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完62集的《隋唐演義》
跟《朱元璋》有點相似,只是《隋唐演義》的英雄好漢色彩更甚,說明一個人才的影響性有多麼的大,
與《水滸傳》有些類似。
但所有歷史的開國之時,都存在著受不了的問題,與尋求解決問題的人,
受不了的問題,總是昏君所造成的,
尋求解決問題的人,總是英雄好漢提出的,最後群雄併起,最後活到最後的,不是那最有錢的,最有勢的,而是那最仁慈、忠義的君主。
一個開國的君主,如同一個創業家,他必定重視人才,重視武將,視武將為兄弟,重情也重義,重視信用、重視仁義、重視忠孝、重視天下百姓,
這樣的人最後會得到一群英雄好漢的幫助,最強之人,最終都會歸順於這樣的君主之下,
以軍師論,
劉伯溫之於朱元璋,
郭嘉之於曹操,
諸葛亮之於劉備,
陸遜之於孫權
徐茂山之於李世民
吳用之於宋江
馬良之於劉邦
姜太公之於姬昌
只要軍師能跟君主走到最後者,必然統一天下,只有君主最後背棄軍師者,才失天下,
如吳國之於孫武,魯國之於孔子,
以往不成大事的群雄,都是跟他的軍師不合之人,
能成大事的群雄,都是跟他的軍師相合之人。
在《隋唐演義》中,只發現,在割據各州之群王,手下必然需要武將,有武將則可攻可守,
無武將之王,則兩、三下就被討伐掉了,跟空城無異,
而武將之強弱,決定了勝敗,
但如果敵我雙方的將領多且強,則成敗看的是軍師。
如同當初的劉關張,在怎麼強的武將,缺少了軍師,無法成大師,只能守小的地盤,只能打小的戰役。
但戰役牽扯的越來越廣大,大到整個天下之時,軍師的必要性就高。
因此,小公司無須軍師,但如果小公司要變大公司,則需要通才,也就是軍師類型的人。
小公司就算收納了一群技術型的高手,也難成大事,因為少了能成就大事的軍師,
能讓武將與軍師願意投入帳下的方式,靠的是君主的遠見、魅力、品格、人格以及思想。
人是最重要的,君主需要有遠大的目標,如平定天下,為何平定天下,為了蒼天百姓。
君主要有很好的君臣之關係,需要的是一群互相扶持的好兄弟,
君主需要武將與軍師,武將需要智勇福,軍師需要通盤規劃。
再來才是有一個易守難攻的根據地,並不斷的累積兵力與實力,累積糧草與兵器、金錢,再來才是對外不斷的擴張版圖,
在天地人的看法,我覺得是先有人,而後有地,然後才有天。或天人地。
沒有人,有地是無用的,
有人,而後有地,有地而後有天下。
我在公司,感覺到每個一專案,就像是一個要攻破的關卡或城池,
要攻城掠地,需要的是武將,如果不好攻,需要的是軍師。
有武將,則如同有工程師能夠幫忙做事,
有軍師,則如同有良好的規劃與策略,能夠花很少的力氣,做更有效率、有價值的事情。
管理者,如同軍師
工程師,如同武將
老闆,如同君主。
公司,如同城池,
而城池能收多少金錢糧食,則跟你的產品能不能賺錢有關,
有良好的軍師武將,必能想出美好的策略,施政,才能創造有效的政策,以取得金錢與糧食。
其實公司最重要的或許是想辦法能夠留住人才,而且是留住難得的將才,這樣一路攻城才能夠順順利利簡簡單單,
如果發現是將才,可以將他的薪水調到一般武將的兩倍至三倍,甚至十倍都好,因為稀有,因為多了這個能減少多少開發時間,
也能減少錯誤率、減少做錯的機率。
如果是遇到軍師型的人才,我想可以有百倍之差,
人才不見得只看錢,有時候人才看的是老闆的心態,沒有心態,便無法尋得將才,即便尋得,也不會留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