公司的固定心態,
若要變成公司的成長心態,就要學會讓下屬不責怪他們是因為自己的態度不對,
而是他們未懂得如何培養出成長心態,以及面對問題的方式,
主管與領導者,在下放任務時,沒有思考過多的細節,
也不懂下屬的恐懼感,
是主管與領導者,未依同理心的方式去感覺對方的事情,
如果你是主管,或領導者呢?
我曾當過一點點小主管,所以我知道下屬的程度如何,
但他有意願學習,我就幫他,告訴他如何思考怎麼做事,大的功能,如何拆解各個小功能,
在面對這個問題時,你可以如何去解決這個問題,
如何讓他學習我也不會,他必須學會的事,
提供他去閱讀20篇文章,培養他對該領域知識的熟悉感。
告知他,何時可以問我,與何時不可以問我。
因為我懂他在想什麼,所以我能夠知道他需要什麼,他要怎麼帶,
不會說,他沒有成長心態,或則他態度不佳,
當然我有帶過那種自我放棄的新人,態度不好的新人,
但當他沒有提離職,還能夠聽我說的話,安排他能做的事時,
就不算自我放棄。
有自我放棄的,其實目的性也只是想簡簡單單的賺錢,總而而言,就是怕操、恐懼困難。
我相信有的,但我會說,我不會讓你加班,只要我給的合理的量你有好好做就好,
我的合理量是依據他的能力來衡量的,
但如果想鬼混的話,那種沒救了,一天只想做一小時的事,這真的不ok就好是,
我可以容易一天,只做六小時的事或四小時的事。
因為人需要休息,需要從專注變成發散模式。
逼太緊,不見得有比較好的效果。
我發現,我到新公司,現在比較少報怨
跟他人的想法也不太一樣了,
應該說,遇到囉嗦的客戶時,但我發現,這囉嗦的客戶,很細心的幫你分析很多東西,我就想,我太幸運了,我都不用分析,有人幫你分析好了。
遇到許多難題時,我會想,幸好是我,才能補得了這個我才能發現的洞。
我在閒時,被安插工作時,我會覺得,幸好,我現在很閒,終於有事做了。
反正,我就覺得很幸運就是了。
就算忙起來我也會覺得,幸好有發現bug,這時候能補的了這個洞。
或許有些是,我又學到新東西了,
或許有些是,我的合作對象還不錯。
或許有些是,這樣才能證明我的價值。
總之,又是換個角度想想,就又世界不太一樣了。
我一直記得,我最常用的方法,就是感受自己的頻率,讓自己的頻率變好。
之後你所遇到的事,的確都跟著改變了。
似乎人生真的就是這樣改變的。
最近遇到許多不錯的幸運事,
看來真的有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