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讀的書,可能都偏工作上的事物有所相關,
《練習的心境》、《時間經濟學》、《一流工作者都在用的待辦清單》
我發現,工作多的時候,真的會有一些心裡上的影響,也會影響工作的情緒、工作的效率、工作的產能
我認為做為專案管理者,不可忽視這些資訊,但就是因為工程師少,這種狀況就會發生,
要不然就是老闆接太多有的沒有的案子、要不然就是能做事的工程師走光光、要不然就是找不太到能用的工程師或資淺工程師還太多
當沒有資深工程師或技術主管支援的情況下,工作會有怎樣的狀況
一、挫敗感
二、慌亂,因為案子大,不知道怎麼處理
三、壓力大
四、負面情緒、擔心、憂鬱…等
這些滿常發生的,但遇到了,負面情緒或無法正念的話,無法協助得到任何的進展。
我後來瞭解,活在當下,用在工作上,就是只看當日的工作任務,不管在怎麼Dealy,自責或究責,都根本沒什麼用,反而只是無法讓狀況繼續下去,
只能不斷的重新評估工作,重新分析工作、安排工作,並不斷的看有誰能夠支援,或積極找到能用的人或尋找外面的協助。
而自己面對工作,當然要培養很強的心態,就是可能不要去擔心別人會怎麼究責你 因為究責你也沒有用,
但需要盡自己所能的,該怎麼處理事情,就怎麼處理事情,
為了減輕自己的挫敗感與焦慮感,還有能夠激勵自己,振奮自己,
需要的是將腦海中的所有工作列出來,並依優先順序,列出七項以內今天能做的事物,運用當下的力量,只管今天要做的七件事情,
這是大腦的運用,提升專注力、當下、避免分心,提升產能,讓腦海沒有未來的事,能量得以不必分散,而被運用在目前要做的事上,更能快速做好事情。
當目前的事完成之後,就能提升一些些自信心,
並且因為工作被切割成細節,就減少了很多的恐懼、害怕、逃避的想法。
以往我不懂得工作切割的想法與方法,我就變得很恐懼與焦慮,也因為太大了,會怕做事與分心、並預估錯誤,或則影響自己的情緒,導致無法專心工作。
但當我只專注一件事情上時,又分割成很多小事情,就能在順利解決,
我想大家都會害怕、恐懼、或擔憂,不斷的Delay,人生充滿許多挫敗,為什麼都做不了,事情做不好怎麼辦。
我覺得,事情做不好已成事實了,重點是跌倒了之後,接下來要怎麼做,當然比賽耐力跑,中途跌倒了,只要不是腿斷掉,手殘,或有生命危險,就繼續跑吧。
能怎麼跑,我想起我考統測試,只剩短短的100天,我能怎麼考到我的第一志願呢?
運用的就是策略,如何分配時間在不同的書籍上,
當然書籍有先後順序,以高價值高得分的書籍開始複習,
再來才是得不到什麼分數的書籍去閱讀。
這就切割成幾個目標,專一、專二、國文、英文、最後是數學(完全不準備)
專一、專二,分經濟、商概、計概,會計,我擅長會計與計概,所以只要15天、15天複習。
而經濟、商概,最弱,所以分30天、30天複習,排最優先。
國文,依課文做複習,每天複習一課課文。
英文,完全放棄,讀在多也得不到什麼分數,就只能學校教什麼複習什麼了。
有了目標,就有預估時間,有大目標,就有許多進程的小目標,
做分決策與分析之後,就是開始進行執行計畫。
所以現在分析工作項目有哪些,並且規劃出今天要做什麼,就開始衝刺一天的計畫,
做不完,就會成隔天的衝刺計畫。
當然當天計畫,或許是分配當天就能做得完的項目,所以才會規劃七個項目。
避免一直不斷延誤造成的挫敗感,
培養自己的士氣也是很重要的,
有很多都可以事前規劃,如分析工作上的分配,
事前就把很多可以避免衝刺期間才知道的事,如閱讀文件、閱讀e-mail、回覆信件,都可以在連續衝刺之外的時候做,
然後就開始連續衝刺寫程式、一一擊破。
事情的確很多,但學會分析什麼該今天做,什麼該明天做,避免耗廢不必要的能量去擔心其它的事,
其它的事,擔心了也沒用,只能專注眼前要做的事,
既然已經更糟了,我想安排你工作的人,不會希望讓事情更糟(把你氣死之類 ),再怎麼追殺你也沒用,那他還是只能不斷的鼓勵你,只有這件事能做。
你只能不斷的請求一些支援,而自己需要什麼支援,如果是要專心工作,那就請求他,不要打擾自己。
而工作上,懂得分析工作項目,也是降低壓力的方式,
工作後,反省、檢查該如何更有效率與改善,也是可以讓自己冷靜
或就花個十分鐘好好的自我對話或正面冥想,然後再繼續衝刺與規劃時間與實作。
規劃、實作、一天結束後,再重新規劃、繼續實作,
盡可能想到辦法解決眼前的事情,
冷靜是能做的事情,
當然不是很多人都懂得冷靜面對眼前的事,
我也不行,
只是我是經過吸收了書籍的經驗,提升自己面對問題的能力,閱讀一百本書的力量慢慢奏效了。
然後,就是積極的應對事物,不管加班不加班這種事,先不斷的處理待辦事項為主,當然一天頂多先安排七個,如果這七個真的一天內幹掉,還有很多時間,
可以處理批次的事情、雜事,或重新做規劃的方式,再看自己有沒有熱情繼續做,就繼續一個一個拿下一個未來任務去做。
只能不斷的專注於當下,依自己的狀況、能力而定。
大概就是這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