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得到更好的自己,你隨時都願意做出改變嗎?
願意放下很多的執念,接納所有的發生。
 
是什麼困住自己?
 
即使行動上可以任意地遊走,未必換到心靈的自由。
 
對良善的堅持。
 
並非真正想要抵達的目的,我們只是需要一個過程,在旅途轉彎的地方,遇見願意改變的自己。
 
旅行,是透過外界經歷的修行;
修行,是心靈深處內在的旅行。
 
每一段的經歷,都有助於自己活出更好的人生。
 
所謂的「更好」,並不是因為更有錢、更富足,而是因為虔敬地願意為愛而改變自己,包括徹底地臣服與完全地接納,世界與自己所有的不完美!這番醒悟對事事都要追求完美的我而言,確實是一種很大的改變。
 
心智與心靈是彼此精進的雙向道-往返、進出,其實都同時在交錯進行。
用二十年時光裡的脆弱與堅強換來的。
 
每個人都是天生的旅行者,
表面上,我們經由旅行去認識世界;
實際上,我們透過世界來了解自己。
你每往外走出一步,
就踏入自己內心更近一步。
 
我確實常常迷路,所幸我也很願意主動問路,所以偏離正軌沒多久,就能迷途知返,回到該走的道路。繞了一段冤枉路,卻換得瀏覽計畫之外的風景,我總能這樣以嘲諷的心情,安慰自己想要「停損止血」的心情。
 
水瓶座喜歡冒險的性格,依舊沒有改變;但隨著心智成熟,我彷彿懂得做好更多、或更充分的準備再出發。
 
當他對音樂本身的熱愛,超過他對比賽成敗的得失心,就會表現自在。
 
說走就走
 
一、因為已經做好萬全的準備,所以可以說走就走。
二、瀟潦不羈,隨興而至,不管三七二十一,說走就走。
三、面對生命無常的惋惜,在來不及的道別中,感嘆地說走就走。
 
當下,就是出發;轉念,即可啟程。
 
而是你始終不肯冒險去做一件心裡
很想去做、但現實並不允許的事情
 
我的心想出去走走;我的身體卻苦苦將他挽留。我的靈魂渴望自由;我的意志卻用人生無窮無盡的責任,將他綑綁在期許自己沒有辜負別人的角落。
 
每次和自己對話,其實都是一趟心靈的旅行。
 
愈是志得氣滿、意興風發的時候,愈容易忽略和自己對話的機會。
反而是困頓挫折的階段,比較有機會傾聽自己的心聲。
 
至少每天晚上睡前可以靜下來想想,讓這樣的能力,可以幫助自己更進一步覺察,不會被喜悅或悲傷的心情,掩蓋對生命本質意義的追尋。
 
隨時邀請內在的自己出發!這是身體與心靈的並肩合作,也是意識與潛意識的溝通協調,更是心動與行動的完美結合。
 
人生道路,隨時可以重新出發。
 
願意放下擔憂的瀟灑與決心,才能啟程。
 
記點的副作用,會讓孩子變得現實,必須要獎勵,才有動力,而不是自動自發,去追求一個更好的自己。
 
讓責任與承擔的磨練,成為雙方的學習,甚或是轉換成一種生活的享受。
 
盡力處理好該做的事情,讓自己無後顧之憂地出發
 
暫時離開熟悉的環境,去完成一趟渴望已久的旅行。
 
從起心動念開始,到付諸行動,
 
該是時候了。
 
自律之後,好自由
 
放下,是要放下煩惱牽掛,而不是放棄責任義務。
 
出發前善盡責任義務,啟程後便可以無牽無掛。
 
因為自信於有能力可以承擔所有該負的責任
滿足別人期望的同時,不再辜負自己。
 
工作多年也不懂如何禮尚往來,但我願意真誠待人,不自私、也不爭名奪利,設身處地為對方著想,所以上天也夠厚愛我,讓我碰到過很多貴人,甚至到現在還繼續提攜著我。
 
對人多一些體諒、少一點要求
 
除非對方是□□□□的人
「我願接納」
 
對方的條件已經不重要,比對方條件更重要的是:我願意無條件地全心接納。
 
在堅持自己原則和禮貌對待他人之間,找一個動態的平衡點。
 
無論有沒有同伴,能夠與自在的心情如影隨形,才是最美好的旅程。千萬不要和自己過不去,一個人的時候怕孤單,兩個人的時候又嫌太擁擠。
 
 
有同伴的旅行,比一個人獨自的旅行,時時刻刻更能面對最真實的自己。
對方在我眼中的種種反應,正是我對自己內心的投射。如果透過旅行,我們可以增加對世界的理解與包容,不就應該先從旅伴開始,練習去擴展看世界的眼光,以及度量。
 
同伴,是心的明鏡,幫助你看清自己。
 
願意完全接納對方,而樂於同理他的感受,放下自己的執見。
 
咖啡,跟愛情很像。
如果我只是仰慕於它傳遞於空氣中的香醇,
而不肯接受它在舌尖千迴百轉的苦澀酸甘,
就永遠沒有機會愛上咖啡。
 
倘若我只欣賞你在人群中展現的才華與浪漫,而不肯接納你私底下的孤傲和難搞,就不能算是真正愛你。
 
開放心胸,勇於嘗試。
終於體會:所有初嘗的酸苦,都是回味的甘美。
 
 
不再執著於旅行準備的物品多或少;
而要看是否真正需要、而且必要。
 
美味,不只是烹調技術所造就
更多幸福感是來自成長的記憶
 
盡一切努力,讓自己能夠暫時安於重複性的工作,勉勵自己每次都要把重複性的工作,做到比上次還好。對我來說,這已經像是修行了。
 
與其說我們都在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重複中,創造更新、更多的自己;不如說,我高是藉由克服重複的繁瑣,往心中更深處走去,以發現更多原來的自己。
 
當我終於明白,透過旅遊去經歷新的風景,確實可以拓展眼界、刺激新的想法,而更多的眼界、更新的想法,都是為了回來看見更真實的自己時,「舊地重遊」就有完全不同的意義。
 
最渴望潛岸的心,隱藏在最習慣漂泊的靈魂裡。
 
能在不斷的重複之中,更深層地體會不同的意境,發現更完整的自己。
 
偏偏我覺得「夢想」是很不實際的東西,除非你在作夢前想一想之外,還肯跨出執行計畫的第一步,以具體的行動落實。
但很弔詭的是,一旦你開始認真執行夢想,哪怕只是一小步,當下「夢想」就變成是具體的「計畫」。
 
或許,是因為我的個性比較務實。從小到大,算是謹慎踏實,沒有好高騖遠的本事。無論多麼大規模、多麼空泛的想法,我都會把它切割成具體的小計畫,按部就班去做。
 
最美妙的人生,是當心中浮現夢想時,就要開始計畫,同時將「夢想」與「計畫」結合為一。
 
只要有心去做,「夢想」就是「計畫」,「計畫」等於「夢想」。
 
學會觀察與接納
二元對立兩個極端中間的灰色地帶,
多元思考各種可能性
不再局限自己。
 
好運,不只是透過前世做好事、或今生努力祈禱而來,好運,可以自己創造,也可以因為和人分享,而獲得更多。
 
能夠繼續對朋友付出,
也願意接受對方的恩惠,
讓彼此的善念與好意,
可以互相正向交流。
 
生命旅途,是不斷召喚的過程。
除非經過靈性的清理,否則童年的成長歷程、或是過去的記憶與經驗,都會不斷被複製,重現在生命當中。
 
明白所有的巧遇,都是冥冥中的注定,提醒自己要對生命更加敬畏、謙卑。
 
自在地享受片刻的沉默,
當作彼此關係中暫時的留白,
雙方都會往更美、更好的方向前去。
 
見有,不貪愛;見空,不恐懼!
不戀棧晴天,也不膽憂雨天,
 
晴雨晨昏,各有美景,能夠全然接納,就會發現,日日是好日。
 
破除二元對立的觀念,重新看待晴天和雨天,
或許它們有所不同,卻能因為自己願意完全地接納,
而在心中並無二致,自在坦然於晴雨之間。
 
相遇,可以隨緣;
相處,盡量開心。
時間,沒有對錯。
只要彼此珍惜,每一刻都情深意真。
 
每一次出發,都是重新歸零;
每一次抵達,更需要完整清理。
我不要殘留些什麼,才能完全沒有成見。
關於愛與生命,或許我自以為了解很多,
但其實永遠都不夠。
 
 愛,是欣賞對方的優點、也要接納她的缺點。
 
隨遇而安地上車、下車。可以一個人走到最後,也不排斥兩個人共同享受溫柔。
 
我實在認識太多專家,常以「貶抑別人」的方式,抬高自己的有敬重他的專業與身價;他願意拿掉世俗認知的標籤,很中肯地公平看待當下僅有的食材,不會拿手中白木耳,去跟皇宮的燕窩比較,反而讓我更敬重他的專業與仁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匿名的引路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