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練習的心境》,讓我感覺這本書的作者,感像一個修行人,或則開悟的人,或則,稱高靈也不為過。
真的寫的滿好的。
以為是一種學習的書籍嗎?
以為是一種成功的書籍嗎?
但在我看來,是一本靈性的書籍。
充滿著許多靈性的知識,用在日常生活上、用在達成目標上,用在讓自己活出更好的自己上。
在他的書中,提到,
我們有一個我,在觀察我們的內在對話。
一般來講,當我們做為一個旁觀者時,總是能看透別人的問題,並給予保貴的意見。
但是,論到我們自己的時候呢?
卻又搞不清楚自己的狀況,焦慮感,挫折感
因為我們無法保持察覺、覺知
我們有一個真我,在觀察我們的自我。
真我,能察覺到自我不斷的在想事情,唯有以一個真我的方式,跳脫自我,觀察著自己,一個觀察家,看著自我(自己的思緒)在說些什麼,
不被其情緒牽著走。
就跟《正念冥想手冊》,講的冥想方式一樣。
就跟《起飛》,講的察覺一樣。
我們要察覺自己
也就是在真我的狀態下,去看待自己的自我。
如同,玩遊戲的你,在觀察著你所操作的遊戲角色一樣,不管遊戲角色,在遊戲裡的任何對話,你都不會被他帶著走,除非你真的被他帶著走了。
如看電影,有時候我們會過於融入電影中的情境。
當作者提供,貼近真我,
不就是《與神合一》嗎?
所以當人越貼近真我,就越顯得合一的狀態,
就是越來越像神
這樣就是,我們活在這個世上的靈性目的,其實就是為了「貼近真我」,「與神合一」,他會給你保貴的智慧
如同,我「匿名的引路人」,我就因為用一種「智慧老人」,一個手機的另一邊,一位不知道是誰的人,在回答他的問題,如果我是AI呢?如果我是神呢?
他把他所說的任何事,經過我回答後,他都覺得,老大,你好神,你又說中了。
我只是過往的經歷,能協助他處理很多他正遇到的事情,因為那些我都遇過。
就如同,我正在讀的書,也正在幫助我,因為作者遇過,只是寫成書,讓我閱讀,使我能用來解決我的問題,
而我們所學習的技能,所學習的技術,也都協助我們解決問題。
因為專案開發的問題,產品開發的問題,管理上的問題、行銷上的問題。而誕生出許多的解法,
如風險管理的技術、敏捷開發的方式、OKR的目標管理、成長駭客的另類行銷方式、精實創業的產品開發方式等。
都可能是某些比較貼近真我的管理者、工作者,所想出來的一套方法,成了一本書。
這些書在被我們這些迷失的人,看見了,而跟著學習。
只能說,要通往神的領域,與神溝通,必然你需要貼近你的真我,從裡內與他連結。
當越常的自我對話,真我就越與你更加貼近,你就越能平靜、消除你的焦慮感。
如同,你目前在一個平面座標系,畫一個圓,你離圓點非常的遠,但隨著你不斷的溝通,你離原點越來越接近,直到你與他在同一個點上。
也如同,你在GoogleMap,目前的你,可能是藍色的點,而你要離你的目標以來越近,兩點相融合,你就抵達你的目標。
要離你的神性接近,說起來,可能自我對話,會是一個不錯的好方法,可以使你更貼近你的真我。
我想,只要離你的真我越貼近時,你就能感受到平靜。
通常離你的真我越遠時,你就容易情緒高高跌跌,你就容易感到焦慮,你就容易不滿你的生活、批評你世界的人們。
容易的抱怨、容易的厭惡這個世界,
我想在你低潮時,你的確是離你的真我很遠,
但也因為物極必反,你開始了自我對話的旅程,再將你拉回你的真我。
一趟回去的路。
稱之為,恭禧你,回家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