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書,有許多的人會發文,一些哲理理論,

我們也可以從書中得到一些哲理理論,

只是我們都是因為某些緣故,得到這些知識,很想套用在他人身上,對,你就是需要怎樣怎樣,

或許這是一種自私,要他人看到能改變自己,以圖利自己,

但要不要改變是他人的自由,而非你所能夠要求的,

但讀到這些理論哲理時,自己升起了一些厭惡他人的感覺,因為厭惡他人,不如你這理論上所說的改變,

但套用在自己身上,自己何嘗也不曾做到,

總希望別人付出努力改變了自己,但不願自己付出改變自己。

 

覺得說出來,只不過是很想要責罵對方的意思,而非真正從這句話,領悟了什麼,而願意自身改變。

 

其實我也不滿過許多拿著別人說的話,如馬雲說了什麼,誰說了什麼,然後,要求年輕人做到那些人說了什麼的話。

但我覺得說別人說了什麼,但不代表自己也做到了那些人說了什麼,

只因為自己是上位者,老闆、主管、資深、年資老,就拿這些話來講,

是因為看不到別人做到自己的期待,但有同理心的話,會去看,對方在怎樣的位置上,領到的薪酬是怎樣、學到、經歷過的是什麼,再來衡量他們所承擔的工作量與責任,事實上,人不是用一句話,就什麼都做得到。

而是在某種狀況可以做某種事,一開始的期待沒有站在同理心的狀況下的期待總是非常大的落差,再拿落差,來批評,再拿某些人講過的話,來說,其實不太對。

對方是「馬雲」的話,對,他是「馬雲」,而你是不是馬雲?不是,而那些被批評的人是不是馬雲,也不是,

拿著不同角色、不同能力、經歷來用一句話要求,算是不太合理,

對方不是騎士,你想用一句話要求對方會騎馬也不太對。

 

覺得知識,應當是自己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因為那句話與自己有共鳴,所以要套用在自己的身上,而不是套用在自己身上,套用自己身上,是因為,自己也想成為那個說那句話的人。

這樣對自己會很有幫助,拿他來批評對方,對自己一點幫助也沒有,除非對方也是想成為「那一種人」,但每個人都想成為自己想成為的那種人,不是你要他成為哪種人就成為哪種人,靈魂有他自己的自由,而不是被人擺佈的自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匿名的引路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