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天能》裡,有講到「熵」

在《直擊本質的思考力》也提到熵

在《精準思考》裡也提到熵。

熵是什麼?最近引起我的注意,這是來自五次元的訊息,「熵」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7%86%B5

來看一下維基百科的解釋

化學熱力學中所謂[註 2](英語:entropy),是一種測量在動力學方面不能做能量總數,也就是當總體的熵增加,其作功能力也下降,熵的量度正是能量退化的指標。

可能不太懂,熵 = 不能做功的能量總數。

應該怎麼說,就像一定的細胞項目,但會隨著時間,細胞功能壞死,不在運作,不在具有功能,若越多的不具功能的細胞數量增加,則熵增加。

就跟原本有一百個員工,慢慢的有50個員工打混摸魚不做事,或總體來講,整個效能減少,則熵增加。

或說,一個國家,裡面一直在打戰,結果導致能種田的男人變少了,則整體產能減少,則熵增加。

不知道這樣解釋是否正確。

 

熵亦被用於計算一個系統中的失序現象,也就是計算該系統混亂的程度。熵是一個描述系統狀態的函數,但是經常用熵的參考值和變化量進行分析比較,它在控制論、機率論、數論、天體物理、生命科學等領域都有重要應用,在不同的學科中也有引申出的更為具體的定義,是各領域十分重要的參量。

 

以歷史來講,熵不斷的增加的狀況,就是失序,失序就是什麼,失序就是「亂世」。一個王朝會到繁華的時候,再下去,就進入衰敗,衰敗,就是腐敗,腐化,

該有的功能沒盡到他的義務,反而有負作用,可以比喻為「貪官」,該打杖的人,打不起杖,該收的稅沒收到(周天子時的亂世,各諸侯國都沒鳥周天子的時候)

套一句孔子說的話,就是「禮崩樂壞」

 

熵在熱力學的定義

克勞修斯對S予以「熵」希臘語εντροπιαentropia;德語:Entropie;英語:entropy)一名,希臘語源意為「內向」,亦即「一個系統不受外部干擾時往內部最穩定狀態發展的特性」[註 3]。與熵相反的概念為「反熵」(希臘語:εκτροπια,ektropia,源意「外向性」;德語:Ektropie;英語extropy)。

1923年,德國科學家普朗克到中國講學用到entropy這個詞,胡剛復教授翻譯時靈機一動,把「商」字加火旁來意譯「entropy」這個字,創造了「熵」字(音讀:商)[3],因為熵是Q(熱量)除以T(溫度)的商數[

熵是Q(熱量)除以T(溫度)的商數

 

後面,太複雜的函式、計算公式,就不提了,但有一個維基裡,值得提的是:

混亂程度傾向於增加的觀念被許多人接受,但容易引起一些錯誤認識,最主要的是必須明白ΔS ≥ 0只能用於「孤立」系統,值得注意的是地球並不是一個孤立系統,因為地球不斷地從太陽以太陽光的形式接收能量。但有人認為宇宙是一個孤立系統,即宇宙的混亂程度在不斷地增加,可以推測出宇宙最終將達到「熱寂」狀態,因為(所有恆星)都在以同樣方式放散熱能,能源將會枯竭,再沒有任何可以作功的能源了。但這一觀點並沒有得到證明。然而有些人認為,宇宙是個開放的、無限的系統,不能把從有限的時空尺度範圍內的「熵增」推廣到廣袤的宇宙中,因此熱寂說不正確。1876年,恩格斯按照運動不滅和轉化原理,堅定批判熱寂說不正確

 

主要講的是,孤立系統,若地球是孤立系統的話,則最終會到熱寂的狀況。(就是掛掉啦)

但因為地球是開放系統,所以還不致於會有掛掉的一天(除非太陽掛掉)

 

其實要講的是,如果一個系統是孤立的,(不如說是封閉),就像鎖國之類的政策,則因為沒有能量的流動,所以最終會失序,(能量耗散)

我只能這樣解釋,就是熵會到達最大值,Q(熱量)/ T(溫度) 到達最大值。

則就不在轉動,而這個熵數最大值,就是混亂最態最大值的意思,也就是,或許說是「平衡」,或許說是「死寂」,

也就是像滾石不生苔,但不滾的話,就是是一灘死水,發臭吧。就這樣。

 

這在人生的道理,就像是,不再學習,做一成不變的事,最後會變成怎樣,

如果我在工廠繼續當作業員會怎樣?如果我只當個打字員會怎樣?

如果我只當個會計,會怎樣?

隨著年紀越大,越沒價值,也因為年紀變大了,腦袋因為長期不增長,而到中年,就形成危機,

一是腦袋不好使了,二體力不夠了,這是在不運動、也不學習的狀況下,就會因為細胞元的不斷減少死亡下,得了失智症,

幸好我常常換工作,每一、兩年換一份工作,而不斷的從換工作,得到新的靈感,腦袋還算很好使,

也幸好我經常出去外拍,可以走動的路多了,也不致於沒體力(還是要多照太陽)

當有外部的能量進入,則熵數會減少,這樣混亂會減少。

這也只能說,如果沒好好照顧老人,讓他們多運動,多學習(不管是看電影,或與人溝通不同的話題),至少腦袋是活的,身體是好的。

只有已經不再學東西,不再運動的,細胞元不再使用,就會走向死寂狀態。

 

熵在管理學的應用,也就是將熵的概念,移轉到企業,叫思維遷移,或思維模型,

用這個想法來想,企業這件事,會如何

隨便找一篇,「華為」、「任正非」的文章

《除了贏,我無路可退》:華為CEO任正非為什麼特別推崇「熵減」的管理哲學?

在華為,至高無上的目標是不顧一切地生存下來,是獲得勝利,而不是平衡和面子。一切有害於公司生存的人和行為,都必須被制止和驅除。在「生存」這個大問題面前,平衡和面子不值一錢。

熱力學第二定律闡述了自然界不可能將低溫自動地傳導到高溫,必須藉由動力才能完成這種逆轉。人的天性會在富裕以後怠惰,這種自發的演變趨勢現象並不是客觀規律,人的主觀能動是可以改變的。

我們組織的責任就是逆自發演變規律而行動的,以利益的分配為驅動力,反對怠惰的生成。民意、網路表達多數帶有自發性的,我們組織卻不能隨波逐流。組織的無作為,就會形成「熵死」。

這不是任正非第一次提起熵減。任正非為什麼特別推崇「熵減」的管理哲學?因為熵減的核心價值就是啟動組織和組織中的人。

 

小到個人,再至集體、社會、國家,大至地球,乃至宇宙,都逃不過最終一個「死」字,再掙扎也沒用。人的衰老,組織的懈怠,這種「功能的喪失」便是熵增。

 

在這個必然的方向上,我們又可以做一些事情,延緩死亡時間的到來。人透過攝取食物來強身健體,組織透過建立秩序煥發活力,這就是熵減。

 

那些讓我們從熵增變為熵減的事物就是負熵,如物質、能量、資訊、新的成員、新的知識、簡化管理,它們是一些活性因數。

 

=====================

這不得不提,最近看的《大秦帝國之縱橫》,

秦國能夠成為統一天下的大國,是為何?他的強大,從商鞅變法開始,也因為這一變法,使得秦國從偏僻的小國成為一個強國。

而其它國都視他為虎狼之師,每個家都視秦國為強大的敵人,

而秦國又懂得招納其它國家的人才,如

魏國的公孫衍、張儀、魏章、魏冉。

楚國的甘荗

秦惠文王在位時,也提拔了不少名將,司馬錯、白起

墊定了秦國的基礎。

也生下了贏蕩與贏稷兩位小孩,後來的贏稷也成為歷史上有名的秦昭襄王,在位56年,享年75歲,算滿常壽也很聰慧,

而贏稷還真是有天子命,他哥贏蕩,傻傻的去比舉鼎,把自己搞死了,自殘死亡。

誰也沒想到贏稷就這樣當了王,

而在位有他的母后代理朝政,芈八子也就是芈月傳裡的主角。

 

你想想,一個明君與一個明后所生下來,又經過父母還在時的教育及從小就要學古聖學說,就只能說,真的很不一樣,

 

就如查理.蒙格所說,

懂得80~90的思維模型以及其應用,可以解決大部分的問題。

當你不斷的納入新的思維模型,且不斷的學習新的知識,

並不斷的思考,

那你很難在腦袋上會是熵死,更能應付未來更多的劇變,這就是你與他人所不一樣的存在。

為何一個宰相諸葛亮、劉伯溫、張儀,能對他們的國家有這麼大的變化,

你就像一個組織裡,丟入了一個超級能量體,那又多大的不一樣。

諸葛亮、劉伯溫、張儀、韓信,是大量學習、大量吸收知識的人,一下懂得各國的情勢、各個地理位置,又懂得推演

懂人心、懂地理、懂利害關係、懂戰略

懂這麼多,又能生出這麼多意想不到的謀略,應該就是他們吸收了眾多的思維模型

這些思維模型又從何而來,

他們師從何?水鏡先生、孔孟學說、孫子兵法、鬼谷子

那還有呢?我真不知道他們從哪讀這麼多的書,若不把歷史全讀完,但他們肯定讀過大量的歷史故事,

若非如此,如何想出策略,以做應對呢?

 

而我的人生,也就是大量的專案開發,

也認識來自不同領域的高手、與特殊的主管,

就這樣,很特殊的,在用人之上,我不會隨便安排工作,在安排工作之上,我規劃的應對得宜,

又被操過手機經手無數專案,還要用不能打杖的兵去打。

你說,這段如何把事情通通安排法,一一結案所有專案,

是如何的特別

也可能是我大量閱讀後,與大量的人生經歷所造就的能力。

大概是如此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匿名的引路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