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是個技術狂,
一本接著一本讀,既使,根本用不到這些技術,但還是有興趣的一本接著一本讀,
好像,我不讀就怪怪的,想蒐集所有的技術知識,但卻沒想要去應用他,
當有朋友白目的說,用不到,學這麼多幹嘛,或學不如用,或盡信書不如無書之類的道理。
我想想,也對,然後停止學習。
問題是在為何你「停止學習」了。
你認為停止學習你不會有影響嗎?
當人們不知道「大腦神經學」的概念,「習慣學」的概念時,
你就不知道,這「停止學習」,有多麼的可怕。
他可以使卓越的你,突然間變成平庸。
因為你就不再訓練你的「大腦細胞」去思考,去吸收,去運算你的邏輯,通常技術書都有大部分的程式碼,需要一種抽象理解,或邏輯推算。符號分析等神經元的互動配合。
一但停止了,就從此不再運用這些神經元,
所以為什麼「興趣」與「熱情」很重要,因為他會使你持續的運用「神經元」、「細胞」。
你神經元的活躍,與細胞的活躍,影響你技能的不斷提升。
所以會變得學什麼都快,看什麼技術書都容易。
以前我們的教育,使我們在國小、國中、高中,在學習能力上非常的活躍,
為何上大學放鬆個四年,就整個荒廢,
因為以前是被逼的,到大學,就想玩,沒有放心在「學習」之上,
導致,神經元的退步,細胞不活躍,沉睡,不用,開始走向平庸之路,
反而困苦的學生,需要打工賺錢,需要考取功名利祿,持續的學習,考碩士,考博士,因為還有需要「考試」存在,使得他學習不斷的持續。
也難怪為什麼需要調整工作錄取條件必須是「碩士」以上。
但如果是你熱忱影響,大學四年,我因為需要打工,剛好在補習班打工,剛好在資訊公司打工,
才不致於荒廢我的大腦,
加上如果興趣沒有停止的話,在複利效應下,你的成長速度絕對不一樣。每天1%,使你成長速度就會超過一般人,你就不再使你自己平庸。
為何待過小公司的人,這麼操,他的能力可以不斷的提升,
待過專案型公司,可以變得超強,以一抵百,
反而待大公司的人,腦袋就變差了,反應遲頓起來,大公司開會多於撰寫程式,開發的是另一種技能,創意力、或企劃力的、唬爛的能力。
我終於知道我的價值,不在於技術,而是在於技術與使用者之間的一個溝通橋梁,我懂使用者,也懂技術。
也很高興,我從來不選無聊的公司待,持續的找,不無聊的公司,
在自己不精進成長時,無聊的公司,會使你退化的很嚴重,使你有「養老」的心態,會使人變的不思前進。
當知道「原子習慣」與「複利效應」之後,你會知道,
當你每天接觸的是,技術,技術就會成長
但每天都寫程式了,但技術為什麼沒成長,
因為沒有「刻意練習」,
因為沒有「進步」,
因為你使用了習慣的事物,整天撰寫一樣的東西,就難以進步
所以就會另外需要「熱忱」的事物影響你,
所以為什麼面試官會問「你上班以外如果精進你的技術」,下班後還寫程式嗎?
我發現,這題很妙,原本以為,既然上班都寫程式了,下班為什麼還寫程式。
其實,應該是瞭解你的「熱忱」
也或許瞭解,你是否是一個自動化進步的人。
也就是將進步,成為一個自動化的方式,
就是在下班後,習慣學1%你不曾學過的技術,或不知道的技術領域,或技術的使用。
當長期如此下去,你技術的含概範圍,就不同以往的人。
以往的人,把技術當飯吃,但對你來講只是求生工具,不會使你更加強大的心態。
只有把技術當興趣,你才能變得不一樣
會變成,每天像看漫畫一樣、追劇一樣,在追進度,
很快的在短時間,你會對這項劇情,非常的熟悉,
你會對這項技術非常的熟悉
你會對技術領域非常的熟悉。
這就是「熱忱」為什麼如此的重要
這就是為什麼不要停止學習,不管讀了有用沒用,他是一種興趣,就沒有理由停止追逐自己的興趣。
期望,你們知道自己喜歡什麼,並持續的努力
期望,不管別人說什麼,你都知道你想要的是什麼,因此而努力。
如此會讓你在你喜歡的事物上,發光發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