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一個朋友,希望我重讀這本書,他可能還在重度昏迷中。

想起他要我讀這本書。我就拿起出來,用略讀或快讀的方式,邊讀邊寫筆記。

===========================

我們費勁地在別人的身上、在這個外在的物質世界中尋求解答和快樂,結果卻都是徒勞無功。原因就是:我們找錯了地方!

經由我們每天都可能遭遇到的種種事件,逐漸把眼光從外在的世界,轉向我們的內在世界,進而發現我們大多數的人竟然都不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更糟的是,我們是自己思想和情緒的奴隸!所以,難怪我們無法獲得我們想要的人生!

 

改善內在的狀態,進而改變了外在的世界,就像春蠶破繭而出,迎風飛揚。

 

你認同你自己是一個不幸的人,是多舛的命運、不公的待遇和他人的錯誤行為的受害者,你的故事很讓人同情,不過,這卻也不是真正的你。

 

但這又是你另外一種的身分認同,也不是真正的你。

我-是一個身心靈的集合體。

 

「什麼都不要想,讓你的頭腦暫停幾分鐘……」

「你看到你的思想了嗎?」

「是的,你可以感受到自己的感覺。」

「嗯…:我能覺知到我的思想,我也可以感知到我的情緒,所以它們都是我的一部分呀!」

「你的意思是說,主體和客體是一回事囉?」

「如果月亮是代表我們真正的自己,而且它是無法用言語具體描述清楚的東西,那麼我們所有用語言去描述它的嘗試,就是這個指向月亮的手指,而不是真正的月亮。」

 

「就好比說,從來沒有吃過冰淇淋的人,你對他再怎麼樣描述冰淇淋都沒有用的,是不是?」

 

因為我們人所受苦的根源就是來自於不清楚自己是誰,而盲目地去攀附、追求那些不能代表我們的東西。

 

「我們在追求的到底是什麼?什麼是世界上所有人都想要的東西?」

 

我為什麼常常不快樂?-失落了真實的自己

我們人類所要追求的東西,也不過五個字就可以表達出來!

愛、喜悅、和平。

 

「快樂是由外在事物引發的,它的先決條件就是一定要有一個使得我們快樂的事物,所以它的過程是由外向內的」

「問題就是。既然快樂是取決於外在的東西,那麼一旦那個令你快樂的情境或事物不存在了以後,你的快樂也隨之消失了。而喜悅不同,它是由內向外的綻放,從你內心深處油然而生的。所以一旦你擁有了它,外界是奪不走的。」

「是的,有些父母的確可以表現出真時的特質,但是很多父母卻是以愛為名,把孩子視為自己的財產,讓孩子為他們而活,而不是尊重孩子自己的生命歷程。」

「孩子,每個父母也是人,他們有他們自己的限制。」

「但是你要相信,在過去的每一刻,你的父母都已經盡他們所能地在扮演好他們的角色。他們也許不是最好的父母,但是他們所知有限,資源也有限。在諸多限制下,你所得到的已經是他們盡力之後的結果了,你瞭解嗎?」

 

忙碌、忙碌,每個人都很忙碌

追求、追求,每個人都在追求

但是為什麼這個社會、這個世界、我們人類,卻沒有愈來愈好呢?

 

死亡來臨的時候,會把所有不能代表真正的我們的東西席捲一空,而真正的你,是不會隨時間、甚至死亡而改變的。

 

我們從小到大,都有一個意識,那個意識在你小時候有記憶以來,就一直存在,陪著你上學、讀書、結婚、做事。所以,有一個東西,在我們裡面是一直沒有改變的,儘管我們的身體、感情、感受、知識和經驗都一直在改變,但是我們仍然保有一個基本的內在真我的感覺。

這個內在真我不會隨你的身體而生,也不隨著死亡而消失,它可以目賭、觀察人世百態,欣賞日出月落,雲起雲滅,而歲月的流轉,環境的變遷,都不會改變它。

 

層層包裏的同心圓 - 未知的自己

 

「我發現了一點,我們在世界上扮演的種懂角色會遮蓋了我們的真我。還有,我們如何扮演自己的角色,會影響別人和我們對間的互動!」

 

老人提筆在最中間的那個圓圈裡面寫上:真我/愛、喜悅、和平。

「我們失去了與真我的連結,但是人類還是得要有『自我感』,於是我們向外發展,認同於我高的身體、情緒、思想和角色、身分等,而一般人所謂的『小我』、『自我』於焉產生,汲汲追求外在的、物質的東西,以尋求滿足。

「為什麼真我就是愛、喜悅、和平?」

「因為這是最自然不過的事情了。你去翻翻古老的智慧經典,看看古來智者的言語,他們說的都是同一件事:我們的本質就是愛、喜悅、和平」

「愛、喜悅、和平是我們曾經擁有的,所以我們才如此熱切地追尋它們。」

 

「我們通常認為,空間是空的,而物質是實在的。可是事實上,任何物質本質上都是空的。很多現代偉大的常質學家告訴我們,即使看起來像固態的物質,包括你的身體在內,它們的內部幾乎是百分之百的空間-原子和原子之間的距離,遠超過它自身的尺寸。在所有的原子和分子的內部空間裡,瞭子其實佔據了很小的空間,其餘全是真空。而且事實上,這些瞭子是不停地消失和出現的,像音符的波動一樣,是振動的頻率,也就是能量。」

 

不僅是所有眼見的物質,連看不到的聲音、思想、意念、情感,都是某種有特定振動頻率的能量啊!這真的是很好玩的一個觀念!

 

那些奇奇怪怪的量子物質學家曾經證實:觀察者會影響實曲的結果,所以不同的人做出的實驗結果是會有差異的。

所以如果一個人充滿了快樂、正面的思想,那麼好的人、事、物都會和他起共鳴,而且會被他吸過來。同樣的,如果一個人老帶著悲觀、憤世嫉俗的思想頻率,那麼難怪這個人常有倒楣的事發生在他身上了!

 

「我們每一個思想都帶有一定的能量,偏偏我們的習慣就都是胡思亂想!」

 

老人指著圓圈最中心,「這裡就是我們生命以量的來源!」

「我們因為與自己生命的源頭沒有連結,失去了能量的來源,所以不停地向外求取,以獲得能量。更糟糕的就是和我們的同胞們-其他的人類,爭奪能量。

「現代的社會像個殺戮戰場,每個人都在用不同的方式試著奪取別人的能量,像控制他人、用權力駕凌他人、獲得別人的關注、認可、喜愛,或是證明自己是對的,好的,高人一等的,不一而足。」

 

「因為每個人能量的振動頻率都或多或少不同,和你振動頻率相近的人,就是你看得比較順眼的人啦!」

 

大約一百年前,我們偉大的心理學家發現了人類的潛意識。它控制了我們的思想、感覺、行為以及對人事物的反應,還有我們的人際關係和做決定的過程。

它是一個看不見的世界,但是主宰著我們外在的世界。我們的意識、自我的瞭解、思考、理性、判斷、感情都是從潛意識來的。我們在意識層面對自己一切的認知、喜好,只是佔了我們自己全貌的1%而已。潛意識是非常強大的力量,它對我們的自我有完全的影響而它的99%是我們所不知道的。

 

《萬法簡史》

《恩寵與勇氣》

《我們懂個×》

 

因為所有的一切都是能量的振動,而觀察者又會影響被觀察者,所以我們創造了我們自己的世界。

 

「如果你不斷重複做某件事,在生理學上來說,我們某些神經細胞之間就會建立起長期且固定的關係,比方說,如果你每天都生氣,感到挫折,每天都很悲慘痛苦……那麼,你就是每天都在重複地為那張神經網路接線和整合。這就變成了你的一個情緒模式。」

「當我們在身體層面或是大腦層面產生某種情緒感體的每一個細胞…被細胞周邊的上千個感受器所接受。久而久之,感受器對某種勝肽有了特定的胃口,會產生饑餓愈。所以如果你很久不生氣的話,你的細胞會讓你有生理的需求想要去發脾氣……」

 

性格傾向×外在環境×各種教育×生活事件×前世業力(如果你信的話)=人生模式。

 

「你不是你的工作,你不是你的表現,你不是你的成功,也不是你的失敗。這些外在的東西,絲毫動搖不到你那個內在的真我,看清楚小我的虛個認同!」

「我們出生時這種戲劇性的創傷記憶,就會複餓們的細胞保留嗎?」

「有多少人能夠幸運地在一出生就由母親一直懷抱著,餓了就吃奶,哭了有人撫慰?」

 

這種無以名之的不安全感和分離感,就變成了一種存在性焦慮,成了我們每日生活的背景音樂,不停地在播放。

 

就像我們永遠沒有辦法除去黑暗一樣。所有造成我們與真我隔絕的東西都像黑暗一樣,後們所能做的,就是拿覺知之光去照亮它們。

 

在身體層面的這個部分,所謂覺知之光就是重新和我們的身體連結。我們一般人對自己的身體只有5% 瞭解和控制,95%身體是在潛意識的狀態下用自動導航系統在操控的。所以,找回與身體的連結就可以幫助我們把5%的版圖擴大,找回更多的自己。

 

「怎麼找回與身體的連結呢?」

「跟你身體對話,傾聽你身體的訊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匿名的引路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