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侶們如何在迷宮般的生涯中保持相隨,需要愛,需要智慧,更需要開放接納各種挑戰的勇氣!

第三章 夢幻之外的日常點滴

本來以為伴侶無條件地喜愛著我們,後來逐漸發現,對方在某些時候,也會討厭我們的某些個性、某些想法、某些習慣,有時還會討南到不想理我們!其實,我們對伴侶有何嘗不是如此?

 

幻想消解,才能開始與真實的彼此相處,

這是關係的初生期,接著這段關係會像小孩一樣慢慢長大,伴侶雙方無可避免地將發生碰撞。為了維護自我的完整,彼此都會強調「我的領域」與「我的需要」,爭執也就開始了,「我不想老是配合你」,「你應該多配合我」,「為什麼我要為你犧牲,而不是你為我犧牲?」

 

每一對伴侶,根據個性特質的組合,將發展出一套相處的模式,有些相安無事,有些是危險平衡,只有少數是雙方都滿意得不得了。

 

老年期的特徵是,雙方一切已經非常熟悉而穩定,關係中未必再有新鮮的元素,這時期如果要有生命力,端賴雙方能夠在舊有元素上衍生新的意義。

 

如果一段關係能夠在此階段達到成熟,建立彼此之間一種永恆的價值,伴侶將較能面對死亡或分離的終極恐懼。就好像一個人到了老年,需要確認此生的價值,於是能夠坦然、安然地迎接生命的終點。

 

當親密關係陷入某種僵局,失望、消極或抱怨都是無用的,我們必須像理解生命一般,理解「關係」本身也有生命,也有階段。

願意與伴侶合作,開放地檢討與思考,也願意將此視為自身的課題,而不是一味地指責對方,或是輕言放棄,宣判關係的無救或死亡。

處於不同的人生階段,需要藉助不同的事物以獲得滿足感。

經營關係的時候,是由自己或對方的喜好做為出發點?多從對方的喜好去思考,比較可能找出雙方都愉快的模式。

 

這些行為對親密關係可以非常有益,也可以只是形式。

真正讓人產生親密感的,是自己的目標能被瞭解、被支持,像這樣的時期,死守著「要花時間相處」的形式,並不能提升相要的品質。還不如一起討論該如何彈性調整常規,幫助伴侶達成目標。

表面上做的事,如果不能貼近對方現下的需求,彼此的心如果沒有交通、沒有追隨依附,任何「模範夫妻的生活形式」都無法維護愛情與婚姻。

我們需要找一個巧妙的平衡點,如果完全不用心相處,每天各自忙於自己的工作,關係也會淡化。這裡所強調的,是用「心意」相處,互相滿足,而不是用「形式」相處就可以。

不以瞭解對方為基礎,一廂情願地用自己的方式提供照顧,只會讓人透不過氣,真正的需求反而被掩蓋,無法被看見。這,並不是溫柔,不會讓人依戀,還可能使人本能地想逃。

愛情開始時的興奮狀態,不可能永遠維持。一段長久關係的意義,在於伴侶如何協同合作,將最初的激情轉化並深化為生命交織的部分。

 

維繫感情的正向原則

1.活潑的創造力:

一個人的生命如果具有創造力,每天都會有新鮮事,不像同一杯子、同一件衣服,一成不變。

如果是一個每天充實自己、經常攝取新的想法、嘗試新鮮趣味的人,不要說每天,其實每一分鐘都有新的元素被創造發生!

 

如果雙方能夠分享每天的新事物,伴侶關係將是活潑動人的,相處時間愈長,共同累積的經歷也就愈如厚實精彩。

 

相反的,如果缺乏成長動力,真的每天都是完全不變的「同一個人」,那麼相處時間愈久,難免感覺到空虛、重覆與死寂。

關係就像一本書,吸引人繼續看下去的原因,一是閱讀至此的過程讓人覺得有意思,二是不確定結局。

 

2.回應的熱忱。

婚姻生活過久了之後,許多人注重的是本份和細節,生活中所有的事情都照顧得很好,但卻無暇玩拋接遊戲。 

能夠產生熱情火花的互動,是沒有固定章法的。任何貼心的舉動,諸如每天送早餐、接送上下班、生日送花送禮……,一旦變成公式,就會失去激發感覺的強度。

熱情是「隨時注意著你的訊號」,願意不嫌麻煩地滿足彼此。

 

個人的成長是經營創造力關係所不可或缺的。如果伴侶能一起學習某些事物,也會很有幫助!

 

關係就像一本書,吸引人繼續看下去的原因,一是閱讀至此的過程讓人覺得有意思,二是不確定結局。

婚姻生活過久了之後,許多人注重的是本份和細節,生活中所有的事情都照顧得很好,但卻無暇玩拋接遊戲。

 

每個人對於如何愛人,都有自己的習慣性,需要自我覺察。在我們的文化中,多數女性從小被灌輸的愛家方式,是準備三餐、注意家人的衛生、營養、幫老公盪衣服、搭配領帶、幫他弄得很整齊,照顧老人……等等。

 

能夠產生熱情火花的互動,是沒有固定章法的。任何貼心的舉動,諸如每天送早餐、接送上下班、生日送花送禮……一旦變成公式,就會失去激發感覺的強度。

熱情是「隨時注意著你的訊號」,願意不嫌麻煩地滿足彼此。

 

自我成長往往不是突然的改變,而是點滴累積的,如果一再疏忽伴侶間的觀察與追隨,漸行漸遠,差距愈來愈大,形成鴻溝裂隙!

妻子到了中年,突然覺得她只想要一個會陪她散步的男人,但她的丈夫鎮日埋首工作,以前她因為先生的成就與收入而滿足,現在卻覺得這些一點都不稀奇。

 

遇到考驗,伴侶必須一起成長調適。若有一方想改變,另外一方抗拒或跟不上,心靈的距離就會拉大。我們必須謹記:

伴侶是一個活生生的人,每天與環境的各種刺激互動,每天都可能有所轉變,

因此不該一味依恃過去的瞭解和反應模式,不該預設「你以前都希望這樣,以後一定也是」。

 

我們必須隨時將對方視為一個全新的人,用心觀察。每天都要想想:「今天這個人醒來會不會有新的想法?」

 

另一個常見的困擾是,與伴侶之間要能「既往不咎」!

如果固執記恨,因為過去對方不滿足自己的期望,現在也不肯滿足對方的期望,婚姻就出現危機了。惟有既往不咎,面對當下的問題,一起調整,才能走得長久。若是伴侶一方處於中年危機和焦慮,突發奇想,要嘗試新事物時,另一半也不需要太抗拒,與其阻止對方,不如試著一起探索,或許自己也會開發出新的興趣。

人生的中年階段,需要面對許多跟從前不同的任務,諸如事業的瓶頸、個人成就的焦慮、成長期孩子帶來的挑戰、還有父母年邁體衰而衍生的照顧責任。

 

在衝突的事項上,以請求幫忙的態度,誠懇地拜託伴侶,而不是強硬地要求對方按照自己的順位做事。如果伴侶願意幫忙,自己應該主動提供在其他事項上的回饋,尋找讓雙方都感覺被尊重的合作途徑。

僵化的、字面上的公平是婚姻的殺手,夫妻需要不斷磨合,人與人之間若死板地要求公平,絕對不會好過的。

夫妻是一個團隊,需要自我理解與彼此理解,然後兩人合作,把該做的事情妥善完成。

 

安慰話語勝過嘮叨意見。

 

聽見妻子工作上受到挫折,就急忙提供建議的先生,應該是關心妻子的,不然何必說那麼多話呢?可惜太快給的建議,往往會讓人聽成批評而不是支持。 

明白的表達,坦誠的邀請,可以引導伴侶瞭解自己的需求,因而有效地提供幫助。

在意著、愛著的人,往往在另一半受到挫折時,感覺像是自己受到挫折一樣,○此產生強烈的負面反應。當伴侶雙方意識到「我們的情緒會互相感染」時,可以省卻許多溝通上的誤解。

 

現代女性愈來愈有自主能力,她要的正是丈夫摸摸頭、親親臉頰,而不見得需要男人來否定她的腦袋,替她決定對錯方法。只要心情好了,她就能自己想出方法來。

 

 當媳婦不再計較婆婆的評價以後,婆媳相處通常會變得輕鬆,結果,婆婆反而覺得媳婦變好了

 

許多媳婦希望被婆婆肯定,心裡存有一個很嚴厲的聲音,認為如果不能達到別人的期望,就不會被愛。就像女孩們小時候經常受到大人的暗示,必須表現得好、討大人歡心,才能獲得稱讚與喜愛。

 

覺察自己對婆婆的期待,一種渴望被女性長輩理解的脆弱心情,才能學習如何承受與婆婆相處時,現實中不可避免的摩擦與失望。

這也像談戀愛,如果太期待完美,一有誤會就崩潰,是不可能走向未來的。

 

原本單純的個性差異,可能被感覺為欺壓或不尊重。

善意、溫和而清楚的表達,可以增進彼此的瞭解,就像任何人際關係,交新朋友時,需要適度的表露自己,不該預期別人能夠猜透自己的喜好。

 

家庭動力本來就有其慣性,不容易改變。如果兒子成家後,想扮演不同的角色,他必須克服慣性,承受必然的壓力。

 

此時夫妻需要的,是尋找建設而非破壞性的方式,讓丈夫瞭解生命新階段的新需求,以及自身角色轉換的挑戰。從夫妻一體的立場出發,逐步改善夫妻與父母之間的關係。

伴侶的情感連結與共識,才是幫助男性改變舊有模式的動力。

 

直接丟掉母親所有物品的舉動,會讓她的善意變成「不尊重別人的所有物」,因而不被感激,甚至引起憤怒。

 

先生能夠引導婆婆從正面的角度看待媳婦,其實,一個外來的、客觀的媳婦,最能看出家中長年的積習,因而帶來新的轉變!

 

伴侶的珍貴緣分,在於共同成長,協助彼此成熟,讓雙方都能獲得更幸福的、被愛充滿的人生,而不是剝削對方來滿足自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匿名的引路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