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技術成長計畫,進行的不怎麼好,

到第10章之後,發現,滿多我不懂得技術了,

沒聽過的專有名詞,「反應式編程」,什麼有的沒的,

這時候,我的高速閱讀當然是失效了,只能看標題,掃過,

但你無法理解那是什麼東西?因為的確是不同技術領域,也不是我過去經驗能夠輔助,

 

這時有一個想法,讀書再多再快,當要進入進階的領域時,可能就沒這麼容易用速讀來學會,

畢竟就像我這樣,無法理解,也不懂得該如何使用他,畢竟現實就是沒遇過的東西,沒有經驗協助你處理這方面的資訊,

雖然現在工作用不到這些東西,學只是一種技術進步的需求,

但卻無法理解這方面的技術,這就有點麻煩了,

 

在想那些能夠搞很大軟體平台的人,他們是怎樣等級的人?

我想我應該要瞭解我目前的閱讀能力與知識涵量,應該是「中等」或「初等」,應該還不到「神人」或「高等」階段

隨著不斷的進到新公司,又能遇到過去從未遇得到的同事們,各個實力強大,學習能力高深,

當然也有普通的,一般般的,一家公司的強弱之間差距還滿大的,我想不管等級為何你都有機會遇到神人級別的,也會遇到初等級別的人。

只是向神人級別學習,但不要模仿初等級別的人,

人是一個擅長模仿與鏡像的人,跟誰接觸,就有可能學會他不好的,也可能會學到良好的,

但你也是有機會影響另一個初等級別的人,你做的方式與思考方式,也能影響你的合作夥伴。

所以我應該要學的不要跟他們一樣,而是要做出榜樣,才能提升整個團隊的能力。

 

再遇到已經看不懂的東西,我有一個想法,這才是能夠讓你強大的地方,

如果你會了,你會很不一樣,如果你不會,你只能維持現狀,

精進,就是要帶有一點點的挑戰,能讓你熟悉你所不知道的事情,擴充你的能力,

我換了不少工作,才有機會能熟悉各種領域,

到各個公司,都變成擔任急先鋒、救火團,做那個困難事情的人,

大部份接維護案,雖然有程式碼,但能短時間內接手起來的人,是少數,我就這樣經常從維護案學東西,並且成長。

 

但現在是要主動積極的成長,

主動積極的成長,我出現了問題是,我竟然看到的內容,是我看不懂的

開始出現一種「焦慮感」,我受到某種「挫折」,一種看不懂的挫折,一種開始胡思亂想的挫折,

會想「如果公司有一天要我做這個怎麼辦?」,會想「我怎麼這麼弱,只看到一半,就開始完全不懂裡面的內容」

我發現,我沒有能力自立門戶的能力,創業如果遇到這樣的狀況,我是否又被自己搞到弄不下去,

一種心裡壓力,這種心裡的挫折,我想是所有人的通性,身為人,擁有的反應,如同釋放多巴胺、如同喜、怒、哀、樂,

恐懼,只是如何察覺他,如何減輕他帶給你的多慮感,

及遇到困難度已經高到某種程度,讀不通的地方,有無辦法釐清如何理解那些看不懂的東西?

我想是一種大學學科沒讀好,所以出了社會沒看懂得狀況。

本科系與非本科系也是有差的,我曾經帶一個行銷類的碩士生寫程式,就是缺乏基礎,雖然英文好,卻無法看懂網路的技術文章。

這也是就算是速讀、學習速度快,但因為領域差異太大,也會造成這樣的 GAP

但也因為如此,後發現,企業要找人一定更難找,難找到基礎已達到某種程度,難度也懂到某種程度的人,通常這種人已經是架構師級,

還要訓練下屬懂這方面知識,否則無法合作開發。

 

在看《科技頑童沃茲尼克》的自傳,我發現,他基礎太強了,從小學六年級開始學電子方面的事物,經歷過打動機、組機版、電晶體、處理器剛出來的時代

到自己帶動電腦產業,開發出電腦的組機版,從命列式的電腦操作,到圖形化的電腦操作,

從無法記憶資料的電腦到,可將程式儲存到磁帶、磁碟上,並經歷電腦組裝時要用塑膠外殼時,會造成散熱問題,而有不同的電源供應器的發明

到磁碟機的發明,

他所發明的蘋果二代電腦強大到IBM花四、五年才能追得上,他的本公司發明的蘋果三代電腦卻贏不過蘋果二代,

蘋果二代電腦還是他兼職做的產品,一個沒有市場調查、沒有行銷部,自己獨自一人研發出來的電腦,

 

他的自傳表示了,如果要做出一個這樣的產,需要的是自己獨自一人實作,不能受到其它的人影響,不受行銷、企劃,

才能將發明發揮到像藝術品一般,重點是他既是藝術家也是發明家。

才能為了效率、效能、成本、各種考量去做出一個穩定、品質、低成本又能符合許多人想用的一種產品。

行銷企業在規劃產品時,根本不去考慮「效能」、「效率」、「品質」的問題,

從未以工程師觀點去看,他們沒想過這樣規劃會影響整個主機的問題或資料庫的問題,或交互作用的問題 

工程師會瞭解這些細節,也會在沒有時間壓力(不會受不合理的時間影響)去將功能做到非常完善讓人滿意。

 

要怎麼說,以我前公司的例子來說,業務不會知道要怎麼將效率提升,

好比如匯出Excel資料,需要將20萬資料匯出,他們在開規格需求,只說要全部匯出,

真的會把人搞死,一開始的陽春版是依據對方舊的程式碼下去撰寫,因為前人就這樣寫了,我想應該是他們不使用。

匯出之後,就搞到一小時無法匯出,

逼的我改寫他的SQL語法,配合語法與PHP程式,改寫成能夠空間換取時間的方式輸出,一分鐘輸出資料,

這需要去算「時間複雜度」,用空間換取時間,

要重視必要欄位的輸出,與索引的設定,否則會很慢。這是經驗老到的人比較容易想出來的,

也可以說是專精的人才懂得知道怎麼去加快速度。

 

就像沃茲尼克發明了磁碟機,他是硬體與軟體的高手,能夠用物理的方式去計算該怎麼讀,會不發出聲音,又能穩定的、快速的取得資料。

就是因為細節困難,IBM需要花五年才能研究出能夠贏過蘋果二代電腦的各種機能。

真的只有萬中取一的專家,能夠發明五年內沒有人追得上的發明,

這就是他厲害的地方,也不是用一般老闆腦袋的想法去給薪,就可以的,或許沒有賈伯斯這個伯樂的話,也沒有馬庫拉這個金主兼伯樂,

在惠普那家公司,沃茲尼克說要在惠普發明電腦,惠普還拒絕了他,拒絕了電腦這項的產品線,

但最後惠普也想發明電腦的產品線,但卻不想讓他參與。

 

而自從蘋果電腦成功後,蘋果二代之後,沃茲尼克,似乎就沒有再一次的獨立開發的新電腦的一樣,

最後他另創了新公司,發明萬能搖控器,也是大受歡迎。

 

我在想「天才」是孤獨的,真正的商機在這位天才身上,但資金的金主,卻不懂得好好運用這天才的能力,不想讓他主導產品線,

才導致沒有新的革命性發明。

 

或許要認清的是,這世界只有你自己獨立私下創作,否則沒有人會認為你的創作或IDEA能未公司帶來什麼幫助,

這很可能,就像是大企業裡的高薪主管、董事、老闆,也未必是聰明的,

惠普、蘋果的高層都做過許多愚蠢的決策,

那我就發現,其實你們沒他們笨,而是他們的笨卻告訴你們怎麼做聰明,但結果論是,蘋果三導致虧損,仍然靠蘋果二撐起整家公司,而最後IBM PC出來了,

蘋果就搖搖欲墜,那時候賈伯斯應該是離職了,書中寫的是,他是被解雇,事實為他沒有權力了,所以決定請辭離開,

直到賈伯斯回來之後,iPod上市,救了蘋果電腦。

iPod這一段,似乎跟「李開復」的提案有關,

但以沃茲尼克的自傳說法,我覺得提案是IDEA,產品如何被實作出來,以及要想到實作的內容應該要有哪些,搭配軟體的策略。賈伯斯也是技高一籌,

因為Ipod有內鍵磁碟機,軟體綁上iTunes,這種符合人性與策略,是賈伯斯才想得出來的天才想法。

 

若惠普、IBM都想的出電腦這個東西,包括當初蘋果的競爭對手,也曾經差點可以買下蘋果電腦而不買,自己還另外發明,

結果搞出的東西比蘋果弱很多,

有資金、有錢、有IDEA,不一定能做出藝術般的產品,因為這個藝術般的產品只有沃茲尼克能做的出來,一種極致的科技產品,

重視了各種的細節,這種只有獨特的「人」,而這人是從6歲就開始對電子、電機感到興趣的人。而且持續了3、40年,

我在職場,我想信不是伯樂的公司,只看重的會是,我們公司的預算是多少,要不要請這樣的人進來。

而如果是伯樂的公司你遇到了賈伯斯與沃茲尼克呢?

我前公司請我去當主管,我是十年的工程師,當然能夠做的事情很多,但說到錢,真覺得不值得,好像太貴了。

我只能說,沒有這些多年經驗的工程師,你的營收會降很多,因為我離開,他的專案與能做的工作,就要找三到四個來做。

我一人份的薪水,跟四個普通工程師的薪水,哪個划算或不划算,用想的就知道了。

我代表的是一種品質、速度、專業,沒有我,那家公司的招牌就變成速度慢、品質差、成本高、東西又做不出來的狀況。

品質好可以降低成本,因為你接到的客訴會少,快速的交付、省下許多的時間溝通與詢問。

難怪博奕都敢開薪水、外商公司、高水準的公司都敢開薪水,就是那種差異,可能會造成數十萬、百萬、千萬的損失。

我一離開,也只不過公司差不多會掉25%的業績,

因為人才難求,由其是現在搶人才的時代。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匿名的引路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