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量閱讀與人生經歷十年之後,

從踏入新時代圈子十年以後,再回顧當初寫部落格時,又停掉部落格時的感覺與想法,

以及從一個乖乖牌到一個也沒這麼道德約束的人之間的轉變。

 

唯一不變的是,或許就是善心,或則是神性,

仍然只有一心不做傷害他人的事,應該指的是,不偷、不搶、不騙,這是比較一般性的不做惡事。

還有許多惡事我也是有做的,或許是批評他人,言人長短、偷懶、推托、憤怒、嫉妒。。。。。

我的確不是個聖人,只是曾有聖人之心的想法,只是盡可能有時候做做聖人,有時候又不做聖人,

為人是否正直,或許不正,或許正,

但就頂多是一種善惡的拉力戰,人人都會經常在這樣的拉力戰左右擺動,最終,人們需要的是與自己的心做左右的選擇,善惡的選擇,是非的選擇,

有利益,就有該為利益想,或不為利益想,或為了某個理念或某個相信的信念而想,

 

人生是一部部經歷的書籍,有著自己的各種時期的台詞,說十年前與十年後的我,絕對不怎麼一樣,台詞之間,已有所不同,

那為何有所不同呢?十年你會接觸善類,或接觸惡類,會有好的老師,也可能有損友。

人類的大腦有一個特殊的神經元,叫「鏡像神經元」,當你日日所接觸的人是誰,也可能習得了這些惡習,也可能習得了這些善習,

學會了做事的方法,也可能學到錯誤的方法

學到正確的觀念,也可能學到錯誤的觀念,

可能是鏡像神經元模仿來的,也可能是這個國家、這個文化、這個集體意識所影響的。

 

從你的媒體、新聞、朋友、社群網路上都可能漸漸的影響你的神經元所學習的資訊,

人工智慧領域都有「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的一種概念,

人類也是有那種機器學習、深度學習的神經元系統、網路組織架構

 

也就是,我們可以透過大量閱讀,更新自己的學習與神經元,也可以從你進入的公司、接觸的朋友、學到一些觀念

你的父母、你的家人、電視劇、書籍、電影、漫畫,也可能會有或你學習的榜樣。

 

漸漸的,我們可能會想像「超級英雄」一樣,也可能會想像海賊王「魯夫」、也可能想像「老子」、「孔子」、「孟子」、也可能想像「李開復」、「馬雲」

或則想像「Google]人一樣,

 

或則各式各樣的人物,都可以成為你的榜樣,選對你的榜樣,或許你會知道人生,你會想往何處走。

 

有四個字,成為我比較有意義的指標是「改變世界」,

但有時候覺得「改變世界」這主題太大,也容易被有心人欺騙,所以我最後以「改變自己」為改變世界的前提。

你自身的意識,會影響著集體的意識。

 

假如我們是籠罩在一個烏雲之下,那只有我們的意識之光,可以趨散這樣的烏雲,撥雲見日,

我因讀了各種的書籍,深知思想傳遞能影響一個人,雖然是暫時的影響,

畢竟我讀了這麼多的書,其實也好多書都忘了當書讀的感受與想法,如果你不曾在時時刻刻的重覆閱讀,應該也是忘光光,

除非讀書就是你的日常工作,就如同平常工作是寫程式,有太多案例與專案,可以提供我回想,隨著經驗的累積,一看一聽,就馬上可以立馬做判斷,

 

而書籍,如果不是平常不斷的反覆閱讀,我想也很難立即的做為回應,或則閱讀有閱讀的技巧,

在讀的當下你就已經做過無數次的思考、回想、回憶,不然也是記的很有限。

 

不管如何,我也是持續的閱讀,

這就像熱力學的「熵」,是該說無序呢,還是有序呢?

像人們不進食,就會進入飢餓的狀態,當人們不閱讀、不求知時,就會進入真正的無知狀態。

所謂的已知很多的人,就會變成無知,畢竟他不再求新求變、不再時時的吸收,他就變成一種舊思想,

一直保守著舊思想的人,如同還在父權時期,集權時期,用老思想在想事情,

就會停留在有Windows卻不知道未來會因為網路而有所改變,微軟輸在了互聯網,輸在Google搜尋引擎,等到他想做一個搜尋引擎時,早就輸了,

但又想在ie上,瀏覽器上成為霸主,但又輸給了google的chrome ,

yahoo曾經也是入口網路的第一選項,也輸給了google單一的搜尋框,

hotmail也輸給了gmail

而以前yahoo的即時通或微軟的msn、或skype也輸給了現在的facebook或line,反而現在line已經成為一個工作上的標準了,

現在工作聯絡即時都用line在做聯絡。

而以前的各大論壇辦活動,也被facebook 取代,媒體也被youtube與facebook粉絲頁取代。

 

有時候不繼續求知的結果,就是在某個可能性下,或許是你的目前事業、系統是不適合長久下去的,就得繼續求知下去。

誰也不知道自己所學的東西,是否能長久下去。

 

我只知道,吃的東西,就像是魯肉飯,也活的很久,

稻米也活的很久

食物類的,覺得都活的很久,或許他就是民生必需品的關係,或有益於健康,所以仍然可以持續下去,

未來或許有一天會有無肉食的狀況,也有可能不再進食的狀況,

或許某個時代開始,時間開始,就無需進食以為持肉體的存在

 

畢竟這是一個整個銀河系、太陽系、宇宙,地球繞著太陽走,那我們的太陽又繞著誰走呢?會不會有一天發現他繞著宇宙最大的太陽走呢?

我們用的是地球曆,那太陽是否也有太陽曆呢?那會進入怎樣一個時代呢?

 

我們是求知的人,有亙古不變的事物,也有不斷變的事物,

有外在的事物,也有內在的核心價值,

只是核心的價值不變,但外在的事物,會不斷的改變,

通訊是核心的價值,只是工具會不斷的改變,從飛鴿傳書、書信、電話、手機、網路、網路即時通信,現在的line算是最終的可能性(未來可能還有另一種,只是這種是目前看到的末端,可能也會有下一個可能性)

食物算是熱能、能量的吸收,吃的可以是米飯、肉食、到奢侈的食物之類的,但最終可能只要能維持生命持續下去,但食物一定有他的背後副加狀況,

人只要吃越多,身體狀況一定會變,變得容易老、變得容易胖、肥肉一堆之類的,但只要某一天科學的研究證實了繼續吃下去身體會越來越老的狀況,

我想會開始會有不進食的可能,只維持基本的熱能飲食,可能就只是一個如仙豆之類的概念出來,只吃一顆,不需吃太多,就可以維持生活所需,

怕是這樣的概念出來,會有很多食物被滅團,食物就成了味覺上享受的必需,而非維持生活的必需,一些不好吃的食物,或吃了無感的食物,大概會被滅團。

 

當食物的需求或許某一天沒了,光是靠大自然的光、水就足夠的時候,生活費,大概會降低很多,但目前我感覺還改不了吃東西的習慣、喝飲料的習慣。

當有一天,人有了瞬間移動,與萬能膠囊的話,我想可能大量不住人的房子會消失,或房價會大跌,畢竟我都可以瞬間到不同地方了,我找個房價便宜的地方住,再用瞬間移動去工作不就得了。(純粹的幻想)

 

當食的問題與住的問題消失了,所需要的錢也可能會不需太多,人們花更多時間享受大自然,而非花更多時間工作,

錢是否還有那個必要性,不礎定,但我想人們會需要漸漸不要依賴錢這個東西,不會盲目的追逐,

在工作與薪水之間的選擇,或許,不會被表面的薪資所影響,而選擇對自己有價值的工作,而非為了錢做著無價值的工作。

漸漸會發現,同樣的薪水,或許有著有價值與無價值之間的選擇。

或許這會是培養自己是否能成為一個匹配薪資的一個衡量判斷。

 

說了這麼多,

我其實也是都在說廢話。

 

持續求知,會是我想說的最終答案,

不在於追求更多知識,而是在追求持續求知的狀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匿名的引路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