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懂得增強記憶力讀書才會有效果」,都是上禮拜才買的書。

也因為讀到一本,如果剛買的時候,會有興奮感,會釋放多巴胺,因此,這時候的你,最感興趣,也最容易有動機讀書。

讀的也比較不容易忘。

加上不用記憶的記憶術,其實大多是,如果你能做到輸出,其實就等於已經記憶或複習一次了。增強你的記憶力。

也因此,我開始讀書時,會寫「筆記」,因為會運用到,運動神經(寫),及畫畫,則會觸發,視覺神經,希望用邊寫邊畫,是否能增加不同的輸入資訊的方式,以達到,記憶強化的狀態,

加上,會到不同的咖啡廳閱讀,因位置不同而能強化記憶。多瞭解你的大腦,你會更知道如何讓自己自然而然的記起許多事情。

 

來繼續,我們的深夜閱讀。

=====================================================

前言

不要仰賴「背的能力」和「記憶力」。

這是經過二十多年的錯誤嘗試所磨練出來的方法,即使「記憶力」差,也能發揮自己的個性、抓住機會,讓自己大幅成長,在社會上得到肯定。

我們被要求的不是「記憶力」本身,而是如何快速找到「記憶(過去親身體驗過的資訊、知識、經驗)」,如何靈活運用。

 

第一章 「不用記憶的記憶術」的三個好處

「不用記憶的記憶術」不單單只是記憶術,也是加速自我成長的工作術。

預防腦部衰退與失智症

上了年紀,大腦也會成長

鍛鍊大腦,就能增加在記憶方面有重要機能的「海馬」的細胞數,進而增加海馬的體積。

 

腦部機能並非與神經細胞的數量成正比,比較有關係的是,神經與神經之間的突觸的結合數。

神經是由許多神經彼此構成的網路,連接神經與神經的部位稱為突觸。一個神經細胞是靠數千個突觸的結合與其他神經細胞結合,來形成非常縝密的網路。

這個突觸的結合數,可以靠鍛鍊大腦,在年過四十歲、五十歲後仍持續增加。

增加突觸的結合數,便可提升你的「記憶力」。

 

什麼都不做,腦細胞就會隨著年紀減少;大腦老化了,記憶力就衰退了。

靈活運用最新的腦科學知識,讓大腦活化、記憶力比現在更好。進而防止腦部衰退,預防失智症。

 

靠「大人的能力」決勝負-活用大局觀理論。

尤其是彙總整理的能力、俯微全局的能力、聯想的能力等,都會隨著年紀逐漸成長。

隨著年紀成長的所謂「大人的能力」,知道的人並不多。活用這個「大人的能力」,不但能彌補隨著年紀衰退的能力,更能發揮遠勝過年輕人的工作能勢。

活用這個「大人的能力」的記憶術,尤其是「故事化記憶術」

成績變好,考試及格

記憶要靠四個步驟逐次扎根。

亦即「理解」、「整理」、「記憶」、「反覆」四個步驟。

人腦要靠「理解」,才不容易遺忘。理解到足以向他人解說的程度,便能長期保存在記憶裡。

此外,經過「整理」,與其他事物產生聯想,就更容易留在記憶裡,也就是說,把類似的資訊、知識分類整理。記憶喜歡「聯想」,所以彙整成「圖」或「表」,便能大大促進記憶。

把時間花在「記憶」上,還不如花時間做好「理解」與「整理」的事前褘備。這麼做,即便記憶力差的人,也可以毫不勉強地記憶。

 

是高「注意、集中力」與「彙總、整理的能力」,加快頭腦的反應,便能充分彌補「記憶力」的缺失。

「熬夜讀書」、「減少睡眠時間讀書」會降低大腦的活動力,只要改掉這些錯誤的讀書方法,便能在幾天之內增進記憶效率以及大腦的效能,亦即所謂的「腦力」。

 

大腦會忘記百分之九十九的輸入資訊。

大腦只會記得「重要的事」,也就是說,會忘記所有「不重要的事」。

讓大腦判斷為「重要」的基準只有兩個,就是「有沒有被多次使用?以及「有沒有牽動情感?」

記憶的「暫時保管區」被稱為「大腦的海馬」,資訊會被保存在這裡大約兩個禮拜(最多四個禮拜)。這段期間,如果經學存取某個資訊,海馬就會判斷「這是重要的資訊」、「這是不可以忘記的資訊」,把這個資訊轉移到長期記憶的保管庫-顳葉

另外,伴隨著喜怒衰樂的激動情緒變化的事情,人都不容易忘記;因為牽動感情時,就會分泌增強記憶力的腦內物質。

讓大腦知道這個資訊「很重要」的具體方法,不是纏上頭巾、死背活背,而是可以更簡單、更輕鬆地記憶。

 

不用記憶,只需要輸出-輸出最強理論。

不必靠「輸入(記住)」,光靠「輸出」就能留在記憶裡,因此,「輸出」是最強的記憶術。

具體來說,輸入資訊後,在一個禮拜內做三次的「輸出」,就非常容易留在記憶裡。

「輸入」很辛苦,但「輸出」很愉快,不硬記、不費力、快快樂樂地記憶,就是「不用記憶的記憶術。」

 

不斷重複「輸入」與「輸出」-成長螺旋梯理論。

充分將資訊輸出,非但能留在記憶裡,也能加速自我成長。

「記憶」不如「記錄」,

《記憶拼圖》

記錄是對付遺忘的最強撤制力。

充分運用社交媒體,就能開心地、被感謝地做輸出。

 

第二章 大可不必硬塞-輸出記憶術

想要記憶,只要一再地做輸出,使用那個資訊,讓大腦知道「這個資訊很重要!」就行了。最終,輸出的東西就會牢牢地留在記憶裡,這就是記憶的大原則。」

「開心」會刺激喜怒哀樂的情緒。如前所述,喜怒衰樂是心的動作,會讓腦內分泌增強記憶的物質。也就是說,覺得開心」也會比較容易留在記憶裡。

「寫」是使用運動神經,帶動手和指頭的肌肉。於是只存在於大腦內的資料,便對「行動」產生了影響。大腦會判斷「不會影響行動的資料」與「會影響行動的資料」哪個重要呢?當然是判定「會影響行動」的資料比較重要。

「想記住什麼東西」就把那個東西寫下來、寫下來,不停地寫。「寫」這件事,幾乎可以說就是「記憶」。

光靠做筆記,便能留在記憶裡。

最好養成習慣,把「如果忘記的話會產生困擾」的事,統統筆記下來。

 

做筆記相當於做一次複習

做筆記也等於是做輸出,會刺激運動神經,加強記憶。

做筆記是建立「記憶的索引」。

記憶裡有「記憶的索引」與「記憶的本體」。以患者為例,「患者的名字」是「記憶的索引」,而「記憶的本體」就是「患者的病歷及處方」。

「記憶的本體」不會輕易消失,「記憶的索引」卻會隨著年紀增長,很容易就消失了。

 

記憶有很多類別,其中包括「意義記憶」與「插曲記憶」。「意義記憶」是資訊、知識的相關記憶;「插曲記憶」是事件、經驗、體驗、回憶的相關記憶。其特徵是,「意義記憶」不好記容易忘,「插曲記憶」好記不容易忘。

 

「記憶的索引」相當於「意義記憶」,而「記憶的本體」則相當於「插曲記憶」。「意義記憶」容易忘,「插曲記憶」不容易忘,那麼該怎麼做才不能容易遺忘呢?

「記憶的本體」不必硬記,也能留在記憶裡,所以應該強化的是「記憶的索引」。建立「記憶的索引」以便立即想起,就能輕易想起與「記憶的索引」綁在一起的「記憶的本體」。

趁記憶猶新把想得到的東西統統寫成文字,以速度為優先,字寫得好不好看是其次。

記憶會以飛快的速度隨著時間遺忘,預防的方法就是「複習」。

「潦草書寫」這樣的輸出,本身會成為智慧「財產」。「潦草書寫」的東西,是自己的記憶的一部分,也是無可取代的智慧財產的積蓄。

「寫」再加上「出聲朗誦」更能留在記憶裡。

經常聽說,背的時候要「活用五種感官」

古希臘哲學家亞里斯多德,是第一個使用「五種感官」這種分類的人。在西元前四世紀,他已經指出五種感官與記憶有很深的關係。

 

光是讓事物浮現在頭腦裡,無法活化大腦的「運動區」。「寫」、「說」等活動肌肉的行為,才能更廣泛地刺激大腦。

「影子朗讀」

 

靠活用「插曲記憶」的「故事化記憶」,與記憶力正旺盛、擅長「背」的年輕人大戰一百回合,也不會輸。

「意義記憶」容易忘,「插曲記憶」不容易忘。

原本必須「硬背」的毫不相關的事情,透過與自己的知識、體驗、經驗聯想,也可以故事化,這樣一來,便能輕易地留在記憶裡。

只要理解理由、說明理由,就能故事化;不必刻意去記,也會自然留在記憶裡。

不論是怎麼樣的資訊、知識、體驗、經驗,只要整理成包含5W1H的短文,就可以故事化,留在記憶裡,這就是「5W1H記憶術」。

把感想告訴他人,就可以「故事化」

不管體驗到什麼,總之就是把感想告訴他人,這是非常簡單的輸出。

「家教記憶術」可以做到「故事化」、「確認理解度」、「整理知識」、「反覆複習」,是一石四鳥的超級記憶術。

以「教人」的輸出為前提讀書,就能大大提升學習效率。

 

第三章 不靠記憶力,將成果最大化-記憶力之外的記憶術

事前準備記憶術

請容我再重複一次,逆循「理解」、「整理」、「記憶」、「反覆」這四個步驟,就可能有效率地記住。

讓我們回想學校的課程。首先,老師會讀課本、講解內容。聽完老師的講解,就能「理解」課本的內容。

邊聽老師講解,邊在筆記本抄寫黑板上的字,把重要部分做成筆記,做筆記就是把理解的內容做「整理」、做記錄。

像這樣,做到「理解」、「整理」、「記憶」、「反覆」的四個步驟,就能有效率地記憶。

沒經過理解、整理,即使勉強「硬背」下來,也會成為「意義記憶」,不好記、容易忘。花足夠的時間去理解、整理,「意義記憶」就會變成「插曲記憶」,所以好記、不容易忘。

禁止「死背」!先徹底做好「理解」與「整理」的事前準備,再前進到「背」的步驟。就能毫不勉強、輕鬆地記憶。

讀書的時候,要先掌握整體的架構,再開始看細節,逐步深入。

求學讀書亦然,閱讀亦然。想理解什麼、想記憶什麼的時候,首先就是要掌握整體概略,理解整體的架構、流程、展發。如同從高士山的山頂眺望風景那般,首先要俯微整體,瀏覽過,然後再邊看細節邊記憶。

透過邏輯性整理,將知識分層放置,記憶力便能提升到百分之四十,這就是「彙總、整理」的驚人效果。

只要睡覺,腦就會自行記憶。

把「睡眠」稱為終極的「不用記憶的記憶術」也不為過。

熬夜、睡眠不足會降低大腦的效能。

要維持集中力、記憶力、以及事業上的工作效率,就必須每天睡六小時以上,以提升集中力,讓大腦效能保持在最佳狀態。

不複習就會忘記大部分的資訊。

「一天後、三天後、七天後」連做三次複習,幾乎就能記起來了。然後在三十後,再確認看看是不是真的記住了。

 

花長時間一次背完,還不如把讀書時間分成好幾段,再三重複,便可將大腦的效能發揮到極致。

初始效應

時近效應。

 

第四章 感情波動能強化記憶-操作感情記憶術

情緒受到刺激,就會 增強記憶力。理由是情緒受到刺激時,在我們的腦內分泌的腦內物質、神經傳導物質,具有增強記憶的作用。

有適度的緊張感,大腦的效能會比沒有緊張感的狀態更好。但是,在過度緊張的狀態下,大腦的效能會下降。

壓力過大,工作記憶體與長期記憶就會低落,集中力與學習能力也會下降。

其實,「好奇心」會增強記憶力,「因循守舊」會降低記憶力;與記憶力有密切關係的感情,就是「好奇心」。

在生活中保持好奇心,求知欲,海馬就很容易釋放出西塔波,增強記憶力。

只要換個地方,便能活化海馬,提升記憶力,進而提升學習效率、工作效率。

勉勉強強地讀書,不會存在記憶裡。快快樂樂地讀書,就能存在記憶裡。

讀書就快快樂樂地讀吧!快地讀,記憶力就會大幅提升,讀書就會越來越快樂。樂在其中,就會邁入提升記憶力和成績的螺旋式上升。

重要的是,我們可以自己選擇自己的記憶,也就是可以自己選擇備己的人生。

 

 

第五章 獲得無限的記憶-社交記憶術

把你美好想法和意見,以及有原創性的經驗和知識都外化,不但能加速你的自我成長 也能讓他人認同你。

一週內複習三次,就會留在記憶裡,這十「記憶的大原院」。在臉書發布訊息,絕對會在一週內與那篇訊息再接觸三次以上。

收集太多資訊的人,會在腦內築起沒有用的「資訊垃圾屋」

收集嚴選過的資訊的人,會在腦內築起「知識圖書館」

要確保輸入的質與量,才能有好的輸出。在輸入與輸出維持均衡的狀態下,最能加速自我成長。

 

第六章 增加腦部工作領域,使工作更有效率-釋出腦記憶體工作術

不要同時思考太多事、不要同時做很多事,以減輕「腦記憶體」的負擔,也就是說,釋出「腦記憶體」就能提升工作效率、學習效率。

不做多工處理、把精神百分之百集中在眼前的工作上、一項一項完成工作,是最聰明的頭腦使用方法。

養成「寫完就忘記」的習慣,頭腦裡就不會塞滿不必要的資訊,經常處於釋出腦記憶體的狀態,這樣就可以舒暢地繼續工作。

大腦在有東西出現時,當然會有反應,消失時也會亢奮。因此,把方塊或磚塊消去的「落遊」,是「使大腦因亢奮而入迷」的設計。

對「待辦清單」來說,「寫」非常重要,但「刪除」更重要。要活用「待辦清單」當成提高動力的工具,訣竅在於一完成就毫不猶豫地「刪除」。

心流又名「化境」,是心理學家米哈里.契克森米哈賴所提倡的概念。

就是

「完全投入某洜甘動而無法顧及其他任何問題的狀態,而這種經驗會帶來極大的快樂,所以會讓人花很多的時間和精力,純粹去做這件事」

早上寫「待辦清單」,會湧現「今天也好好努力一天!」的動力。設定目標就會分泌多巴胺,白天的多巴胺會成為一天的活力,與晚上的多巴胺不同,所以我建議在早上寫。

有意識地「忘記」,就能以破竹之勢吸收新的事物,使下一個工作也能順利進行。

忘得空空如也,大腦才能騰出下一次輸入的準備空間;擒頭腦裡的「蔡格尼片斷」全部掃出去,頭腦就會輕盈許多。

 

第七章 預防腦部老化-運動和生活習慣記憶術。

想要十有健全的記憶力、希望年紀大了也能頭腦清晰,就要養成「對大腦有益的生活習慣」。

此刻,最重要的是,要有「運動」與「不會患失智症的生活習慣」的意識。

光是運動就能活化大腦,並預防失智症。

 

直擁了當地說,就是光靠一次的運動,也能提升學習能力,使讀書效率變好。

熟睡可以完全消除大腦的疲憊,讓隔天的記憶力、集中力發揮到極致。

。。。

略。

(懶得打筆記了,自己去看吧。)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匿名的引路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