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m2012031697af953a7ed5ecfa25637fe6564098e3125  

故事內容:

場景,從翁山蘇姬的老公麥可哈里斯得了攝護線癌開始,那時候蘇,還在緬甸,

然後經由麥可看著照片,回憶起整個發生過程,來描述整個故事。

 

在1947年,緬甸仰光,翁山將軍,正對著小蘇姬說著過去緬甸是一塊金色淨土,

叢林中有老虎、平原中有大象,然後士兵們進入之後,照造成現在緬甸貧窮的樣子。

 

提外話:

翁山,被尊稱為緬甸的國父,內容可以參考維基百科-「翁山」說明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F%81%E5%B1%B1

 

「緬」字表示遙遠的,而「甸」在古代指郊外的地方。所以「緬甸」的意思是「遙遠的,郊外的地方」,這就是古代中國西南人對這片土地的稱謂。

可以參考維基百科-「緬甸」說明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B7%AC%E7%94%B8

 

不知道是不是快接近雲南一帶,劇歷史,緬甸在二次大戰中,是一個很重要的地方,

是英屬殖民地的樣子,因翁山的關係,帶進了日本進軍,又興起反抗日本,而使得緬甸得以獨立。

這地方,很多電影或故事都有講過這個地方,

中國國民黨的一支軍隊,在此也有很壯烈的故事,「異域」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95%B0%E5%9F%9F

中國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中國國軍「孫立人」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AD%AB%E7%AB%8B%E4%BA%BA

遠征緬甸的故事,

那時候為了防止日本與德國軍在緬印交會,而派軍前往作戰。

此中的仁安羌大捷,是這場戰役最有名的部分

http://zh.wikipedia.org/wiki/%E4%BB%81%E5%AE%89%E7%BE%8C%E5%A4%A7%E6%8D%B7

 

應該可以從這些地方,看到中國、緬甸、日本、英國的一些關係。

首先應該是中國先擁有緬甸的支配權吧(元朝的樣子),而後清朝英國入侵,佔領了緬甸,

再來是翁山引入了日軍,而後日軍被打退了,就變成現在這個局面了。

 

不知道這跟劇中,緬甸有,英國的大使館,翁山蘇姬老公是英國人有沒有關(應該多少有關就是了)

 

提外話結束…繼續

 

翁山對著小蘇姬講完歷史之後,便搭車前往開會,

在開會時,闖進來綁著紅絲巾的軍人,開槍掃射,將在場的人士全部射殺,翁山死在這次的暗殺行動中。

 

而轉眼換成

1962年,在英國牛津的長大後的翁山蘇姬,已有兩個小孩,亞歷克斯與金恩,

在看到了電視的報導,知道政府對學生抗義活動掃射暑殺的狀況,心裡不是很愉快,

1988年,因母親中風的關係,所以翁山決定前往舊家緬甸,照顧母親,

在醫院,看到學生們受殺,以及軍人當街抓住學生及任何開槍殺人,連醫生都不放過。

而將母親帶回家中之後,一些大學教授及學生出來,請蘇姬帶領緬甸人民走向民主。

翁山基於愛祖國的想法,決定站出來,並在仰山大金寺第一次公開演講,

x0101  

並之後,成立全國民主聯盟,並到處公開演講集合,

而蘇的丈夫則協助使用大使館的影印機,印民主小冊子,到處宣傳給百姓們。

而當時的政權的領導人,溫奈,怕翁山奪走他的政權,到處脅迫,使出手段,

徹銷蘇的丈夫的簽證,使其回國,

而蘇的丈夫則在英國積極在幕後協助,並幫他爭取國際的名聲,將蘇所蒐集的資料,與關於他父親的論文,

寄往諾貝爾,希望能因此得到諾貝爾和平獎,使蘇的名聲提高,增加其知名度,才能有力對抗緬甸政府。

 

奈溫為了1988造成的傷害,而決定辭職下臺,而交接給下一位,不過仍然在背後主導

d56900   

在一次集會時,軍方協迫不準公開集會,以武力抵制,蘇則請其他人冷靜下來,自己支身前往,

軍方想開槍射殺,數到三,結果帶頭的軍方,看到蘇的表情,決定徹回,閃人,

而此次事件,變成一個故事廣為流傳,並且國民們口耳相傳,甚至當作是笑點,

而引得奈溫不甚愉快,將那個數到三的軍人,開槍射死。

 

蘇在演講過程中,參與的後面民眾被無緣無故從後面抓走,並且被帶往做勞動服務,或則迫殺,當作玩具一樣使用地雷爆射

這有點像是第一滴血4的感覺

http://zh.wikipedia.org/wiki/%E7%86%B1%E8%A1%80%E5%9B%9E%E6%AD%B8

 

而後,蘇有希望獲得諾貝爾和平獎,

導致奈溫不開心,請想面的想辦法,而有一位提出意見,只要交給他,他就能夠處理,

也因此奈溫將由他的心腹一切包辦,

 

因此開始積極展開一切的軍事脅迫

將翁山軟禁在他的舊家,除了他兒子以外,其他人不得接近,

文件全數沒收,

將他的同事,一個一個抓起來關在最大監獄中,

 

而後1990年,政府方面決定舉行第一次選舉,

翁山以392席 v.s. 社會主義鋼領黨 2席,獲得壓倒性勝利,

但仍然沒有解除軟禁,仍然不得跟群眾相見。

而後1991年,得諾貝爾和平獎,由他家人麥可、金恩、亞歷克斯帶往挪威領獎,並由亞歷克斯上臺發表

而翁山則在舊家聽著收音機,並再最後,頒獎完後,共同彈奏著的音樂。

d56901   

而後翁山在舊家軟禁時,則是以墨筆書寫著一些偉人的詞語,並寫在白紙上,

並貼滿他家一樓,給軍人們觀看。

 

最後在經濟的壓力下,政府方面,由於日本來使,要他們表示一些親善的事物,

則請求他解放翁山蘇姬,

後來他又能與他的丈夫及兒子們聯絡,

但隨後又再次的軟禁

直到麥可得了癌症

這一次,他心裡很無耐,由於他一但離開,就不可能再回國,

因此,但被迫無法見到他丈夫的最後一面,

軍方願意給他選擇的自由,要他選擇國家或則是丈夫及兒子,

但翁山蘇姬則回答,這是哪門子的自由。

他丈夫1999年去世。

x0102   

而後,全國僧侶及學生們,慢慢聚集,並前往他的住家,大喊翁山蘇姬~~

這是最後一場面,翁山蘇姬在門內對著門外招手,並丟下一朵花為結束。

在這次遊行中,有將那時候的真實影片截斷出來,

 

並且最後,寫著,今年4月翁山蘇姬將參與補選,

 

最後以翁山蘇姬的一句話

請用你們的自由來推動我們的自由」為結束

 

在翁山蘇姬的維基百科中

http://zh.wikipedia.org/wiki/%E6%98%82%E5%B1%B1%E7%B4%A0%E5%A7%AC

有提到不少好的觀點,值得我們去看的

 

翁山蘇姬深知,絕對不能採取以暴易暴的方法來解決國內的危機,這種方法表面上看最有效果,實際上卻讓自己墮落為與軍政權同樣的地步。在《自由》一書中,翁山蘇姬指出:「一些人改變是因為他們別無選擇。當南非的舊政府、拉丁美洲的軍事專政進行獨裁統治發生變化的時候,他們認識到這些變化不可避免,這是他們所能選擇的最好道路。我所表達的真正改變是通過理解、同情、正義、愛心後的內在變化。」

 

這份答詞中引述了翁山蘇姬的名言:「在緬甸追求民主,是一國民作為世界大家庭中自由與平等的成員,過一種充實全面、富有意義的生活的鬥爭。它是永不停止的人類努力的一部分,以此證明人的精神能夠超越他自然屬性的瑕疵。」

 

被緬甸軍政府軟禁的翁山蘇姬寄去一篇論文,由菲律賓前總統阿基諾夫人在會上代為宣讀,文章尖銳地駁斥關於發展中國家「應該經濟先走,民主緩行」的觀點;指責許多當權者不分青紅皂白,將民主運動與要求落實人權問題一概說成是受西方意識形態影響而加以否定;呼籲聯合國重視和支持發展中國家特別是貧窮落後國家的民主運動和人權問題。


代表言論:

《恐懼與自由》中文節選:「我們需要一個更好的民主政治,一個有著同情心和愛心的民主政治,我們不應羞於在政治上談論同情和愛心,同情和愛的價值應成為政治的一部分,因為正義需要寬恕來緩和。一位記者問我,『你和別人交談時總是對宗教談論得很多,為什麼?』我回答:『因為政治是關於人的,我不能將人和他的精神價值分離開』」。

翁山蘇姬以學者的深思,揭示了緬甸悲劇的根源:極權主義是一種建立在敬畏、恐怖和暴力基礎上的系統。一個長時間生活在這個系統中的人會不知不覺成為這個系統的一部分。恐懼是陰險的,它很容易使一個人將恐懼當作自己生活的一部分,當作存在的一部分,而成為一種習慣。

翁山蘇姬痛心地撫摸著緬甸民族的累累傷痕:

  • 我們並不缺少發展所需要的科學與技術,但我們內心深處依然缺少些什麼,一種真正的心理溫暖的感覺。
  • 導致腐敗的不是權力而是恐懼。那些掌權者恐懼喪失權力及無權者恐懼權力的蹂躪,都導致了腐敗。大多數緬甸人熟悉這四種腐敗:
  1. 貪婪的腐敗,由慾望導致的腐敗,是由於受到誘惑或出於那些人們的喜好背離了正確的道路;
  2. 偏狹的腐敗,是採取錯誤方式去敵視那些心懷惡意者;
  3. 愚昧的腐敗,是由於無知所帶來的失常;
  4. 恐懼的腐敗,這也許是四種腐敗中最壞的一種,因為它不僅產生了恐懼,窒息並緩慢地摧毀了所有的是非觀,大多數時候,它還是其它三種腐敗的根源。

正如貪婪的腐敗一樣,不純粹是貪婪,恐懼匱乏或恐懼失去他們所愛之物,都能帶來這種後果。因而,在某種程度上,恐懼被超越、被羞辱或受傷害,都是惡意的種子。

因此,除非擺脫恐懼的枷鎖、自由地去追求真理,否則無知將難以驅散。恐懼與腐敗的關係如此接近,一點兒也不奇怪。在任何社會裡任何一種恐懼都充滿了腐敗。它根深蒂固地難以根除。


 

翁山蘇姬書試讀文章

http://www.linkingbooks.com.tw/pro/178151.as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匿名的引路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