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捷運上,看一下維基百科,查詢《荀子》

原本是查《孟子》,後來順便是看了一下《荀子》,一看,不得了了,真是神人呀。

荀子雖然是儒家的代表,但我覺得他也懂得法家、道家的思維、甚至有鬼谷子的一些感覺存在。

荀子的邏輯也很強,也擅長辨論,抓出每一個學習的缺點,並懂得自然與萬物,世間的宇宙法則、天道。

更懂得人性,

發現他的性惡說,其實說的很好。

但我覺得人有性善也有性惡,因為人有欲望,而人也有良知,這兩個都是同時存在的,只是偏好哪一方面罷了。

 

來瞭解一下,荀子的性惡論。

性惡論,人與生俱來本無道德,若放縱情慾不加節制,將互相仇恨和鬥爭;道德價值是後天人為建構的,由聖人創造,以規範和美化人性。荀子重視人的理性和學習能力,認為善行是後天學習而得的,人人都有學習禮義的能力;君子應憑著個人修養,鍥而不捨的努力,日積月累養成美德。政治上荀子提調尊君,強調君主確立社會秩序與道德教化的作用,彰顯儒家的聖王理想與政教合一的觀念。荀子主張任用賢能,國君把政務交與大臣處理;國家要控制思想,打擊異端邪說,以法律補充禮制以維繫社會秩序。自然論方面,荀子傾向唯物主義,認為天地並無意志,不信墨家天人感應和鬼神之說,提出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

 

子祖述孔子,認為當時各家學說俱有所蔽,唯有孔子「仁智而不蔽」,了解「道」之全體

他指責墨家只知嚴格節儉,卻忽略了禮的作用;批評莊子只知道「天」而不知道人;斥責慎到只知創立新法律,而忽略賢人[13]:327;反駁當時的詭辯理論

 

他認為道德是統一天下的絕對必要條件,倫理價值的實踐與否,將決定國家興衰與天下治亂

荀子提倡的德目常常就是仁。仁義是最高價值[9]:256、264、262,之所以強調「禮」,是因為禮是實踐仁義的有效方法,二者相輔相成;相對於仁義,禮就是一種手段[9]:7、262-263。仁義和禮義培育和教化百姓,讓人們能在社會中共同生活,抑制出軌行為

 

荀子極重視以禮修身和禮制的教育[28]:159。禮是倫理價值,是修身時具體實踐的項目[9]:27;禮制鼓勵君子行事節制、謙讓,避免與人競爭,依禮行事的,才可以成為社會的上層成員[28]:158-159。統治者必須以禮義修身才能成為君子,實現理想中和諧的社會秩序。

禮似乎潛在於宇宙論秩序之中[13]:310-311,可提昇到超自然的層面,能影響宇宙、社會和個人,是宇宙間一種不變和統一的力量[28]:160;而音樂所達成的和諧,可比擬作天地秩序的和諧[9]:344

 

荀子以自我否定為人格發展的契機,對自我的否定愈嚴厲,愈會發展為高水準的人。

人天生是卑鄙和心胸狹窄的,若沒有典範或老師的指導,個人很可能僅從自利的角度思考事情[20]:199。人性中既無仁義道德,要學習仁義道德,猶如逆水行舟,必須專精極勤。荀子主張靜心,不要讓胡思亂想妨礙智謀[11]:364、353。君子憑著個人修養,鍥而不捨的努力,日積月累養成美德

 

荀子指出要國富民足,應「節用裕民」,國君和官員都節儉不浪費,並要減輕賦稅,協助人民增加生產[25]:219。人慾是無窮的,必須加以限制,合乎物資供給的數量[12]:721-722。他主張減少浪費資源,與墨家思想表面上有相似之處,但荀子認為在禮制許可的程度下,人民乃可享樂[9]:255,如果資源處理得當,人的欲望是能到滿足的[10]:291。為了百姓生計,政府應該輕徭薄賦,並協助流通財物,使天下物產以有易無,互相供給。物慾是生產的動機,不可一味抑制[23]:77,要增加生產,必須改善生產者的生活,發揮他們的積極性。農業是財富根源[12]:720。從人民生活是否飽足,可以看出國政的治亂[23]:91

 

https://zh.wikipedia.org/wiki/%E8%8D%80%E5%AD%90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匿名的引路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