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過年,我看新水滸傳
去年暑假,我看新三國
今年過年,我看後宮甄嬛傳
大陸對歷史劇真的拍的真好,每個大約都是70集左右就結束了。
剛好我家附近出租店就有租甄嬛傳,一片30。
共16片,大概480元。
丟1000元,送500元,爽。
過去,新水滸傳,讓我知道,要有志同道合的,追尋共同理念的,及追求明主,除了義外,還要替天行道,從8人變到108人的水滸梁山。
過去,新三國,讓我知道一個國家的盛衰,劉備從三人變到大國,完全就是追求自己的理念堅持到底,
宋江出於仁,排行第一,
劉備也出於仁,。
不得不說,有仁心,天下義士都會靠近,盡忠盡力。
這次甄嬛傳呢
也是好人與壞人的對打賽。
甄嬛是一個好人,但一開始他並沒有心要去爭寵,也沒有心要去害人,
但一進去後宮,就有兩大勢力的集團
皇后派與華妃派。
而甄嬛跟沈貴人、安答應自成一派。
皇后沒有勢力,一開始應該只有他一人。
而華妃跟麗妃、曹貴人是一夥,外在當時的太醫院與內務府,也皆為華妃的人。
華妃身邊有頌芝、周寧海兩位打手,用來傳話。
及其兄年羹堯,年大將軍。
在內務府有黃規全這位打手,負責資源分配。
在太醫院有江慎、江誠兩位打手,負責下藥。
後來追加余答應
而皇后身邊有剪秋、江福海兩位打手,之後甄嬛的好姊妹,安陵容也變成皇后身邊的打手,
在欽天監,也有打手。
後來追加祺貴人及其父督察院副御史。
追加齊妃。
甘露寺靜白師太
中立派的,敬妃、端妃、富察貴人、夏常在、淳貴人、欣常在、康常在、貞嬪、瑛貴人
----------
依時間階段
舊有的是
皇后、華妃、齊妃、敬妃、端妃、麗嬪、曹貴人、欣常在
新增
沈貴人、菀常在(甄嬛)、安答應、富察貴人、夏常在、淳常在
接著第一個陣亡的是
夏常在,因入宮太高傲,菜鳥就太囂張,馬上被華妃幹掉。
後來增加了余答應後,
從宮女直升余答應,原本應該路線是宮女→宮女子→余答應,破例直升。
余答應因侍寵而驕,而欺負菀常在,而被皇上看到,因為失寵,最後因成為華妃打手,毒害菀常在,而被打入冷宮並賜死。
這兩個算是比較笨的女子,一個是有家世而驕傲的,一個是而得寵而驕傲的,而忘了待人,而到處樹敵。
夏常在因欺負安陵容,而感在宮裡欺負人的,除了華妃外,不該有其他人以為自己有能力欺負他人,而受被華妃以一丈紅打殘。
余答應後因侍寵而驕並有害人之心,已經得罪宮中太監,蘇培盛與小廈子及菀常在們。
人不要有害人之心,以免樹敵,而且不要得罪了聰明的好人,或聰明的壞人,聰明的壞人是直接害人,如果同樣是壞人,或許要避免與之敵對,而聰明的好人,要適可而止,過分就會想盡辦法報仇。(你不犯人,人不犯你)
通常壞人受害的原因,就是繼續犯罪,而總有一天犯罪最後一筆被抓到的時候,是前面幾筆一起翻出來追察。
接著是麗妃
原是想透過麗妃翻出余答應毒害之幕後黑手,但卻被犧牲掉的對象,反而沒將幕後黑手翻出來,因為扮余答應鬼魂時討命,但因為說出來的沒人相信,假設其瘋掉。
而沈貴人,因受到華妃與太醫院串通,假稱其有孕,而使其失寵,被禁足,多次要害他,一是推他下水,導致翊坤宮衛兵全部徹換,二是使假孕失寵,三是使其得時疫。
因沈貴人假孕之事及時疫,連帶導出江誠、江慎兩人,被皇上派的血敵死殺害。
接著受害的是淳常在。
淳常在因為誤聽了華妃與年將軍手下的對話,而遭周寧海殺害。
(或許人單純、天真是好,但小心謹慎仍然是重要,原本應該是最不得罪人的人,也因聽到不該聽的而遭殺害,不然他是跟六宮皆和的人)
因華妃害了甄嬛失去了第一個小孩,
而使得甄嬛開始報仇。
連帶追察年大將軍之事,
第二個大壞蛋就陣亡了。
甄嬛失去第一個小孩後,因受汙媷,所以接著的
富察貴人,因欺負甄嬛,令其罰跪,因做錯事,被後來復甦的甄嬛,嚇瘋。
甄嬛說服了曹貴人,曹貴人糾出華妃,華妃賜死。
曹貴人,因為背主,及其仍不滿足,心胸狠毒,因太后與皇上不覺得這人應該留在身邊,慢性毒死。
到此算是上半段結束剩下
舊有的是
皇后、齊妃、敬妃、端妃、欣常在
新增
沈貴人、甄嬛、安常在
後續追加
祺貴人
--------------------------------
剩下的剩三國
皇后、齊妃、安常在、祺貴人
甄嬛、沈貴人
敬妃、端妃、欣常在
後甄嬛因為晉升為菀妃時,誤被皇后設計穿了純元皇后的衣服,而被禁足,
而犧牲掉了身邊的侍女,流朱。
而後懷胎,
而因受到祺貴人其父陷害甄嬛其父,至使甄嬛提前早產,而甄嬛心灰意冷,外出甘露寺修行,
而這段其間,
追加了葉答應(寧貴人),而為受皇后影響,齊妃害葉答應無法懷孕,至使齊妃自殺。其子三阿哥轉由皇后扶養。
最後甄嬛為父及其果郡王之子女,而回宮。
將幫助他的莫言,升為監寺,將害他的靜白師太罰二十杖。
回去後剩下
皇后、安嬪、祺貴人
甄嬛(菀嬪)、沈嬪
敬妃、端妃、欣貴人、貞嬪、康常在、寧貴人
後其三國是
皇后、安嬪、祺貴人
甄嬛(菀嬪)、沈嬪、敬妃、端妃、欣貴人、寧貴人、媖貴人
貞嬪、康常在
最後祺貴人與安嬪互打,祺貴人因欺負下屬被皇上瞧見,禁足,後被皇后放出來,但卻汙陷甄嬛私通,遭打入冷宮,因其父私下做壞事,被翻出來,而從冷宮跑出來時,被蘇公公,拖去旁邊杖斃。
而安嬪,因其當初給甄嬛的舒痕膠,是使他第一次小產的主要因素,及其使沈貴人驚嚇小產並用香料迷魂皇上,致使其禁足,
而後安嬪自殺身亡,說出了最後一句,皇后殺了皇后,就離去。
接著
皇后為了爭皇太后之位,擁其三阿哥為太子,
皇后因被設計,甄嬛的第三胎小產(因健康狀況不好,只能保五個月),而被禁足,
但三阿哥太笨,寫情書給媖貴人,使媖貴人賜死。
三阿哥又為罪臣求情,而遭奪去皇子身分。
而皇后又急於殺了甄嬛,而剪秋協助殺害。
被糾出來後,
剪秋與江福海,被軀打成招,糾出了皇后殺死了純元皇后的事,
及害死齊妃之事、寧貴人之事、大多壞事是透過祺貴人及安嬪做打手
若乖乖的,他或許仍然是個皇后,當然死後也是皇后,只是無實權的皇后。
剩下,寧貴人,因十七王爺之死,而毒害皇上。
接著自盡。
剩下
甄嬛→菀常在→菀貴人→菀嬪→菀妃→熹妃→熹貴妃→副后→皇太后
敬妃→敬貴妃
端妃→端皇貴妃
欣常在→欣貴人→欣嬪
貞嬪、康常在
算一算,應該只剩下五個重要角色還活著~~
到底死了多少後宮女子呢
前後陣亡如下
夏常在→余答應→麗嬪→富察貴人→淳貴人→華妃(華貴妃)→曹貴人(襄嬪)→齊妃→沈嬪(惠嬪)→祺貴人→安嬪→媖貴人→皇后→寧貴人
其中有個芝答應(頌芝)、麗嬪、富察貴人,瘋或消失。
而其他的話
欽天監→季稚生
內務府→黃規全→姜忠敏→苟總管→梁總管
太醫院→江誠、江慎→溫實初→衛臨
最後算是,壞的都死光光,好的都變大將。
四阿哥從沒人要的小孩,變成了皇上,就是乾隆皇帝。
----------------------------------------------------
其中能夠瞭解
做壞事的,如果累犯的話,可能最後會全部一起算帳。
還沒得寵前,先不要囂張。
得寵而,也不要仗勢欺人。
不要對朋友能不能幫你,而心懷怨恨,做人不要有好處就貼上去,沒好處就離去。
不追求得寵與權勢的人,不易招致災禍。
做人背主,心胸兇狠者,皆惹人防備。
做人不要一時糊塗,心生歹念,有時候是有人故意害人去害人。
做人不要狗眼看人低,別人落魄時,不要欺負人,哪日得寵時,換你被欺負,秋後算帳。
對小細節要注意,身體狀況、香料、飲食、藥物、玉飾,由他人中得到的皆要小心(由其是明敵、暗敵)。
對別人傳達的訊息要小心,(故意驚嚇你的資訊)
做臣,不要居功自傲,功高震主,小心被視為禍害。
出家人應心懷慈悲,否則也只是假出家人,更不要出言害人,小心割舌頭。
做人,不能有害人之心,但也不能有不防人之心,以和為貴,不輕言顯示敵意。
當有人要害你,而要算帳時,不急,需慢慢等對方犯大錯後,後做處理。
做人要有權利,必要得寵,得寵不是拉人下來,或用機關算進用盡技巧討好皇上,而是憑自己的能力協助皇上處理困難而晉升。
只留願意跟你的人在身邊,其它不願得,則請其離去。
愛一個人若對方有對象時,不去招惹,免得愛人因你而死,或你因愛他而死。
人應時時保持善良之心,不因名利爭奪,而變了心,至最終不能善終。
權勢在皇上上,則需要皇上的權勢來懲罰壞人。
皇上不能姑息寵妃犯錯,此風不可長。
皇太后不應讓皇后殺害純元皇后,應導正他們,有錯不可姑息,人善極為重要,人有心地不善良,不該使其任大位。
心善才是治理後宮的方式,但見做髒東西時,應當不可姑息與懲罰,而做壞,應通人情而適時原諒或懲罰。
(如甄嬛不報齊妃之仇,因其為孩兒心切,甄嬛不報曹貴人之曹,因其愛女心切,被受華妃指使而不得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