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聽了冏星人,說書頻道,提起《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人生要追求三件事,正直、善良、幸福。
用這個做個引言,
最近我同事離職了,為了追求更好的未來,希望未來能達成他年薪多少的目標,當相信他可以,的確,他也因此換到另一份工作
我不知道該怎麼說,。
心態,的確會影響你的未來,不管你是否能短期間達成你的目標,心態會讓你達成,也可能讓你達不成,
或許達成之後,你需要犧牲的是另一個項目,
在許願的同時,要小心的許願,在你目前的能力與你的願望不符合的時候,可能會犧牲掉其它的項目,拿支撐你的願望。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 這本書才會有「要得到你想要的東西,最可靠的方法,是讓自己配得上擁有它!」
我爬了十年,很多人說,我35歲能達到月薪多少,算是很厲害了,而我身邊的人,其實許多認識的人,薪水都滿高的,
所以我不認為我厲害,或許那位面試我的人,真的沒遇過這樣的人。
直到我換了一個環境,逐漸發現,非常的不一樣,會做事,不代表高薪,而高薪不代表會做事。
或許就真的是學歷好,或許就真的一路順遂,踏到了好的板子而已。
但經過工作上相處,我覺得能力不足卻高薪的人,容易把自己的路給檔住了。
或許他可以靠著拿到的高薪,再去充實自己,但工作是屬於工作經驗的領域,有沒有相關的工作經驗,其實才實充實自己能力圈的地方。
好的環境,會不斷的增強自己的能力,也因為這樣,你更配得上得到更多的東西。
假設,你一出生就是富二代,若沒有環境培養自己的能力與經驗,最後你所擁有的也慢慢配不上你,
也就是花光了 或留不住、或被騙走。
或許還有其它因素,
或許人生也沒這麼早讓你看見未來。
而我一路看著認識的人,與我自己的遭遇,我慢慢看的懂那條路徑的差異
能夠看透人心,也能夠預知一個人的未來,或許就是因為我走過太多的路,有更以用的人生經驗與數據去理解他們的未來,
因為這是心態,也就是心理學的掌握度。
我相信心態會影響一個人,就如致勝心態講的,就是成長思維與固定思維.
我曾經人生過的很失敗,或許,失敗的很痛苦,非常痛苦,
為什麼聰明,卻輸的一踏胡塗呢?同輩的同學,薪水都好高,那為什麼我持續的低薪呢?
為什麼我好不容易存的錢,卻很快的就花光呢?
為什麼我這麼容易的換工作呢?卻不斷的當普通人呢?
曾經有個欄老闆,給了我一句話「盡信書不如無書」,這個諺語,有他的缺點,這句話,說的情境,會是另一種事,
但我認為還是要鼓勵讀書,只是他們說這句話的背後,只是要你不要死讀書,或則不準你的思考,我覺得或許就是過去太容易信任人了。
太容易挖掘真相了,對他來講,我應該是很可怕的存在,希望我只對技術大量閱讀,但不要對管理方面的東西大量閱讀,他才能好好的奴隸我吧,哈。
再來是,一個靈性的朋友,也希望我不要讀書,應該是,他們是那一種通靈人,但他們可以過的很悠哉悠哉的日子,而我不是,
而他也不知道我的經歷過程,與學習方式,是靠閱讀,你清理自己,
因為他們所看見的我的靈性層面的東西是一堆的知識飛來飛去,就認為是不好,
但或許那時候真的太亂了。我後來不讀書,也使我沒有做到清理的動作,我想讀書就是要讀對的書,而不是全部都讀。
讀書的前提,是挑書,所以不是不要讀書,而是要挑重要的書讀。
也就是很多經典書籍,像是《窮查理的普通常識》這樣的必讀書籍。
經過十年多的內化,與經歷,
後來我大量閱讀,開始把許多經典書籍一個一個讀完,
真的讓我發現了許多人生失敗的原因
感覺突破那層後我失敗的思維框架。
也人生的經驗中,讓我發現要跟著哪個好主管走、要跟著哪個好老闆走,還是人生繼續被欺騙與迷惘。
我發現,還是不要選擇薪水,而是選擇環境比較重要。
我離開了上上上家公司之後,後面兩家因為挑選薪水,走了兩家不適合我的公司,
薪水,的確會讓我挑選錯誤,
但後來我挑到的一家,是具有思想家思想的主管,我就猜對了,這就是我要跟的主管。
後來我的能力值,又再次突破了一個框架思維,
人生我想,就是不斷的突破自己的框架,
找對環境的狀況下,做事的方式、管人的方式、學習的方式,不斷的在突破的狀況。
若說,我已不是當年的我,這裡的同事,都覺得我太強了,我只覺得,還不算,因為我曾經一直被當弱小的存在。
當然那是自信心還沒恢復的原因,早年被不同的主管帶過,失去了大量的自信。
後來得到兩個伯樂相助,才能擁有不一樣的人生。
我想要不要待一家公司,就看這伯樂能待多久,我就待多久,也再也不需要一直不斷的東奔西跑了。
我一直不斷的說,我一直在流浪,以前的同學,才好不容易說,我終於找到對的環境,
對的,找到伯樂、對的環境是一個很重要的事。
再來,就回到,我同事離職,或我的資淺工程師,對薪水與技術的兩難思考。
以靈性的角度來說,只要你還能成長,就可以留下,除非這裡已經滿足不了你熱切需要的挑戰與成就感,
以能力配不配的上你想擁有的角色,就是不斷的累積到你能力配得上外界所需要你願意付出的薪資報酬。
但以靈界的角色,在物質界的東西,你都帶不走,包括錢,所以以從活到死,到死後的觀點,除非你非常的需要錢,
不然我覺得目前要不要錢其實也無所謂,只要人生不是為了錢讓自己過的太平凡的日子,
就是為了少少的薪水,不斷的做日復一日的工作,或為了高薪,不斷的做自己不想要做的事。這些都不怎麼好。
真正好的話就是,想像自己是一個資料庫或網站,不斷的累積會員、數據資料。
你的能力,就應該要像這樣,不斷的能夠累積不同的技術、數據,成為你的養份。
如果你真的這麼想,錢不是你的第一考量,而是這些技術經驗的數據,才是你的第一考量,
有沒有一直不斷的持續學習,不斷的成長累積新的思考方式、鍛練出新的思考能力、解決問題的方式。
在《恆毅力》的角度來想,也不管是去到哪個工作,成功的公式永遠是 才華(Talent) X 努力(effort)=技巧(Skill);技巧(Skill) X 努力(effort)=成就(Achievement)
也就是 天份 X 努力 X 努力
在我目前的這份工作,我覺得我的薪水夠高的,我也沒什麼其它想法,另外就是,來什麼打什麼,反正就只是專注一個工作項目,工作優先順序、時間管理、規劃,設計,實作
利用著在第一個伯樂那學到的經驗,用在這次的工作上,不斷的學習增加工作效率的技巧,
也不斷的活化腦袋,
工作慢慢從專案到產品、被指派工作、參與開會規劃、到構思新的功能、管理團隊、組織文化、面試。
反正我都當專業專長訓練就是了。
能夠在一年時間內做許許多多的事,就跟努力X努力,沒什麼兩樣了,我只是用把事做好做滿的心態,就變成了一個成就累積的方式。
資淺工程師與我,都是同一年進公司,差個一、兩個月,但卻累積了不同的成果,應該是我做過的事,會是他的好幾倍,相對我不斷的加速累積我個人的經驗與守備範圍。
而他只是付出最小的代價做事,一週只想做一件事,不想花太多時間做太多的事,相對我的一個任務,是兩小時一個,他的一個任務是一週一個。
長此以往,就有百倍以上的差別。
但當然他能跳到比我更好的公司、領更高的薪水,
但在個人的資料庫累積來說,我累積量會是他的百倍以上。
經驗的累積,我想當作是一個能力水庫好了,累積的越多,你能用的水量就越多,
這是不是一個好的思維呢?當然我們的履歷與經驗會成為我們的水庫,
在公司用人的時候,優先想到的是,這個人的過去經歷,會想像這個人有多大的知識庫,知識庫,會變成我們判斷一個人的能力是否很強的一個判斷。
我面試,也會面面俱到的問,的確所有項目都用過的人,會比較受到我的青睞,加上天份好的,就是寫白板題,能夠寫的快速,準確。
那就真的是很完美,
天份不夠,但經驗足夠,至少能幫上忙,當然以幫上忙的角色來說,的確是加分。
當天份是無法取代的,但天份是可以透過需要的天份的訓練,而訓練來的。那會跟習慣有關。
會懂得改變的人,天份會不斷的增加。
而不懂得改變的,只是用僅有的天份去雙倍努力。
除了努力以外,要每天有不同思維的成長。
有時候我會覺得量變會造成質變,但質變又是由於量變中每一個微小的成長改變。
如果只有量,而沒有微小的成長,就不會造成質變。
釐清一件事,金錢與成長,要選擇什麼,我仍然會選擇成長到不能成長為止才選擇離開。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