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我與朋友的聚會中,

他批評著,某個政治人物的設計師的設計真的很差,沒有什麼美感與高時尚,

他也說這樣讓設計的前途跟未來受到忽視,因此不支持某個政治人物。

 

但我卻是想著,如果我們不考量產品的用途,做出沒有任何益處的產品,那這設計會有用嗎?

如同做了許多的產品功能項目,卻一點用也沒用,那產品有價值嗎?沒有使用者,在好的設計也沒有用。

因為產品與使用者沒有關係與感覺,

重點在於關係與感覺,

 

UX是使用者經驗,是與使用者的人生經歷與故事、知識背景有關,如果沒有緊密或密切的關係,那產品與設計無法產生共鳴,而無法獲得認同與購物的慾望。

我想到的某政治人物,他所設計的雖然沒啥好看,但只要是商標是該政治人物,就有大量的購買量,即便是產品與該政治人物毫無關係,只是用了相關的名稱,就大賣

那是因為文字與外觀或商標、設計、產品與該政治人物相關,才得以讓使用者產生共鳴,一旦共鳴,就能產生足夠多的購買慾望,買下來,會有我支持莫某政治人物、我收集了我熱愛的事物,我使用著我愛的相關事物。

 

UI是外形、顏色、形狀、設計、畫面、但他需要搭配著感覺,才能形成UXUI,搭配著關係與感覺,才會產生共鳴,共鳴產生認同與偏好、喜好。才受到青睞與贊賞。

 

UI好比是,身體,UX真是感覺與靈魂之處,了解一個人不是從外貌的衣服穿著,外表,而是從一個人的內心。

不是穿著宗教的衣服、不是宗教的打扮、而是一個人的信念、理念、中心思想、信仰,給人的感覺,受到人的尊敬,

若只是外表,就尊敬一個人,就太一般般,任何人、演員,只要換一個穿著打扮、整形,你就當他是一個聖人,那就錯估了人類存在的意義。

 

人需要依著五感或超越五感之能力來感覺一個人,而非眼裡所看見的事物。

 

在UXUI的思考與論述中,我感覺到的是,

產品不是看功能的多寡、不是產品的光鮮亮麗,

而是看產品,如何讓人有感覺,

好比,產品,使人賺到錢,有感,第一季跟第二季有了差別。

產品讓人看到自己的產品受歡迎程度,流量、人數、地區來源、有感。

產品讓人吃起來好吃、喝起來好喝、用起來好用、

能不能說出,對方使用了之後,對產品的厭惡度或滿意度,來決定,改善的方向,或推廣的方向。

厭惡度,就改善

滿意度,就拿來做行銷。

 

以人為主的話,我讓人的感覺是什麼,

一、做事速度快、

二、懂得多

三、教學熱忱

四、體恤、懂得帶人

五、能發現問題、有許多的解決方案、經驗豐富、

六、很會拍照、拍的很美、很唯美、很有感覺

七、好學、讀書的很多,可以幫助自己找到問題

 

以我匿名的引路人篇,我協助了一個憂鬱的人找出自己的黑暗,走向光明,

我大概就是知道,我能幫助別人活得更好,得到變好的改善,因為我經驗豐富,所以能給予我曾經遇過的事與解法,他相信了,也做了,而且越來越順,

那我就變成一個什麼樣的人,有智慧的人、能成為一個好的傾聽者,能讓人感到舒服、與療癒效果,能清理、安定下來、穩定下來,正念的思考,

如果我是一個產品,可能是有使人身體變健康、富欲、勵志、幸運、療瘉、趨吉避兇、學業成長、事業成長的效果。

若我讓人覺得不好的感覺是什麼

 

一、難以使喚,因為我不聽錯的政策與決定

二、叛逆

三、難溝通,我對不好的事物,不太委協

四、易怒,一樣我對不好的事物,我會發啤氣

五、不好管,我只有能管我的人才能管我。

 

取其利與避奇害,

利是否大弊,在於使用的人,如何善用,而懂得如何用,及是否自己是一個好的使用者。

好的賽車手,爛車都開的比好車快,

不好的賽車手,好車都被開的亂七八糟,壞的徹底

推薦看《賽道狂人》這部片

 

反而我們做的事物的先後順序,要從人們有感覺的地方去延伸出產品的外觀。

追求刺激→賽車

追求健康→有機食物

追求效率→電腦工具

追求即時→手機、App

追求精準→大數據與人工智慧

追求知識→書籍

追求娛樂→電玩遊戲

 

若沒有內在的需求,就不會有外在的產品,

而不是做好外在的產品,再去推廣,好的產品,會有自我推廣的能力。

 

好的,謝謝大家的收看,

只不過是一場談話,我突然想到這點,

我突然釐清了產品的意義,或許是有意義的產品。有了意義再延伸出產品。

我的文章,或許是靈感的來源,而編寫的文章,一個keyword下延伸出的思考。

謝謝收看,下次再會。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匿名的引路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