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許多時候,會趕案子,

而我們的估算時間,幾乎都是估算在一天八小時,平日,

但工作時間上有多少是沒被計算到的,討論時間、溝通時間、分析時間,被詢問的時間,被打斷與切換腦袋的時間,

 

導致很多不如預期,

所以除了估算時間要乘於一個buffer以外,還需要額外在家做好準備的時間,

天算不如人算,等他人救你,不如先自救

先自救的方式可以是

在家做好分析、撰寫文件、規劃、問題釐清、技術研究、有非常多空閒,再做寫程式的動作

在上班時間上,就專心寫程式、測試、溝通、討論

 

但在家工作,並不習慣,也就是沒有能夠讓你打起精神開啟電腦做事的動作,

我想就是習慣未養成,如一開始我聽英文音樂、寫自動書寫、技術閱讀、閱讀一百本書、存錢,都是未養成習慣,

要從小量開始養起,

小量養起,就是打開電腦、打開軟體,做最簡單的事,就是分析文件、做計劃、做研究、Google可能要做的功能、看文件,擬定方針,最後才進入寫程式

因為看文章、看文件,對大腦似乎就是小事情,但寫程式對大腦感覺就是大事情,不知道為什麼大腦的排斥感非常的高。

那如此排斥,就要從最不排斥的開始

存錢也一樣,一天存一塊,大腦不排斥,一天存一千,大腦極度的排斥。

那就先從最能夠養起習慣的開始,一天一元,第二天十元,第三天二十,接著一天五十,最後投存錢筒投習慣之後,就是每天五十,可能有時候一天五十到一百甚至一百五。

我最後真的丟太順手了,只要有五十元投存錢筒。

 

因此在家工作,就是需要做習慣,一天工作十分鐘,接著二十、接著一小時之類的,

只要預先偷跑習慣,慢慢工作就會以趕上進度或超前進度,反而不必被追著趕,也習慣做事了,排斥感不高,能時時應付狀況。

沒事還可以做額外的技術學習,也就是沒工作的時候,如何精進自己。

一但精進習慣了,別人不進步,就是你在進步的時候,一天1%的進步,一年就是37倍。真的是如此。

十年工作經驗後,發現,朋友、同學已經是架構師或主管了、或已經創業了,而我,只是流浪了十年。

雖然總比不流浪的在一家公司待小職員待了十年的人來比,我的經歷算豐富。

經過了網站、內部系統、平台、智慧行手機、電子商務、產品開發、爬文、SOA、到目前的微服務架構,看起來無所不包,幾乎經歷過幾個世代的技術交換。

最不會變成過去的經驗其它家不會需要的那種人,但技術精進上,不深,

那就是工作時沒挖深我正在做的事,那就是在家未做到精進自己。

 

精進是需要習慣,說勤勞其實沒用,人要有熱情,才有可能不斷的私下學東西,私下參加研討會,

但如果不會做這些事呢?就是靠習慣。

一個人對英文沒什麼熱情,但丟到了國外獨自求生後,因為吃飯要用英文、工作要用英文、學習要用英文,英文成了你的習慣。

我們講中文,不也是如此,我們有說他是一個熱情與個興趣嗎?不會,台語會是你的興趣嗎?不會

而是日常生活經常的碰到、接觸、使用才養成了習慣。

 

工作也是被養成的習慣,習慣了某些工作制度、習慣了某些方式、習慣了如何作業。

好的制度影響公司非常的深遠。

領導者需要建立好的制度與風範,以身做則,當責是一種文化,

當領導者不當責,所培養選出來的主管就不會當責,不當責的主管,就不會有當責的下屬。

如領導者認為事不關己,那如何叫主管們事關乎己,如何叫下屬事關乎己。

 

習慣,如同文化,

如初一、十五,拜天公之類的,端午節要划龍舟、吃粽子、過年要回鄉下、回娘家、除夕也大掃除、聖誕節交換禮物、中秋節要烤肉。

而習慣呢?如同我,每天要讀十頁以上的書慣,早上吃早餐會放Youtube聽英文影片,晚上要開啟電腦寫自動書寫文章

六、日要各讀一本書。

心煩時,要寫自動書寫或做正念冥想。

工作前要做待辦事項與事前規劃。

 

我估且論,在家工作,是還未建立屬於在家工作的環境與習慣,

當開始每天想想公司今天的事、公司可以先預備的事,可以預先學習的東西。

那習慣就會慢慢養成。

我之前在家就是會想今天我可以學什麼架構的新事物,就找一個主題

每天訂一個新主題,就有辦法累積與成長,

每天下來,一個月下來,也30天,就學了30樣事物。

也就等於一個新手進入時所需要學的必備技能。

如我教新人時,他會需要的就是Nginx的設定、Linux 操作環境的指令、PHP技巧、MVC Framework、MySQL建置、CRUD、各種軟體操作、文件的編寫

每天教一點,六個月後,這個人也學到大量的東西。

我的帶法一定會是每天讓他吸收一點,我所遇過的所有事情,都教完,六個月過去了,完勝從外面找進來的人。

待的下去的可能只有少數,因為我前兩個禮拜的教育訓練,或安排工作的方式,就已經讓他們吃不消。

不知道一天只教一點,兩個禮拜教十個點數,就會有人覺得多。

覺得太多的人,我想就真的太新手了,可能就是對學習不習慣,過去都過著機器般的生活。

 

一個已經培養六個月以上的人,就等於是一個資產,公司需把人當成資產,也就是像你連續投資六個月的股票一樣。

在把他當作每個月請進來的薪水這樣計算,就完成錯誤,你付出的薪水,不等於他的價值,他的價值會隨著待的越未,早就高出他薪水太多,可能是三倍至六倍。

認為隨便從外面找一個進來,薪水一樣或兩倍,就能取代掉,

就真的太蠢了,畢竟你不是請一個機器人來,做一樣的事,如打字、送文件一般,

而是請一個知識工作者,需要擁有許多的工作經驗與撰寫經驗、理解各個客戶的習性與他們說過的話、內容、各種前因後果。

 

任何讓員工想離開的公司,可能都犯了愚蠢的思維。

任何讓愚蠢的人待在公司超過一個月的,可能也犯了愚蠢的思維。

培養不是人才,培養的是只想做固定模式的人,這樣待久了,他的價值不會是他的薪水的兩倍至三倍。

至甚連他本薪也不值得。

 

把人找來,培養他,並讓他覺得這裡是值得做一輩子的工作,讓他能夠越做越開心,

才能不斷的累積人才資本,避免人才資本流失,

而一開始就有挑選過,工作上他們願意接受新事物的學習,並且覺得學習有趣,工作有趣,

再來就是不會讓他有想離開的感覺,人才資本就會越來越厚實,

厚實的人才資本,就如同有大量的存股一樣,會未來帶來豐厚的利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匿名的引路人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