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你有什麼樣的「目的」,就要培養什麼樣的「行為」

並且不斷的「累積行為」,不管這樣的「行為」或「行動」,有多麼的微小,都要不斷的經常碰觸,

使之成為「習慣」,透過「習慣」不斷的「持續」,培養出「恆毅力」,就能夠養成「自動化程序」,讓你自然的達成你要的目的,

讓大腦毫不費力,你只要放著正確的行為自動導航,也不管需要多久,他就是正在朝向對的方向。

 

如同,你要學習語言,每天「聽」、「說」、「讀」、「寫」。

如同你要學習打字,每天與人打字聊天,

 

我曾經養成的存錢習慣是,每天一定要丟給50元,後來我改丟一百元,後來我改丟一個禮拜一千元,現在變成四千元,

因為微小的習慣,大腦不會覺得有什麼,就像抽菸一樣,然怪抽菸會上癮。

我也是存錢存上癮、自動書寫寫上癮,

我也意外在進入第三個月的狀況下,我能夠一個月存下許多的錢,然後直接拿去繳房貸了。

 

因此我發現,錢的話,要分「賺錢」、「存錢」、「還款」、「投資」、「消費」等五種,每個禮拜或許你會提領5000,分別在不同的地方各放一千,

四個禮拜過去,就各有四千,

讓錢被動的處理,也就是投資被動、存錢被動,當你養成習慣之後,就是不耗腦的,你就拿到薪水時,或每個禮拜,就自動跑去領錢,然後,各放一千。

接著就不鳥了,

三個月後,真的能意外的發現,我有很多50元硬幣,我也不知道我到底存多少,總之數一數,有超過3000元的50元硬幣,我想,會不會蒐集太多了。

 

要讓你不知不覺,就是目標要夠小,要夠頻繁,50元,很小,所以沒感覺,就像每天喝10元飲料、每天泡咖啡廳,

10分鐘,5分鐘都好,一天就算讀一分鐘的書也好,

這就是創造自己腦內的微習慣,也可以像程式撰寫中的「微服務」一樣,我就當作是腦內微程序的建立,

1000元,的存錢,一個禮拜,可能會拿出來,會稍微的影響腦中的情緒,所以我們就需要用50元,每天,或兩天一次,三天一次都可以,記得持續。

達成一個習慣之後,好比這禮拜投了350元的50元硬幣,覺得已經很習慣了,就開始投入700元的50元硬幣。

 

當溫水煮青蛙時,就已養成習慣了,

工作也是如此,熟能生巧,一開始先做測試、維護、小功能的開發,後面慢慢安排更深入的工作,因為已經有許多範例可以參考了,

自然開始就沒這麼大的情緒反應,也因此,做的順手起來,也習慣這種步調。不知不覺,三個月過去了,我已經像是能獨立完成一套系統一樣的能力。

 

我認為腦內有一種「微程式」的建立模式,我們可以編程我們的腦袋,透過我們的行為

我們「做」了什麼,持續「做三次」以上,再不斷的重複,腦中就會建立這個程序。

如同我已經習慣「寫文章」了,

我已經習慣每次提領就一定要存下一半。

我已經設定了讓自己不能養成壞習慣的方式,直接把金融卡放家裡,只帶一天所需或一般所需出門。

因為花不了錢,就會難以培養出「行為」,因此,大腦會認為此「行為」不必要,而降低啟動的可能性。

 

做了十年的工程師,因為「寫程式」已經是我大腦必備的功能,因為工作需要,所以大腦對行為一直個保持著,

而工程師就是一定要習慣寫程式,但寫程式的價值是容易被低估的,如果沒搭配管理職或產品經理的職務,很可能薪水不太高,

有兩種可能的路,一種是工程師的工作,下班是管理職的學習,如我現在,大量閱讀,就有點是管理職該做的事。

一種是管理者,搭配工程師的學習,也就是開始以管理實務為主,但寫程式為輔,下班就是研究技術,實作一些基本的東西,讓自己不致於忘掉程式。

幫助自己在資訊業走的穩、走的寬廣。

 

因為花錢花多了,好像也是一件好事,不至於像其它人賺到了錢就開始退休,以致於退化技術的能力。

可能他們對技術沒什麼熱忱,但也同時也是一種隱憂,開始不事生產的狀況,靠投資、理財,

但這世界的投資標的物已消失的情況,資產消失了、公司消失了,打回了原始的生活時,就變成需要靠原始能力或學習能力處理。

我們或許以為賺到了很多錢之後,高忱無憂,但這目標是不好的,我覺得應該是要被動的致富,也就是你是不知不覺有錢的,

但你仍然不斷的從事你喜好的工作。

 

有錢是安心的方式,但他不是目的,真正的目的是不斷的從事你喜歡做的事,有一個理想兼愛做的事,又能貢獻社會。

 

微習慣,讓我將金錢的部分,拆成存錢、投資、還款、消費,讓這四部分依需求用不同的微習慣程序,50、50、100、50,去存放。

你只要記得每個禮拜這樣做就夠了,其它的不要再去煩惱,你只需要看你觀察你養成習慣的狀況,狀況好,就加碼。

我曾經想養成投資習慣,一開始就投太多了,每個月把自己逼的快死了。後來也容易讓自己半途而廢,一年後,就又賣光光了,不想再投了,

為了一年的時間賺取投資報酬,讓我過程中的情緒反應受影響,

所以要能讓自己不容易受情緒反應影響的做準備,微習慣的準備。

只是看情況加強頻率與程度。

 

我已養成了「存錢」、「閱讀」、「攝影」、「修圖」、「自動書寫」、「英文聽閱」的習慣。

每天已經寫程式了,只是程度忘了增加,但工作就是一種各式各樣的狀況,會遇到各種的需求一刺激,

接觸新的東西,就會學到新的東西,只是接觸時,有沒有特別的去瞭解該項事物講的是什麼,以便培養出新知識。

但仍然要有天天學習的習慣,但因為我每天都在「閱讀」,感覺好像會沒時間。

其實如果是拆解成「十分鐘」閱讀,就會有時間了。

 

是時候建立你腦中的微習慣或微程式了,以達成你想要的人生。

連想像力也可以微習慣,如果對未來的各種可能發生的事沒概念,就難以往那個目標前進,

也描不出該項細節,這樣難以「思想」成為「實相」,

我現在或許學會,看很多的科幻電影或影集,

描敘著未來的各種可能性,不再使用金錢的制度,而取而代之的是榮耀,

不再需要工廠,有萬能的生成器。

沒有治療不好的病,

可以模擬出你想要的人生環境

可以穿越時空或前往各個星球

可以自由的飛行、移動物品、沒有債的世界裡。

有良好的空氣、環境、與生活品質、有乾淨的水源、眾多的動物、清澈的天空、涼涼的風、寬廠的空間。

 

若沒有足夠的題材、就要培養自己的想像

而想像力需要每天的去做夢,沒有想像力,沒有培養這樣的習慣,難以創造出未來你會想要的項目。

 

很多人一出社會工作,就不敢想自己能遇到怎樣的工作環境、怎樣的朋友、怎樣的工作。

我很慶幸我有叛逆的個性,我就是感覺不快樂,就決定要走的人,

然後我也用想像,我知道我不要什麼,那麼我要什麼?

我也如願的進入的「AI」相關的工作、進入了寫「 Java」的工作、做產品、平台、好的環境、福利。

友善的同事、友善的主管,友善的老闆,對世界有意義的「產品」。

 

三個月來,過著比我過去所有工作還要有成就感的工作,

這裡的PM,很欣賞你,這裡的主管,對你很友善,這裡的同事,各個實力高超。

做的事情,又是劃時代的產品。

 

這或許就是十年來,不斷的學習、吸收、閱讀、看很多科幻電影、讀上百本書、參考國外案例、不斷的回想,我到底要的是什麼,

慢慢的形成現在這樣的實相。

 

未來有機會,再做一個「未來科幻系列」,討論外星人的文明社會、或則國外幸運企業、國外良善的工作環境、國外的優良體制

幸福的生活方式,

多聚焦於美好的事物上,其實每個人的焦點轉移之後,不管怎樣,「想不用錢」,但卻「很有價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匿名的引路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