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看一本書叫《跨能致勝》

也因為這樣我釐清了,何為「戰術」,何為「戰略」

也因為《曹操》這個連續劇,提到了士人為一種謀士的身份,可以武將的發揮更大,

武將可以作戰,謀士可以更好的運用武將的能力,達到以一抵百的效果。

但前提還是謀士要好,不像袁紹底下的謀士非常的多,有田豐、沮授、許攸、逢紀、郭圖、審配。

但每個都聽,能有好的策略的謀士他不用(田豐、沮授、許攸),用了策略差的謀士(逢紀、郭圖、審配)

也因此,原本能夠獲勝的機率100%,變成了失敗的機率100%,就是用錯謀士的狀況。

 

所以曹操才會說,要用士人,但士人不能太多,

以他身邊,有程昱、荀彧、郭嘉、賈詡、司馬懿

能不能用得了謀士,首先,他得是一個懂謀士的人,因為曹操也是熟讀兵書的人,

也懂心理戰術,只是他有時候他會自恃甚高,以為自己的策略是對的,因為他是君主,只是在武將少、兵力少的時候,會重用謀士,啟初,需的是減省開支,每個項目都要用到很精確無比。

而後勢力變大了,就認為兵貴神速、而百比之百獲勝,而就不在注重開支與細節,大刀闊斧,反而就與謀士之間的策略運用的相反。

想起我與以前小公司的老闆,也是如此,我的策略與他的策略不同,他什麼都接,而我覺得要慢與精準處理,他要快而不管後果,想的是為了得到後面的成果,前面的犧牲是必要的,

所以我就自然的是屬於被犧牲的那位,我決定離開,

這就是近視短利的後果,我離開,而他就得繼續找人,他可能認為他有策略可以留我,

但我留與不留是看你是否只是把我當個棋子,如果只是棋子,那我肯定不會留。

策略就是,走錯一步,就全盤皆輸,他愛走他的險棋,但我並不是喜歡這樣的人,知人知心,不懂我的心理,就用不了我。

 

軍師是戰略的高手,武將是戰術的高手

戰術,以人中呂布,馬中赤兔為經典。單挑、衝鋒的強將。

戰術的兵種,可以有弓兵、步兵、騎兵、攻城器、刺客、工兵、糧草運輸……等。這是見樹的部分,各種小組或小原子的概念。

戰略,則以軍師、謀士、策士為主,主要是規劃,心理戰、情報戰、離間、反間、勸降、指揮作戰,運用兵力包夾、中間切入、攔截、斷後、斷糧…。以有效的讓對方士氣降低,降低對方戰力、使對方無力作戰,使我方士氣大增、使我減省力氣。

 

戰術,是工程師的能力,

戰略,是管理者的能力。

 

而戰略之上除了是管理者,還有技術長、專案經理、產品經理、架構師、行銷企劃、老闆、董事長、總經理、總經理特助等都有可能干預到戰略的部分。

好比如何開拓市場,做怎樣的產品,面對怎樣的客戶、做怎樣的功能、做事的先後順序、優先等級、緊急度,

戰略一旦錯誤,戰術再多(員工再多),也是消耗糧食(燒錢、銀彈),戰略上,必須看狀況,決定消耗的程度,或能夠消耗的資源

創業就是需要該花則花,動用資源必須謹慎小心,作戰方向,需要精準正確,打對市場、用對武器,

 

在個人成長方面

戰術,是自己的專業領域,隨時都有可能被AI取代,如音樂演奏,單一種樂器,機器人也做得到,

而戰略,是演奏多種樂器,並將各種特質放入音樂的演奏中,並且規劃出完美無比的配合、合作演出。這AI做不太到,要寫出這樣的程式,困難度相當的高。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匿名的引路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