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應該當回到怎樣的自己。
很容易判斷的是,小時候的自己,是否還在讀幼稚園,或國小的時候,那時候還是很單純的自己。
因為沒有接觸太多的媒體、新聞,只有自己的家人,
我們還未懂這個世界的東西,是一個一個慢慢的懂,再逐漸的堆疊起來自己的知識,
但我們的知識,會限制我們所看到的世界,會改變我們的世界觀,也會增加我們的裕念。
以前跟父母要錢的錢的時候,我只會想要10元,或則100元以內,拿到紅包,拿到100元,好像很多的一樣。
並不會有不知足,或貪心的念頭。
也不會有競爭的意識,我無須去跟人競爭,也不會有成功的期望,
只有喜歡什麼,與不喜歡什麼的差別。
上了學校,有了考試,有了考試成績,被拿成績單來看,看我考了幾分,看我是第幾名,對我的成績指指點點,
才開始有了自己是「好」或「不好」的差別,被父親的臉孔看了一下,對他的喜怒哀樂,而心生畏懼。
開始畏懼自己的父親,每當他回來的時候,怕他回來,躲進自己的小房間。
玩自己的遊戲玩具時,被沒收,被丟掉,讓我失去玩樂的思維,我不再懂得玩樂。
國中,考不上高中,我根本沒想過要準備考高中的事,
結果也因此,被怒罵,回去撿牛屎。
開始心生怨念,開始只能去做自己不想做的事,讀自己不想讀的書。
還好我高職有找到自己有興趣的科系與科目,
但一切還是為了將來出社會著想,上了補習班,被補習班的人洗腦,將來一定要考上名校才有未來的前景之類的。
開始又變得從努力變成了驕傲,
開始害怕失敗,開始覺得自己沒成功會是一個很丟臉的事,
因為考上了好成績,考上了好學校,若沒有真的很有結果,好像是一個沒有臉見人的感覺,
都過了多久了,二十年了,
還需要臉見自己的高職或大學同學嗎
已經不用了,過好自己就好。
把以前對別人的指指點點收回,自己也沒有真的很了不起
把以前對別人的驕傲收回,自己其實真的沒很了不起
把以前瞧不起來的眼光收回,因為自己真的也沒多了不起
想到「死了」,或則他人「死人」,這一切都不再重要了。
為何要在意曾經自己有多麼風光偉業,為何要在意別人有多蠢或多笨呢?
沒有必要去在乎這些事,要在意的是「自己」,殘留了多少這些沒必要的意識,對自己是頻率振動是好的嗎?好像也沒有好多少。
自己的振動頻率,要好,是在一個像小孩一般,快快樂樂,沒什麼要求,沒什麼分別,沒什麼不愉快,沒什麼討厭的、沒有什麼批判的。
出社會,或職場,外在事物,讓我們難以保留初心,
生活中的情緒,不快樂,影響著我們
工作上的不愉快,也影響我與我們所接觸的人。
環境,給我的定義,生活所需要的金錢支出,都影響我們生活的苦與樂,
或許有些人在更小的時候,就感覺到苦,
我在國中父母買房子之後,才感覺到苦,
收入,並不夠讓我們可以好好的讀上大學、讀到研究所,
好像沒能考上或讀個學歷,代表著,我這一生只能如此而已。
這是社會給我們的牢籠與定義,讓我們定義了不同的階級的差別。
我們越走,離我們的初心越遠,我們說的謊變多了,
我們的情緒殘留了更多不愉快的記憶。
我們學到很多錯誤的事,錯誤的觀念,我們看著別人的臉色生活,
有怒而不敢言、壓抑的情緒、沒有目標失了魂的人生。
我們不快樂,
少了更多的自然的花草樹木,
少了更多互動的朋友
少了玩樂
心計與謀略互相鬥爭,爭吵。
一切都不是我們真的想要的。
想要的或許是當初剛投胎時,在父母的照顧之下,
能夠快快樂樂的成長,學想學的東西,依著本人,去做著自己會做的東西。
看到東西,想要學習,想著自己未來想要成為怎樣的人
想讀想要的書籍,喜歡自己喜歡的人。
開開心心的,歡歡樂樂的,讓自己是一個善良的人,
是一個天真的頑童,
我想要的,或許不是在這個世界上有什麼成就
我想要的,或許不是有什麼豐功偉業
我想要的,或許是快樂的活著,
無欲無求,只求心安理得,自在無拘無束,能夠做自己想要做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