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站

 

改變遊戲規則,創造自己的優勢

 

不是去抱怨,而是去改造,讓大環境更有利於自己。

 

改變大環境最好的方法,是改變「遊戲規則」。

 

用第一站的說法,是看到整個「結構」的問題,然後提出新的玩法。

 

企業提出新玩法,可以用新的產品、服務、或商業模式,為顧客創造新價值。

 

改變遊戲規則最經典的案例是賈伯斯。他走後,畢生蓋棺論定。最大的貢獻不是創造了新的「產品」,而是創造了新的「產業」。他的歷史定位不在iPad或iPhone等「單一產品」,而在他打造的「生態系統」。

 

所謂「生態系統」,是一個兼具硬體、軟體、服務的環境。

 

觀察20年來科技業的發展,可發現誰能創造「生態系統」,誰就掌握權力和財富。

 

當時他看到蘋果唯一的優勢,是本身兼具硬體和軟體實力。

很少公司能軟硬兼施,微軟吃軟,英特爾吃硬,兩者必須結合。

 

2003年。那年,「iTunes Store」上線,賈伯斯「生態系統」也誕生了。

這個生態系統有:硬體(iPod)、軟體(裝在使用者電腦上的iTunes程式) 、服務(「iTunes Store」中賣歌曲,後來還賣電視、電影)。

 

它為消費者創造的價值是…任何時、地,在行動裝置上,就可以欣賞音樂、電視、電影。

 

摸出這個模式後,蘋果扶搖直上。不斷改善硬體(陸續推出iPhone、iPad)、軟體(iOS作業系統)、服務(APP應用程式商店、iBookstore電子書城、iCloud雲端儲存服務)。

 

個人的生態系統

 

個人的「規模」,不可能搞到這麼大,但「模式」,可以一樣完整。

 

「若水」驅動這套系統的方法是:創投基金「若水」推廣「社會企業」觀念,尋找、投資「社會企業」創業家,或是輔導非營利組織轉型成社會企業。

 

「夢想學校」啟動這套系統的方法是:「夢想學校」研究世界一流企業的案例,把研究成果設計成一套一套課程,到企業客戶的公司教課,啟發員工實跨公司願景和個人夢想。每季開公開課程,協助個人夢想家學習實跨夢想的必要商業技巧。

 

但寫下,並不代表就能做到。要改寫遊戲規則,必須具備四種能耐。

一是眼光遠大。呼應第一站所講的,站到高處,看「結構」。

觀察整個產業出了什麼問題,而不是在「事件」層次上打轉。

 

顧客的意見通常都在「事件」層次,

電影「魔球」是改寫遊戲規則的好案例。

 

能耐二:做得不同

不滿於「做得更多」,或「做得更好,而專注於「做得不同」。

 

「做得更多」,結果是忙得半死,到頭來只是在過時的模式上,夢死馬做人工呼圈。

「做得不同」,是另闢戰場。不管死馬活馬都不要了,改用汽車。

 

「Twitter」的不同是:留言限制在140個字。

「Linkedin」的不同是:會員都是專業人士。

「Foursqure」的不同是:分享地理位置。

 

能耐三:了解顧客

是深入地了解顧客,找出真正的需求,然後發明連顧客都沒想到的解決方案。

 

能耐四:不斷嘗試

第四種能耐是不斷試、不斷錯、不斷改。

 

競爭者蘋果兩個當家產品:麥金塔電腦和iPhone,也是從廢墟中撿回來的。麥金塔的前身是慘敗的「Lisa」電腦。iPhone前身是蘋果跟Motorola合作的音樂電話。

 

個人培養四種能耐:

第一,看「結構」性的問題。

第二,做得不同。

第三,了解顧客。

第四,不斷嘗試。

 

台灣的創新困境

但這幾年也體會到:在台灣擲骰子,並不簡單。

從「願景」層次來說,台灣的養育、教育、甚至自我期許,都不鼓勵改寫遊戲規則。

 

大部分老闆,都期望員工聽話、守規矩、少惹麻煩。

 

也就是說,要完全了解、掌握、運用、服從「遊戲規則」。

 

這樣培養出來的「優秀」學生,畢業後延續了之前進明星學校的心態,只想進明星級的大企業,繼續服膺另一套「遊戲規則」。

 

國家和個人轉型

 

但轉型不是換髮型,做了決定就可以。轉型、改變、創新…這些事都需要全體國民,從心態到能力徹底翻新。

但我們嘴巴說創新,心態和機制卻沒有跟著改變。明知要轉型,卻還是服膺舊的遊戲規則。

 

「業精於勤而慌於嬉」、

「愛拼才會贏」、

「鐵杵磨成繡花針」、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

「人必先置之死地而後生」

 

「吃苦」、「勤奮」、「腳踏實地」這些價值,當然重要!

 

但若把「吃苦」當做成功的保證,把「用力」當做「用腦」的替代品,那就慘了。

 

APP是個全新的施力點。這例子說明只要「用腦」找到對的施力點,沒必要吃得苦中苦,不必先置之死地,也不需要磨什麼繡花針。

 

備人生決勝球」,談的就是用蠻力。

克林伊斯威特飾演老球探,四處挖掘耀眼新星。當其他球探搶著簽一位年輕巨砲,他卻不以為然。「為什麼你不簽他?」

「因為他有『曲球障礙』。」意思是巨砲打得到快速直球,但當投手用曲球對付他,他就沒轍了。

 

四兩撥千金,不能蠻幹,要想方法,用最少力氣,做最多事情,要目標正確,創造價值最大化。

 

但當人生對我們丟出曲球,需要應變、改革、創新、轉彎時,我們亂了陣腳。

就像投手適當配球一樣,除了用「力」,也要用「腦」。除了想自己,也要顧大局。

 

如果願意調整心態,冒點風險,允許自己、孩子、員工改寫規則,那麼可以開始培養創新的能耐。

 

A+公司的做法是:

一是給空間。Google讓員工用五分之一的上班時間做自己有興趣的研究,無心插柳地設計出Gmail

Facebook舉辦一個月的「駭客馬拉松」,讓資深員工寫跟工作無關的程式來刷新腦袋,意外創造了「臉書好康」(Facebook Deal)這個團購功能。

 

取名為「臭鼬」,是因為創新者都會引人側目,甚至令人逃之帛帛。

 

只要找對人,有共同的願景,不必監控,員工會自動自發。人不對,或願景不同,你坐在他對面,他也敢上網跟朋友聊天罵你豬頭。

 

給刺激

給空間之外,也要給刺激。

 

三星有個「創新實驗室」,一年三次,帶員工到雅典、羅馬、佛羅倫斯、耶路撒冷,從故文明中尋找新科技的靈感。旅途中不准講韓文,不准用筷子,逼迫員工用不同的方式思考。

 

給犯錯的機會

臉文的文化是:「快速行動,打破現狀」、「把東西做出來,勝過把東西做完美」。

失敗計畫的負責人沒被開除,反而得到讚美。老闆佩吉對他說:「很高興你犯了這個錯,我希望公司走得太快、做得太多,而不是太過謹慎、做得太少。」

 

嘗試錯誤不只是新創事業的專利,成熟大公司也慢慢學到犯錯的重要。

 

「因為那樣會讓我們變得太過小心,怕犯錯,於是只做潛力較小的創新」。

 

所以當我們持續成功時,不該高興,反而該警惕。因為那代表,我們已經變得太過小心!

 

但在現實世界,如果事事要等到完美才出手,就什麼都不必做了。執著於完美,其實反映出內心的自卑。因為不願讓人看到,自己的完美並不是一步到位。

 

沒有人或企業的完美是一步到位。沒有外界的回饋,也不可能達到完美。失敗,就是一種接受外界回饋的機會。

 

下一個景點

 

一、用「三位一體」、「黃金交叉」設定了目標。

二、然後改變自己,更新升級。

三、接著抵抗阻撓,靠創新來創造價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匿名的引路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