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在世,會有很多的欲念,

吃的反面,有食欲,也不知道為什麼看到魯味、看到鹹酥雞,就會想吃,

這個腦中的反應活動是什麼,首先,你會「看」見,是其中一個感官,是一種輸入的裝置。搭配了「記憶庫」中的感覺浮現、味道的記憶、當時對這食物的好壞的評價。

可能就產生了「多巴鞍」想要觸發「行動」的行為。

 

如果「行動」前,自己的「心智」系統,衡量自己的能力,「存款」、「零用錢」、「身上帶的錢」、「自己當下的胃」,做了一個衡量與策略的判斷,決定「通行」或「不通行」。

衡量決策的判斷,或許是不同因素的構成,或機率大小,決定,不做,或做。

 

看到「鹹酥雞」,我會想吃,但想到「健康」,覺得不可,想到「物價」,覺得太貴,不要。所以放棄這個選項。

但我走到了「燒仙草」,衡量了「健康」,感冒是該喝點「熱食」,再看「物價」,40元,還能接受,所以我產生了「購買」的行為,滿足一時的口腹之欲,只是想要「吃」點東西而已。

 

人會有很多「想要」的東西,可能是某種被介紹的「幻想」、看見「別人」所擁有的、曾經「所碰觸過的」,所以促使自己去取得或擁有。

當「能力」不足以達成目標時,有「欺騙」、「偷取」、「放棄」、「減少目標選項」、「其它替代方案」、「讓自己配得上」、「增加能力」。

在「增加能力」上,提高自己能夠完成「目標」的能力,如果「目標」是要用金錢能夠購買的,則會「去取得更多金錢」,就是「加薪」、「換工作」、「拿生命換取金錢」、「累積足夠的錢」、「偷取更多的錢」。

再增加欲望的同時,就會有很多選項,而有捷徑的選項,就是做著「不善」、「快錢」的方式,則欲念的多寡,則造成社會動蕩的原因之一。

 

欲,取得自己本性之外的事,或更多的事。

在位的君王,為了自己的欲念,可能會去攻打其它的國家,取得更多的資源、增加自己的名望、展現自己的國力、徵收更多的稅、強取他人的財物

有錯誤欲念的人,就會任用符合達成欲念效果的人(為人不正的人),因此國家因此權利落入腐敗的人之中,讓整個政治目的,開始腐敗,國家因此,開始衰亡。

 

過多的欲,是心靈腐敗的開始,欲求不滿,不滿則心生怨念,怨念心生報復、

欲求,則會欲取欲求,越求越多,直到關係破壞。

 

清新寡欲,才能將失衡調適成平衡。

自然無為、清靜自然、去欲還本 

 

吸引力法則的靈性陷阱,「想要」的多了。當覺得自己可以心想事成很多的事,願望變多了,

願望多了,就會什麼都要,什麼都覺得可以達成。

也就欲望就變多了,都達成了,就已快遠離自己的本性。

 

你的思想的確能達成你想要的,但也同時,可能悖離你的揚升之道,前往第五維度的世界。

想要的變多了,當有得不到之苦的時候,

心情產生了焦慮、嫉妒、猜疑、貪心、控制、邪念、憤怒、心不平靜、許多的壞念頭,可能因此而產生。

 

得到與得不到,在這個世界,用了「金錢」制度,來影響著「得」與「不得」的狀況。

「物價」上漲了,使得「得到」的困難度提高一些,或能「得到」的東西,縮減,

如果對「物欲」的需求不變,但能「得到」的物品少了。則會有缺,有缺,就會有其它去找尋的方式,

付出更多的生命與勞力、使詐取得更多的財物、去更能得到更多財物的地方、增加更多的貪念、想要能賺更多錢的方向。

人就不在是為了人生的目的而走,不是走自己有興趣的人,而是走「賺更多錢」的路。

人不再愛自己所愛的人,而是愛「條件」能夠滿足物欲的人、愛上自己不喜歡的人。

 

人不在依「心」而行,而是依「腦」而行。

什麼是自己的利益最大化,這種以「利」為導向的方向而走,自然該做的不做,而是走捷徑的多。

該付出的薪水不付,該找的人不找、該學的不學、該教的不教、該做的不做,

自然找到品質低劣的人,來做投機的事、或壓垮原本認真努力做事的人。

不再以「人」為「本」,而以「利」為「本」。

 

愛,不能找「條件」好的人,而是找「心心相映」的人。

欲,不能無止盡的追求,而應該追求清醒寡欲的境界,才能不受情欲之苦,被外在物欲所束敷。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匿名的引路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