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會邊閱讀,邊打下我覺得有共鳴的項目,其它的就不多做筆記了。

====================================================

 

想像力是財富的源頭

財富真正的源頭不是生產,不是國民生產毛額,不是那些可觸摸的資產,而是創造的智慧

創造的智慧才是現代社會的財富。「如果我們認為有所得是人的思考能力的機能,如果我們能夠認清智慧層面是經濟的基礎,非常的重要,那麼我們社會轉而關心這一個層面的發展……我們能夠將現實朝我們期待的目標轉變。」

 

全腦的知

不論老少,心理技術都可能幫助人專心 - 創造,結合,統一,超越

我們很快就會明白,由於我們低估腦的能力,又對腦的運作無知,所以我們設計的教育制度才會這樣顛倒,退化。

 

我們的腦裡佔滿了「邏輯;通常這是指做事緊密,逐步,有秩序,前後相續(線性)可是人腦於這種邏輯卻無用武之處。人腦是一部力量和精密度都強大得難以置信的電腦,可是絕不是講數據的。人腦的運作不是依靠「精準」,而是依據大量粗糙乃至於模糊的相近事物「或然的」運作。

 

腦做計算工作時,只要專心而開放,讓資訊自然通過就成了,根本不需要有意識的努力。由於我們的習性,也因為我們對自己如何了解事物有錯誤的假設,所以雖然我們的腦吸收了全部的資訊,可是卻很少讓其中一些進入「正常的」意識。

 

創意的需要

如果我們懂得充實創造力-也就是說,在我們的文化中提高創造力,而非否定創造力-我們就能夠將有創造力的人增加到臨界量。一旦到達臨界量,文明就會向前躍進。雅典、文藝復興、伊莉莎白時代的英國以及我們的邦聯時期都是實例。我們可以有這個世界未曾之見的黃金時代……天才永遠都是前行者;我們這個時代最優秀的心靈已經預見這個時代的黎明

 

第九章 飛與看:新學習法

人的腦有很大的彈性,既有無限自我超越的能力,行為上卻又能夠訓練成自我克制。這是人類非常尖銳的難題。現代的研究技術已經顯示,即使是剛出生的寶寶都敏感得難以置信。他們也會尋找事物的型態,對人聲裡面微妙的感情起反應,受人的表情的吸引,分辨顏色。

 

p.91 

「高次元」指的只是一個包容力更大的次元。譬如說,如果你將一張兩度空間的正方形垂直延伸,那麼它就變成了三度空間的立體。這時你就可以說正方形包含在立體裡……實相的諸層次之間不會互相包容,也不是真有矛盾;因為,高的層次總是包含了低的層次。

 

p101

你打從內心深處知道,神奇、力量、救贖只有一個…:那就是愛。這樣的話,你就愛你的痛苦吧!不要反抗,不要逃避,把你自己給它。讓你感到疼痛的,無他,不過就是因為你嫌惡痛苦。

 

p315 

他認為未來的某一時刻-不會早已一九九○年代以前-會有一懂共識出現。這種共識會將一個帶著根本重建政綱的總統送進政治領導階層。這種共識將反映新的信仰體系,尊重自然,尊重他人,尊重技藝,崇尚以友善、關注為標準的成功,而非金錢與地位的成功。

覺醒之所以要一代人甚至更久才會產生,原因在於它備須隨著年輕人成長。它必須免於舊方式的化育。追問誰是覺醒的先知,在博學者的著作中尋找意識型態的新藍圖都沒有什麼價值。重生正在我們四周小孩子的身上滋長。小孩子比父母、祖父母都來得無知又懂得更多。那要重新誕生的,將是他們的世界。

 

p318

你可以一夕之間改變所有的政治領袖、規則、制度,可是如果你不改變自己-仍然在心裡,在身體裡懷有恐懼、否定、壓抑-那麼你的生活不會有什麼不同。

 

p326

任何人的自由都不是別人給的。甘地的行動不論多麼富於象徵,多麼啟發人心,解放的,也只是有勇氣採取行動的人。

 

p275

最有效的領導者誘導變革但不因此而居功。老子說,當人民說「是我們自己做的」時候,這種領導才是最好的。

 

p289

人脈是合作的,而非競爭的。人脈是真正的草根:自我生產,自我組織,有時候還自我摧毀。人脈代表一種過程、一個行程,而不是冰凍的結構。

 

p292

有創造力的人脈夠創造新的連結,將不一樣的事物並置,因而發明新的東西。同理,人脈也能夠結合人和利益,其方式令人驚奇。這種結合會滋育創造、發明。一個要為兒童建立健康心理環境的人脈,必然會和為老人設立的人道組織合作。這些老人若不是有這個組織,將會覺得無用與孤獨,但是現在他們可以去托兒中心照顧嬰兒了。

 

p462 樸素是「唯一富裕的生活方式」

有一個提倡者說,樸素是「唯一富裕的生活方式 」。這種生活方式通常植根於極大的轉變:對於平常事物的樂趣有更深的認識,敏銳的活在當下的感覺,親愛的、同心的朋友的相伴。這種轉變的過程最大的收穫就是發現自己實在擁有太多東西。由於比較專注了,所以以前忽略掉的東西現在突然發現了它們的價值。以前遺忘的,由於習性而視而不見的書、唱片、人、小動物、枝藝、嗜好、夢想現在都一一發現了其中的價值。「我並不是完全輕視舒服,」經濟學家舒瑪赫說,「舒服有它的好處,可是這個好處不是第一位。」你需要越少,你就越自由。用梭羅的話來說就是,「你必須活在自己裡面,依靠自己,永遠準備開始。」

 

p466

一個有職業的人如果是非常專心的追求目標,我們不應該就此將他與「工作狂」混為一談。工作狂和酗酒者一樣,都是因為內在的衝動。他拼命工作,想從其中尋找意義。可是,單純的有職業的人,卻是尋找有意義的工作。職業不是工作,而是一種不斷轉變的關係。

 

p469

成功卻是繫於我和宇宙的和諧共存之上。這是一個脈絡又兼內容的問題。

以內容看,個別的事情有「成功」,有「失敗」,以生活的脈絡看,沒有什麼輸和贏,有的只是過程。

 

如果你感受的生命是寬廣的,豐富的,繁複的,那麼事情顯現出就不一樣。

 

p.553

愛因斯坦說,人類有一種光學幻覺。人類總以為自己和他人有所分別,而不知道自己其實是整體的一部分。所以我們便將感情抱禁在身邊的少數人身上。「我們的任務就是將自己從這種囚禁中解放出來,擴大自己的圈子,擁抱一切生命……沒有人完全做到這一點,但是這種努力的本身就是解放的一部分。」

 

p.162

一個設計工程師勸我們說:「要用設計研究的精神做事。願意接受錯誤,重新設計。沒有失敗這回事。」

如果我們採取藝術家兼科學家的態度,生活就沒有失敗這回事。實驗總會有一些成果。我們可以從中學習到東西。實驗增進我們的了解與專精,所以不論成果如何,我們總無所失。尋找就是一種實驗。

 

p.199

事實上,很久以前,人人都在「做」科學。科學變成一種職業之前,人就會為了驚奇和高興而努力了解自然。他們收集標本,實驗製造顯微鏡。這些以科學為嗜好的科學家雖然也有幾個出了名,但是我們的確不太知道,就正式的意義而言,他們實在沒什麼專業訓練。他們不須要寫畢業論文。

事實上,我們每一個人都是科學家-都是好奇的小孩;用甜頭嚐東西,尋找地心引力,窩在岩石下面看岩石,看星星的型態,尋思為什麼黑夜嚇人。為什麼白天是藍色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匿名的引路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