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向宇宙召喚幸福」,靈魂療癒的旅程,吳若權
這本書裡,剛好我讀到
第四章,歸零,129頁,
讀到跟「移情作用」有關的內容,與當下或剛發生的事很像,或許我懂,或許我麻木了,但我知道我人際關係上又出了問題,也知道原因應該也在這裡,
有感覺的內容,但要真正能夠從這種枷鎖裡掙脫或許不容易,不過讀到了,寫篇文章記錄一下筆記,往後再想起人際關係上的問題,或許,可以再拿出來翻翻。
------------------
在英美享有盛名的資深心理治療師大衛.里秋曾經提到「移情」作用,他說:「我們常不知不覺中,將父母、之前的伴侶、或任一重要人物的模樣套在別人身上,然後重新創造出童年的故事,或是一段最近的感情關係的片段。因此,移情是永恆的故事,試圖讓過去往事,起死回生。」
「因為在移情裡,我們不斷將自身的往事,轉譯到眼前的人際互動當中。我們常將童年的悲傷或期望,不管是已滿足或未滿足的,轉貼到新的人際關係裡。」
以上這兩段見解,摘錄自《與過去和好》(啟示出版),大衛.里秋在這本書裡對「移情」作用,提出很多、而且很深入的解釋與提醒,發人深省。他認為:「移情是一種潛意識的感覺、態度、期望、認知、反應、信念和判斷的錯置,它們本應屬於我們早期生命中的人物,尤其是父母,而今錯置在我們眼前的人物身上。」
若想要跳脫這個循環,不受移情作用的干擾,和別人友善相處,作者建議用5A提醒自己:
關注(Attention)自己的真實狀況、
接納(Acceptance)彼此的一切、
欣賞(Appreciation)並珍惜對方的價值、
適時展現愛與情感(Affection)、
以容許(Allowing)代替控制。
這5A的提醒,不僅適用於我們和別人相處,也非常適合用來對待自己心中的「內在小孩」,包括:幼年的成長經驗、父母的對待方式、甚至可以追溯到更久遠的前世記憶,都可以在此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