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上映一個電影「女兒國」,

看了覺得故事有一些涵意在(應該是以我的觀念去覺得其中的涵意)

而西遊記會這麼歷久不衰,雖然我不知道他的原因。

但他是一小型的團隊,唐僧、孫悟空、悟靜、豬八戒,

在《思考致富》裡,或《與魔鬼對話裡》,成功需要一個團隊,稱為「智庫」,

而這「智庫」,是一批擁有一樣確切目標的人,因為人與人之間互動,會增強意念的交流,也能觸發更多的靈感,

一個人是無法成功,需要一群合得來的(的確是要合得來的、有相同有益的目標,頻率需要相同或近似,挑選自己的夥伴很重要,請謹慎選擇)(這看來就是一個海賊王的故事)

 

電影的故事,

因為誤打誤撞進入的女兒國,

也因為女兒國對男人的不認識,或認知是為毒物,凡是男人都需要處以死刑

偏偏唐僧進入的女兒國遇見了陛下,陛下對唐僧有感覺,而慢慢為了幫他離開女兒國,協助他尋找離開的方式,

但女兒國的國師,為了保護陛下,一心想處死唐僧或趨逐唐僧。

這故事有點過長,(我看了都想睡)

不說太多的廢話

 

裡面有兩段感情,一個是唐僧與陛下,另一個是國師與忘川河神,

因為忘川河神的執念,因為國師要保護陛下,所以需要離開忘川河神,因此使得忘川河神因思念不在流動,也因為得不到愛而產生怨恨,大鬧女兒國,迫害眾生。

這是對情所延伸的恨意,相對於唐僧與陛下,

陛下想跟著唐僧離開,但卻使得女兒國變成石化狀態,唐僧只好回去找陛下,等他好起來,

而陛下好起來對唐僧說,我做了一個夢,你蓄了髮,我們在一起,但你不快樂。

因為唐僧的目標,是去西方取經,並解救眾生。

陛下不但協助他,也為他送行,不執念於留住他,但對他仍然有愛。

 

情的事情,我也不太會說,這兩個對比,一個是成全他所愛之人的願望,一個是無法得到在一起的愛情,而引發破壞與毀滅的情況。

人世間的愛情或許大多是這兩種相伴,隨個人的心境與領悟去選擇對待的方式,

或許很難有許多人像唐僧或陛下這麼明理,或許割捨了自己的執念,或許用另一種理解的態度面對無法在一起的情況。或許會有來生。接著沒有下一句。

這輩子,因為有身為女兒國的陛下的使命,也有身為取經的使命,兩個雖然有緣份相見,但因為使命不同,只能短暫的在一起,面臨抉擇各分東西。

因為留下,不會快樂,因為人生的主要目標是取經,如果要能夠快樂,得走回人生的主要目標上。

只能告別,後會無期了,因為女兒國是一個結界,就很難再次的進入,難以找到入口,找到出口需要懂得情為何物。

 

西遊記的故事與《與魔鬼對話》有什麼樣的關係呢?

一、明確的目標:取經

二、智庫:夥伴

三、如果未走向明確的目標,而改變目標之後的隨波逐流。(或留下來,變得沒什麼目標了,失去了人生目標之後,就會以負面取代他的意念,所以變得不快樂)

 

其它的,或許有「情愛」,可能就是最後在出口時知道情為何物的意義存在。

 

唐僧的目標是去西方取經,這主要的目標創造了這故事的旅程。

途中會有使你可能滯留的情況發生,可能是情,但若沒有了目標,情可能將也不存在,因為存在在你心中的可能是不快樂。

 

我一直在想我的目標,因為我透過了吸引力法則或宇宙法則,心想事成之後,卻變得沒有目標。

這是我覺得原來設定目標的重要性在此。

可能就像留在女兒國可能就此幸福美滿,

但卻與我的使命、留在心裡一直未完成的心願不一致,

而人的本性,可能都有一個心願存在,

人生的逆境,與失敗或不快樂,可能就是與心願、使命相反的關係。

而真正該前往的目標又是為何?

或許心裡都有一個明白。

怎樣的目標使我渴望,或一直存在的渴望,

或許是追求智慧,

或許是興趣,

或許是知道這世界的所有「為什麼」與所有「解決問題」的方式。

 

孔子說的三十而立,或許是設定主要目標,四十而不惑,是因為累積了許多知識經過時間的驗證,獲得了可靠的知識,而產生的智慧。瞭解自然法則與如何運用自然法則的知識與智慧。

 

或許……每個人都要去發現你的主要目標是什麼。朝著目標前進,避免隨波逐流的狀況。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匿名的引路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