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在《精準思考》書中發現的,

是沒想到,他提的是「多元思維模型」,是在宣傳 股神巴菲特的合夥人「查理.蒙格」的「多元思維模型」的想法。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64588

精準思考:跨領域才是關鍵!洞悉問題本質,找到最佳答案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817729?sloc=main

窮查理的普通常識(增修版):巴菲特50年智慧合夥人查理.蒙格的人生哲學

有空可以去看這兩本書。

 

而我只發現,從中感覺到的靈感是,不是你獲取得知識量多寡決定你的人生,而是你獲取的思維多寡決定你的人生。

知識讀再多,不懂得應用,當然有讀跟沒讀一樣。

知識 + 行動 = 力量

而 知識也不能只是知識,而是思維。

就是你的工具箱。

一個理髮師,你會發現,他需要有許多的工具,思維大師,就像理髮師一樣,

不只有理髮的經驗、設計的知識、還需要有工具,以及運用工具的能力。

理髮師,能夠判斷你適合什麼髮型後,並運用他所知道如何理髮的方式與工具,去修整你的髮型。

而程式設計師,依據你的系統需求,進行需求訪談、系統分析、系統設計、系統實作、系統測試,交付部署。

分析該怎麼做,能怎麼做,除了過往的經驗外,還需要有越來越多應付未來的知識需求與工具需求。

如未來產生了「行動應用」,就要學「APP」的技術,如未來產生了「數據分析」的技術,就要學「統計學」、「演算法」、「數據分析專用的程式庫」與「程式語言」

未來有需要「部署」,就需要學「DevOpt」、「CICD」,未來需要部署出HA或則高負載、高吞吐量,就要學「AWS」的部署架構。

 

假設思維,就是你一套套的決策工具,

你從小到大的決策工具有哪些?

想想,

我們收付錢的運用的是,數學,四則運算的加減乘除,否則你無法當7-11的收納員、無法成立自己的店面、無法付錢或收錢。

錢的運用在於數學的基礎。

文字,語言,是溝通用的工具。

音樂,我們至少學過音符,至少知道何謂「高音」「低音」。是用來演奏樂器的基本知識,否則你無法彈吉它、成為一名歌手或樂手

 

考試時需要的思維:

選擇題、問答題、單選題、複選題、是非題

我們需要懂什麼叫「選擇」、「問答」、「單複選」、「是非」的意思。才能正確作答,這也是學校教出來的,也是基本升學基礎,當然出社會也滿糟糕的,因為出社會大部分是研究題,

 

出社會的題目則不是這樣

多半是,問答題,你還要想出答案,而不是對方給你三個選項,你要選擇哪一個,但又沒有所謂的正確答案,

先是能不能達成目標,能不能解決問題,再來,能不能以最省力或最適合的方式處理,而做了不同的選擇性,因為每個都可以完成,就要看,哪個能夠清鬆的方式完成。

像是想像題,需要能想出一個主題,這個主題,是根據觀察而來,覺得客戶需的是什麼?或覺得哪一個是重要的功能?進行規劃與開發

或是研究題,出現一個技術困難,如何用最小的成本排列組合找出答案,就像是世界幾大特殊題目,等待未來的數學家去解出這個答案。

或則是發明家,不在是你所知道的一切去解決的問題,而是發明出一個不存在的東西,去解決問題。

會創造出新的方法,新的程式語言,新的工具,新的標準,新的模式,你在學校所學不到的東西。

也難怪為什麼研究所畢業,比大學畢業薪水來的高,因為他們俱備發明家所需要的能力。

而大學或大學以前只被教導已學過的東西,去解決問題。

 

再來「思維」,有過去已學的工具,但我們更需要學的是「學習如何學習」

也就是利用工具,創造工具。

所有小工具,都能創造出新工具出來,

你所沒有打鐵的技術與工具,能創造出刀、劍、盾的工具出來嗎?

沒有木匠使用的工具,如何創造出,車輪、桌子、椅子,

如果沒有電子、電機、通訊、模具、設計、資訊技術、作業系統、的知識概念,如何創造出手機這個工具。

手機的軟體,有了像Line 的工具出來之後,又因為Line ,有了通訊的工具,視訊會議、群組會議、聯絡、開會、傳送檔案、傳送文件,

有了Facebook的工具之後,有了社群、有了活動、有了打卡、有了分享、有了評價、

 

我想多元思維模型,當然希望我們能夠跨能,但跨能也就是需要懂各技術領域的基礎。

資訊領域的基礎,就在於程式語言、物件導向、系統分析、系統設計、資料庫、作業系統、網路原理、演算法、資料結構、線性代數、統計學、微積分、離散數學、人工智慧、圖學

而商業方面是,會計、經濟、作業研究、企業資源管理、人力資源管理、顧客關係管理、進銷存管理、電子商務、

 

由於有些問題,只單靠單一方式處理,會缺乏最有效的作法

如,現在分為前端、後端、演算法,三種分工,

但少了前面的系統分析、市場研究、與專案管理、產品管理與設計、心理學理念時,

就缺少了符合真實顧客所需要的產品、符合解決顧客真正問題的功能與符合人性使用的工具,也少了符合人性上癮的機制。

 

因為我有一點點符合跨領域的知識,可能原因是,我讀的是商業類科,資處科,加上資管系。

擁有扎實的會計、經濟基礎,與扎實的資訊技術基礎。

由於我從事前端、後端的工具,在行動應用、網頁、後端技術資料庫,面面俱到,也因為在專案開發上待過多次,擅長溝通、協調

也因為專案與很多實務的人接觸,所以能知道行銷的人怎麼玩技術這種東西

能知道電子商務廠商與使用者怎麼玩、能知道資訊平台的人怎麼看數據、能知道一般正常的開發流程應該是什麼?

能知道旅行業的平台開發過程是什麼

 

也因為經歷的人生夠多,也能夠在不同的應用上提供不同的想法與見解。

在溝通上,只要私下跟我有交情的人,幾乎會發現我無話不談,能夠推想出很多的想法,給每個人知道。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匿名的引路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