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最近讀的書,

稍微做一下筆記,記錄,我覺得最有感的部分。

 

樺澤紫苑,已經是我認可的作家,因為他的最高學以致用法,滿衝擊我的,

一般來講,記憶術之類的、或學習類的書,很少提到,「輸出」兩個字,因為他的最高學以致用學習法,以輸出來做為主軸,

也就是記憶,是需要被使用的,也就是輸出,沒有輸出的輸入,是無法記下的,

這一個關鍵點,打通了某些基本觀念,你想要有任何輸出都可以,

你可以是教別人、寫文章、演講、簡報、準備報告、論文、或考試、測驗、回想、分享、聊天、做記錄、筆記、整理、分析、提取備

 

 

,都是跟輸出有關,

一招命中百招,一個關鍵字,直接成了一套多用的公式,一拳必殺,

我們要記的關鍵字,就是「輸出」,這樣就知道記憶的主要元素是什麼,就是輸出呀。

 

難怪為何我們工作會熟悉我們的工作,經驗的累積,來自於工作過的,這會永遠刻在我們的記憶中,

我們之所以產生技能,我想就是因為我們做過,而非我們讀過,讀過必無法產生技能,技能來自於實作過。

學再多,就要沒有碰過,沒測試過,沒實戰過,都不算是經驗。

一個人的能力高低,真的是他所碰觸的環境,有多艱難與能夠實作的環境。

沒有實作,就不算經驗。

 

廢話不多說,我們開始進入筆記吧。

=============================

記不住,也就是內容沒有留存在「記憶」中,是指閱讀的經歷沒有轉換成「知識」,內化在腦中,再說直白一點,就是這樣的閱讀根本無效。

 

「不只是讀過的閱讀」,也就是要做到「過目不忘的真正閱讀」。

 

「閱讀」並「應用」,才能形成良好循環,使腦筋動得更快。

而重複閱讀及運用的循環,並使大腦靈活後,就能促進強烈的自我成長,也能培養思考能力、判斷也會更快,寫文章的速度也會加快。

 

一旦以「形成長期記憶」,換句話說,就是「能夠自我成長的讀書術」,也是「改變人生的讀書術」。

 

第一章,為什麼你應該每天閱讀

「健康」、「金錢」、「時間」、「人際關係」、「自我實現」……

讀書可以帶給您上述一切事物。

「資訊」和「知識」有何不同?

一年後會變舊的是「資訊」,經過十年歷久彌新的是「知識」

不僅是「單純的知識」,而是「結晶化的知識」。

並非只是單純排列的文字資訊,而是可以實跨、應用,與行動相連,歷經十年依舊不會消失的「結晶化知識」。

書中揭示著數千人的成功經驗和失敗經驗。所有成功和失敗案例的集大成之作,可以說就是書本。

只要讀書,就能大幅縮短做事的時間。

 

透過閱讀能在腦中事先建置「廚房競技場」的話,就算臨時被交待「明天前整理好資料」,也不必著急。

 

即一個月只要讀七本書,您的閱讀量就可以進入日本人的前四%。

以「閱讀量」、「信息量」及自我成長的速度取勝,就能與對手間,取得全面性的差距,而第一步就是曾加「閱讀量」。

讀書和不讀書的人,最決定性的差別,顯示在「寫作能力」上。

 

《史蒂芬,金談寫作》這本書,不僅止於小說家,而是想成為專業寫書者,或想寫好文章的人,都必讀的一本書。

史蒂芬.金針對如何寫出好文章,詳細介紹了所有技巧和方法

文章要進步,只能仰賴多讀、多寫。

不讀書、不寫文章,是不可能鍛鍊出寫作能力的。

「無論學到任何解決方法,如果沒有實際解決問題,根本就沒有意義,歷力也不會減輕。」

讀書不止可以讓我們變成「博學家」。許多腦科學研究皆顯示,讀書可以「使頭腦變好」、「井高認知能力」、「活化腦部,提高腦部效能。」

「成功經營者的共通點是什麼?」,他給了我一個意義深遠的答案。

那就是,成功的經營者,幾乎都是「讀書家」。

活用他人的經驗,減少浪費時間,以最短距離邁向成功。

 

我讀如此大量的書,理由在於「快樂」這是首要基本。

把讀書當作娛樂,邊享受邊讀,就會分泌多巴胺,使讀書內容留存於記憶中,加深記憶。

只有快樂享受閱讀,才能留存於記憶,強化學習效果,也才能帶來自我成長,不要將「自我成長」視為目的,就可以獲得強效的自我成長果實。

 

第二章,如何開啟閱讀之旅

一週複習三次,就能記住

從最初的閱讀開始,於七~十日內複習三~四次。

大腦判斷「重要資訊」的基準有兩個。」可重覆使用的資訊」和「觸動內心的事件」

第一個「可重覆使用的資訊」,指的是如前所述「一週複習三次」的資訊。雖然會有龐大的資訊量,流入人類的大腦,但是這些資訊都暫存於腦部的「海馬區」

 

海馬區只會將獲得的新資料暫存一到兩週。而「暫存」期間,被提取二、三次的資訊,會被貼上「重要資訊」的標籤。貼著「重要」標籤的資訊,即會被移動到可說是「記憶金庫」的顳葉。一旦資訊進入顳葉,就會變成「難忘的記憶」,被長期儲存。

海馬區負責「短期記憶」,顳葉負責「長期記憶」。讀書後,如果可以將獲得的資訊,巧妙地移轉到「記憶金庫」,即可形成「十年都不會忘的記憶」。

「觸動內心的事件」,指的是伴隨喜怒哀樂等激動情緒變化的事件。

根據科學資料,已被確認可提升記憶力的腦類物質,包括腎上腺素、去甲腎上腺素、多巴胺、腦內啡和催產素等。

設定「今天內讀完這本書!」的目標,決定限定時間,會製造緊迫感,更能提升專注力,分泌與記憶相關的腦內物質,使閱讀內容更容易保留在記憶。

我所謂「讀過了」的定義是,「可以確切說明內容」,而且「可以針對內部談論」。如果不能表達感想和自己的意見,就失去讀書的意義了。

如果不能保證獲得「記住內容」及「可以針對內容談論」等最低限度的「閱讀品質」,讀得再快也沒有意義。

既然要讀書,就要採取使書本成為自己知識的閱讀方式。無法成為成長糧食的淺讀方式,是沒有意義的。

 

第三章,關鍵性的閱讀方式

人類會持續做快樂的事,而想停止痛苦的事。在網路上發表閱讀心得,是一件相當「快樂」的事。

從在做一件事時,若決定限制時間,會提升專注力,腦部也能發揮高效能。

人類的專注力有上限。持續專注幾個小時,連訓練過的運動選手和將棋棋士,都做不到。

維持高專注力的上限是十五分鐘。

睡前閱讀,可以放鬆身心,使我們更容易入眠。

 

第四章,提升有效率的閱讀

開始讀前前,先決定目標(目的地)和抵達方式(閱讀方法)。

打開書,大略翻閱整本書,一開始先決定「目的地」和「交通方式」的方法,就是「掌載書本架構。」

人類的腦,在處理「比自己能力稍微難一點的課題」時,是最活化的。

多肥胺因為「設定目標」分泌。

多巴胺是提高動機的重要物質,並且多巴胺分泌後,記憶力也會提高。

如果買了「感覺好像變有趣」的書,入手後要馬上開始閱讀。

 

第五章,選擇適合你的書

自己處於某個領域「守」、「破」、「離」中的哪個階段、以哪個階段為目標呢?想清楚之後 ,再確認自己想買的書,是以「守」、「破」、「離」的哪個部分為重點說明,對您而言「最需要的一本書」自然會出現。

讀符合自己目前程度的書,只要這麼做,自我成長的速度就會加倍。

直覺是基於人類大量知識和經驗,無意識下瞬間進行的判斷。人類行動的九九點九%,並非經過仔細思慮,而是根據無意識下的「十覺」進行。所以,如果有穩固的「經驗值」,便可說直覺才是某人行事的最佳判斷準軸。

「興奮期待」地閱讀那本,會分泌腦類物質多巴胺,所以可以留存於記憶,獲得高度的學習效果。

 

第六章,電子書成為未來趨勢

略過

 

第七章,知識是最棒的儲蓄

猶太人的智慧中,有一項是「就算錢被洗劫一空,只有知識是搶不走的」。

略過

 

===========================

我這次打筆記,就是我讀完後,再次翻閱之後的筆記,

應該是在30分鐘內,可以複習完,並且完成筆記。

為什麼只打這些,我覺得有部分是因為讀過,像是讀一般的談話與故事,而真正讓我撼動的字眼,才會是我想要寫的筆記,

也就是我領悟到,或吸收到了我不曾知道的事,不然如果是那種,這我也知道,或,我就算寫成筆記,好像也帶不來多少利益或效益。

那我就不打了。只打,最需要的那幾句話,就等於消化完一本書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匿名的引路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